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的职业性格》
第40节

作者: 陈鸿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人不一样,人有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人具有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动的认识和体验,具有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进行定向、微调等诸多能力。
  认识的主体面对的是认识主体本身,你的主体如果是I,那么你要认识的对象偏偏是Me,此外还有个所有格“属于我的”Mine和My,这稍不留神,I就成了Me,主体的我和作为客体的我,连同属于我的、我所拥有的,全都搅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谁在看谁了,所以汉语中“我”就没有主格与宾权的区别。
  我们的身体可以说是身体自我,这之外还有个社会自我,也可以叫做镜像自我,即一个人自己在别人以上中的形象。在威廉•詹姆斯看来,如果没有我与我的身体、我的服饰、我的妻儿、我的财产、我的地位等等的关系,就无所谓“自我”。我们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关系来认识、获得自我的。物质财富越多,社会关系越重要,社会自我对于“我”就越重要,别人心目中的我,对我而言,比身体自我要重要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恶评时,甚至会不惜跟人拼命的原因。人离开了社会这个坐标,“我”就成了弃儿般孤零零的存在,或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至人”,这神人、至人,怕不太好找。

  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于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自我,它是个人的或者说是主观的存在,它既包括了个人所有的能力和性格特征,更指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精神品格。都说“人是要有点儿精神的”,这个精神都可以通过内省觉察到。
  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是自我概念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内在冲突,即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和谐。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过于和谐,几乎等同,使人再也没有不满足,自我概念的这种状态,使人志得意满、不思进取。做和尚也不撞钟。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差距过大,几乎是不可能由此即彼,就是严重的不和谐,这很可能会发展成为神经官能症。

  我们将从自我感的强弱、自我定位的明确与模糊、自我评估(即自尊水平)的高低、自我同一性(即自我认同)的一至与混乱几个方面,详细讨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职业定位的问题:
  一,自我感
  自我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部分,是一个人自我关注程度的维度,指的是一个人将自己作为直接观察、感受的对象,并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不断地假设别人会怎么看自己。内省是思考和研究自己,而自我感则是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感觉基础、注意力的基础,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无法对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的。
  1,强自我感
  自我感强的人,更为经常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更为关注自己,也更为关注别人是否关注到自己的那些人。当他们受到他人关注的时候,他们会处于舒适、愉快和兴奋状态中,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受到忽视的时候,会感到郁闷甚至痛苦。强自我感的人在神经质性上得分更高,更敏感,也更焦虑。

  自我感偏高的人,由于比较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一般而言虚荣心更强,更倾向于自我中心,同时也更追求做事问心无愧,对人负责。他们可能会把声誉、权力看得远比利益重要。
  自我感很容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细节中表现出来,凭借生活经验,我们就不难对一个人的自我感强弱情况作出判断:
  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在谈话中是否提到自己的名字;
  他们在讲话或写文章时,“我”这个代词更经常作为主语使用;
  他们在某些具有一定表演色彩的活动中(发表讲话,完成某个有难度的动作等),会下意识地拿眼瞟着周围其实跟他的行为不相干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仅仅陶醉于活动本身,很少或根本不在意别人的反应,则说明他的自我感较弱。
  几乎所有的诗人、艺术家,以及历史上那些内倾型的小说家,比如普鲁斯特、沃尔芙等,都是自我感非常强的人。

  教师、运动员、需要面对众人发表讲话的那些领导者等等,必需有适度的自我感,由于警示自己此时人们对自己正给予关注,从而使自己保持适度的紧张,促使进入工作状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只有这样,运动员完成某些动作,或是演讲者的表达,才能够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但过分的自我感,也就是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到别人怎么看自己上,人就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就会出现怯场、失态、口误、动作严重失误等等不利的后果,特别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发挥。
  经常过分的自我感,还容易损害自己的健康。首先,过分的自我感使人处于长久的焦虑中,处于起伏很大、频率很高的情绪变化中。再则,自我感过强的人对个人身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引起强烈而持续的紧张。弗洛姆曾指出,一个人过于关注自己身体某个部位时,往往意味着这个部位出问题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样的身体器官,大多数人很少去注意到这些器官的存在,我们什么时候会强烈地关注某个器官存在?那是在这个器官发生了某种器质性病变的时候。牙齿不痛,你平常是不会洋洋得意地告诉自己说“我可是个有牙齿的人!”你只有在牙疼的时候,才特别强烈地感觉到你的牙齿的存在。平常你可能并不怎么在意牙齿,炒豆子你敢嚼,硬糖你敢啃,没准你一度还很习惯拿牙齿当啤酒起子用。但要是一个牙医煞有介事地对你说,你的牙齿有这个这个问题,那个那个毛病,并且认真地问你说,你是不是偶尔觉得这里有点硌,那里有一点隐隐的痛感?这时候,你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牙齿的存在,渐渐地,你可能开始意识到牙齿的某个部位真的有点不舒服。如果话题没有转移,而是在你的牙齿上继续下去,停留在你意识到有那么一些不舒服的部位上,很可能,你牙齿的那个部位,真的就有点疼痛了。你不得不开始佩服医生的先见之明,你很后悔自己平常太喜欢吃糖果,后悔晚上没洗牙就上床睡觉。

  以前有两个人,一个是得了肺结核的张三,另一个是咳嗽感冒的李四,一块儿到医院里做肺部拍片检查。没曾想,拍片的人工作非常粗心,把张三的片子给了李四,把李四的片子给了张三。半年后,张三李四分别前来复检,真正得了肺结核的张三,就当感冒咳嗽医,竟把肺结核给医好了,完全康复,而原本没啥大病的李四,复查时,真的愁出了个肺结核来。

  什么是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就是没有感觉到身体的某个部位的存在。由于医生误诊或夸大病情让患者背上沉重包袱,导致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甚至出现没病也闹出病来的,就是感觉对实体的反作用,心理对生理的干扰,这在医学上,叫医源性疾病。
  现代人的心理压力,更常常是这样的一种“医源性疾病”。这些心理压力,就是这种被诱导出来的牙疼,是拿错了片子的肺结核。赵本山一个家喻户晓的小品《卖拐》,老赵说“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老赵把范伟的一双好腿,七忽悠八忽悠的就给弄瘸了,办法就是让对方一再地感受到自己一双腿的存在,只有让对方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产生强烈的存在感,进一步的暗示、诱导,才成为可能。

  2,弱自我感
  自我感较弱的人更经常忽视自己。较低的自我感,容易使人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业、动作或其它各类工作本身。
  自我感较弱的人更容易与人和谐相处,更擅长与人打交道并有效的影响他人。
  出色的业务员大多是些自我感较弱的人。从事这一职业,遭到冷淡的对待是家常便饭,而受到质疑、审问式的问话,乃至于受到无礼的驱逐也屡见不鲜,如果过分关注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可能一年也卖不出一根针。
  此外,较低的自我感往往更容易平静地面对别人对自己的各种批评,甚至在遭到强烈的语言暴力的时候,也能够平静对待,而不会暴跳如雷。我们常说某某人心理素质好,往往指的就是这种较低的自我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