再次,自我效能高的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已经取得的成效,并以这些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激励自己。相反,自我效能低的人在看到自己的许多无效工作的同事,不太愿意看到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这正如“半杯水理论”,同样的半杯水,自我效能高的人会说“现在我已经有半杯水了”,而自我效能低的人“付出同样的努力,别人可能已经是一桶水了,我却一杯水都不满”。不同的关注点,都导致对自我效能的两种完全相反的“自证效应”——事实证明我确实行,或事实证明我实在不行,而且两者都是对的。于是,一切又进入了那个行与不行的循环,只是一个是良性的、积极的,离达成的目标会越来越近,一个是消极的、象癌细胞一样在心灵中扩散着,最终只有绝望和放弃。
第四,自我效能高的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头脑中浮现的未来,主要是成功之后的激动人心的图景。相反,那些自我效能非常低的人,在事情开始之前,或是在过程之中遇到压力和挫折的风吹草动时,头脑中最容易浮现的,总是失败后的可怕情景。他对成功的渴望常常被担忧、焦虑和恐惧俘虏了。当一个人的焦虑感完全劫持了正面的、积极的愿景的时候,他已经不战而败。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充满了焦虑感的人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这方面,最广为人知的例子,莫过于美国一个著名的走钢丝特技表演者沃兰多。沃兰多最后一次是在一个夹谷之间表演走钢丝,当他走到将近一半的时候,身体突然失去了平衡,跌入了夹谷深渊粉身碎骨。众多沃兰多“粉丝”们惊呆了,没有任何自然条件的突然变化,脚下的钢丝、手里的平衡杆等设备没有出任何问题,医生说,沃兰多那里的身体状况完全正常。“粉丝”们无法相信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事是真的,在很长时间里,他们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隐秘的“杀手”究竟是谁?是沃兰多的妻子后来揭开了这个秘密。沃兰多的妻子说,事实上,当表演开始前,她就已经为丈夫担心,并预感到这次表演是凶多吉少。因为,以往任何一次,在表演之前,沃兰多总是滔滔不绝大谈获得大笔报酬时的满足感、受到崇拜者追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对成功后快乐的憧憬,常常近于眉飞色舞。但只是在他突然跌进万丈深渊的那次表演之前,沃兰多却一反常态,一直表示担心自己走不过去。事实上,沃兰多在他最后一次表演中,多了一件“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如果走不过去该怎么办”的焦虑。焦虑成为使他粉身碎骨的真正杀手。
最后,自我效能评价的高低能够导致心理状况和心智水平的变化。决非危言耸听,根据心理学研究的发现,自我效能会影响我们在追求目标时的生理反应。自我效能高的人在进行困难的工作时,焦虑感较少,相反的人,免疫系统的运作情况则相当糟糕。
日期:2009-04-08 23:21:43
2,是什么在左右着你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这个概念是班杜拉提出来的,根据他的观点,我们的自我效能信念是由实际的工作成就、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力和情感唤起这四种决定因素:
(1)实际工作成就毫无疑问是自我效能信念的最重要的来源。一个人认为自己擅长什么,自己的弱点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有哪些方面的局限,首先是以自身过去的经验作为依据的。比如一个人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充满了自信心,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有才气,那么,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文章经常受到周围的人的称赞,或是曾经发表过什么文章。同样,一个从没开过汽车的人,不太可能自信自己的车技是一流的。
(2)经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行还是不行,但通过观察别人做同一件事,我们有了自己行的自信,因为我们发现别人做得很糟糕——甚至是一些受到称赞的人,也并不比自己更出色一些;或者,观察之后,我们有了自己不行的结论——甚至是我们很引以为自豪的某个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使我们能观察他人的成功和失败,评价与他们有关的我们自己,并且发展起相应的自我效能信念。因此通过所谓的观察学习过程,我们了解这个世界,通过观察他人,我们了解自己。
