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对于黑暗的过分适应,导致了对自然光的严重不适应,或对过于强烈的光线的过分适应,导致了对幽暗环境的严重不适应。对某一种特殊环境、某一种特有身份的过度适应的人,有一天,由于种种原因使他必须离开这一环境,或失去这一身份,会导致严重的人生危机。比如,一些早就习惯于呼风唤雨,习惯于前呼后拥,习惯于一言九鼎,习惯于鲜花掌声马屁声“声声入耳”的官员,前几天在任上时,还走路生风、脸上红粉起白肉的,身体状况不是小好,而是如“革命形势一派大好”,突然有一天,他被宣布退居二线,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出一年半载,啥毛病都来,十个可能有七个进了医院,剩下另外三个,多半已经在“革命公墓”里头了。《哈佛商业评论》有一份数据:从企业跨国公司高管位子上退下来的CEO,平均寿命没超过18个月的。而没退下来的那些人,身体健康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跟刚出厂的高档轿车汽车一样良好,都符合“吃得快、拉得快、睡得快”的“三快标准”,寿命想不长都不行。
日期:2009-03-19 17:38:08
3,随和性之“移情能力——自我中心”维度
讨论这个维度,我们不得不先对一个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词作个简单介绍,这个词就是“情商”。情商这一概念最初的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萨若维,但他与另一位心理学家合著的书过于学术化,以至于一直在象牙塔里深刻着,高搁着,且沉默着。直到1996年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情商一说才使满世界流行起来(可见,智慧的通俗化有时候比智慧本身更造福于他人)。
戈尔曼对全世界121家公司与组织的181个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67%的胜任特征与情绪智力,也即我们常说的情商(EI)相关,他在书中述了他的研究结果。他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情感适应性、人际敏感性、促动力、影响力等属于情绪方面的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大多数时间内都要比智商更为重要。
情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都与我们讨论的职业性格有关,我们将主要放在《情绪适应》一章中详细介绍,这里只讨论情商这一概念的最核心的人际敏感性。人际敏感性包括移情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两个方面,而“移情能力(同理心)与自我中心”恰好是人格特质中的随和性维度之一。
移情能力又称作同理心,通俗地说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能力,就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移情能力不仅仅是在认识水平上,而且在情绪水平上进入他人角色的能力。移情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和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移情能力并不意味着你要像接受自己的情绪一样去接受所有其他人的情绪,而且也不意味着一个你必须努力讨好每一个人。这样做会带来一场噩梦——它使得行动变得不可能。相反,移情能力往往意味着你在理智决策的过程中,在考虑其他种种因素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客户、上司、同事、下属的感受。
-20分者完全自我中心的那些人,自我中心的意思是一切从自我需求、自我感受出发点,一切以自我需求和自我感受为归缩,完全没有他人需求的意识,完全不顾及他人会有什么感受,甚至以伤害他人得到心理满足。
自我中心者在两个年龄段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一是婴儿以及儿童,尤其是那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再一个是人的老年期。儿童把自己的内在性质投射到事物上去,把事物人格化,把自己主体与事物混合为一体,以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并未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而是指心中只知自己的需求,而不会去考虑他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比如,两个男孩子和他们姨妈一起去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大一点的七岁男孩子挑选一串珠宝类的精美工艺品,三岁半的男孩子,选择一辆小汽车。这个小男孩并不是自私或贪心,他小心地包好礼物,带着期待妈妈喜欢礼物的表情,把它交给妈妈。他的行为是“自我中心”的,他没有考虑他妈妈的兴趣与他自己的兴趣并不相同。这没关系,人们很容易原谅这个孩子,甚至可能会觉得这孩子真是逗极了。
但是,如果一个成年人,却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经常做出类似于送玩具小汽车给姨妈这类事,那他将是一个根本无法与人合作的人,一个严重不能适应一般的社会生活的人,也就是说,是个严重自我中心、情商极端低下的人。
成年人严重的自我中心,是人格发展的停滞现象或倒退现象,是心理年龄的停滞与倒退。这种倒退现象一般会发生在一部分老年人身上,我们常说老年人就象婴儿,就是指这个意思。人在儿童期,心智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发展,到了成年期,心智就趋于成熟。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不是人变得多聪明,而是越来越认识到他人需求、他人情绪的存在,也越来越知道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别人的感受与需求的重要性。
0分的人仍然是相当严重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知道别人有别人的感觉到需求,但对别人的感受和需求的感受极弱,意识很差。我们在一些只能读书做学问而不能从事实践工作的人身上,在那些一心赴在钻研技术上,一旦跟人打交道就关系紧张的人身上,都可以看到,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其实都并不少见。
而某些艺术家、诗人,在情商上往往也是0分得主,而且,这些人还往往有某种自恋倾向。不少演员,终其一生最关注的只是别人对他自己之是否关注,一些演员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说话的戏剧腔,动作的表演性,结果是周围的人看他或她在银幕屏幕上的演出是一种享受,而跟他相处,则简直就是活受罪。一个诗人或作家拿一篇稿子请你指教,你对这指教千万别会错了意,那意思是请给他一些赞美。
由于我们特有的历史背景,中国毕竟是一个商业精神极欠缺的社会,我们的商业文化发育得极不健全,中国人在人性上的弱点往往是:要么自我中心自以为别人活着就是为了满足他的需求,要么滑向另一端心甘情愿接受奴役。缺乏的恰恰是我如何理解周围的普通人、如何能够满足周围普通人需求的意识。
如果从职业上去看人格发展的健全与否,最需要关注他人感受和需求的职业,人格发展得最为健全的职业,莫过于那些摸爬滚打过来的销售人员和各种商人。
明星则是最容易使人的情商越来越低的职业,明星的工作是表演,将自己的形象展示给社会公众,久而久之,他的视点就只有镜头上那个虚幻的自己,水中的那朵水仙花就成了他需要关注的全部。
低情商的另一种职业是一些内倾型的作家以及诗人。
政客一般而言都有比较高的情商,但也有一部分官员,由于天天有人前呼后拥、有人奉承拍马,原来的高情商也给磨成了自恋。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自恋者最突出的心理特征是低易感性,因为他的全部注意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对来源于自身之外的意见和诱导就具有很大的“免疫力”,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就拿有自恋倾向的患者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意味着,当一个政客有一天发现自己很少想过别人都在想些什么,发现有一天自己的意见都是对的,看别人的意见全都很愚蠢的时候,则需警惕自己离自恋还有多远了。因为,政客或各个领域里的组织领导者的自恋,都恰好就表现在决策刚愎自用、思想的自我陶醉上。
这一维度上得20分的人,是那些总是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很少关心他人的感受的人,他们适合从事那些执法执纪性质的职业,如纪检人员、质检人员、财会人员、保安、丨警丨察等,太多照顾他人的情绪与需求,反倒使自己放不下脸面,结果是严重失职;他们还适合从事需求个人发挥某些天赋的职业和需求精神高度专注的技术工作,诸如研发人员、外科医生、科学家、运动员、演员等等,因为,不关注自己,或不关注手头上的活,总是琢磨着别人会怎么想,他的工作也肯定会出问题。团队中的完美主义者的情商一般也在这一水平上。
40分的人首先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但同时也适当照顾他人的感受。他们在事务性的工作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在社会性即主要面对在人际关系的工作方面,则成果少有。60分得主能够在原则范围内兼顾他人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能够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我们可以从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中发现,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人,在这一维度,得分一般都在40-60分之间。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人格特质的各项维度上:
1,越趋向于两端,人数越少,大多数人都处于中间略偏高或略偏低的水平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