(3)然而,自我对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经未曾有过经验,也未观察过别人的成败,我们却似乎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自信,就能够踌躇满志,能够志在心得,这种自我效能感,往往是通过周围人的言语劝说而获得的,因为,我们能能够做什么方面,常常很容易受到他人态度和信念的影响。有父母、伙伴、朋友一再地表达对我们的信任与激励,接着,我们自己也会跟着表达这种原本心里其实一点底都没有的自我激励。这样的信心表达,对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作出积极的贡献。
(4)最后,通过对我们的自己的情感唤起的觉察,我们感受到某一情境中自我效能的信息——那是一种与潜在的失败相连的威胁和心跳感,或是与预期的成功相联络的兴奋。
3,远离“成功学”,就是远离海洛英
正是人的自我效能感,能够经他人的劝说,从而导致自我情感的唤起这一心理基础,成就了一门叫做“成功学“的课程。可惜,中国目前流行的“成功学”已经成了“欺骗学”代名词。这里讲两个故事,一是新闻报道,一是我由于工作原因所了解的,目的在于提醒职场上和即将进入职场的年轻朋友:人是需要精神激励的,不论激励来自他人,还是自我激励,人要是没有一种胜利的信念,没有一股子勃勃生机与生气,而总是处于颓丧之中,几年如一日地“不在状态”,将很快丢失曾经拥有的青春,而青春是一件易耗品。然而,一味煽情与疯狂的激励,却会让人步入邪路,最终成为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据《羊城晚报》报道:2006年春韶关刑警破获了一起绑架、强奸、谋杀案,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一切竟然是这位女子被绑架人自导自演的好戏,目的只是让家人立刻按照所给账号汇入6000元现金因为她已经陷入传销迷阵并走火入魔。在警方搜出的传销教材,就是中国最著名的、而其几乎所有的重要简历都是编造的“成功学大师”编的书,国内非法传销组织的标准教材几乎都是这些书。这位女传销者在这教材上写着一个誓言:“我一定要在2008年3月8日前达成1000万的目标,如果不成,我将在步行街裸奔!”而“要成功,决不要裸奔!”、“把自己激励成为超人”正是这位“成功大师”每堂课上声嘶力竭狂喊的口号。在韶关监狱里,当这位女子的父母含泪离开时,这个走火入魔的传销女,还在监狱的另一头大喊:“其实你们不懂我们公司的运作!”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某个书店里,见到那里正在播放那位的录像,听到那油头粉面的“大师”言之凿凿地说:
“你要跟最成功的人相处!(紧握右拳)一位朋友说,他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书,才发行了六百万!我说,你为什么只发行六百万呢?那是因为你没有跟最成功的人相处!我告诉他说,我的第一本书,卖的是两千万!”
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本书如果发行到了百来万,说这书的作者已经“名满天下”已经不算过分了。我一时疑惑:这被人叫做或自称“大师”的,到底该叫他精神病才好,还是该叫他骗子才好?我更困惑的是,这样一番嘴巴说出来也不怕鼻子笑的天话,居然也有人信?看来,一个人只要脸皮足够厚,确实可以“成功”。
我知道有一位培训师,他总是为营销人员做一种类似于心理催眠的煸动性讲座。当一些公司产品滞销,或是又到了一个促销季节的时候,老板会请他来连讲三天,一天的课酬是16万现金。他的课能够使对自己,或对公司的产品都不太自信的人,变得看起来象个魔鬼附体般的精神病人,会哭,会扯着两条青筋,十足疯子一样地嚎叫着,会一刀戳向自己的手指当场写下“××天完成××万销售,否则将如何如何”的毒誓。那情景,与人们在精神病院里见到的,完全没有任何两样!当这些销售人员被彻底催眠成为十足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之后,培训师提着现金,开着汽车扬长而去。
年轻人,你应该从你自己那里,从你的父母、老师、好友那里得到激励,而如果你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来自“成功大师”,你离疯狂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了。
远离中国的所谓“成功学讲座”,就是远离海洛英;远离“成功大师”,就是远离大骗子。自我激励是重要的,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心理正常、精神健全更重要!
日期:2009-04-11 14:42:25
4,用自我效能信念,解释一些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怪现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