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的职业性格》
第32节

作者: 陈鸿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球队里,他们是那些你觉得配合得最默契的队友;
  ……
  如果你是个对于初涉社会的职场人,你认为你在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是80分,那么,我为你感到欣慰!这是一个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分值,是一个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分值。
  不要一听说集体主义就反感。一般认为,集体主义是与个人主义相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语境下,其涵义有些差别。否定个人价值和个人创造力的集体主义,是一种大锅饭的集体主义,这样的“集体主义”,与个人凌驾于一个组织之上、脱离于组织之外所谓“个人主义”,不但不是对立的,恰恰是趋同的。
  象现代公司这样的企业组织,其基本的伦理精神,却恰恰在是集体主义的。没有集体主义,就谈不上现代公司制度。个人主义永远无法架构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司组织。人类社会为什么要有公司这样的组织?如果没有公司制,那么,人类的经济活动就只能停留在个体的水平上,这种水平的经济活动缺乏组织的力量,只有公司制才能够快速地配置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需要,达到一个群体希望达到的目标。

  整体总是大于个体之和,如果没有这种组织形式,再多的人简单的相加,聚在一起,终究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再多的资源也会被浪费掉。现代公司这样的组织形式之所以得以在英国诞生,最初是因为修筑铁路的需要。人们发现,没有一个公司这样的组织,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劳动分工、资源配置,人类只有借助公司这样的经济组织,才可能完成诸如修筑铁路这样需要许多人力、财力共同参与的重大活动。公司的各个层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无不体现出责任的承担和制度的约束。企业管理中诸如绩效考核等等,就体现出这种契约关系建立之后,订立契约的成员对其应担责任的履行。有的公司在签订个人目标的时候,甚至还举行宣誓仪式。

  但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集体主义”受到了两个制度上的强力约束: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二是民主制度。民主制成为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与现代公司制度的精神恰好同构,其基本的运作原理,就是权利界定、程序主义和相互制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在你个人与公司存在着契约合法、公司并没有剥夺你个人的政治权利的前提下,作为公司的一员,你必须在精神上认同这样的“集体主义”,必须在其中承担你的工作义务,而不是采取排斥的态度,更不能一味谴责这种集体主义,因为,为这个集体做你应有的贡献,是你的职守所在。

  再从你所得的这一分值,谈谈团队合作。
  最近这些年中国人才对“团队精神”这个词耳熟能详。记得柏杨先生曾说过,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团队精神正是日本企业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更是日本人一度把许多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打得一败涂地的法宝之一。
  对于团队,一般说来是三人成众, 但我认为,两个人存在工作上的合作关系,就成为一个团队,就需要团队精神。以美国士兵为例:美国两个士兵出行巡逻时,不论他俩是不是死对头,在巡逻过程中都是背向对方,构成了360度的全方位的巡视,这种对他人的完全信任和完全的依赖,体现的正是典型1+1>2的团队精神。你当然还可以强调你的个性、你的不合作,但你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你想找死。

  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丨潮丨,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他们都是最顶尖的篮球种子选手,如果要玩起球技来(张扬个性),他们无一不让人叹为观止,但是由于他们平时分属不同球队,无法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

  企业或其它组织与篮球队往往都有一个性质完全相同之处:都是一项“集体运动”,配合好别人,绝对比单方面地发挥个人的能力重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时代,但在企业组织中,个人价值实现与团队的成绩紧密相关,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将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个职业经理人,或一个顶尖的研发人员,只有在团队中彰显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此外别无选择。团队协作模式对个人的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成员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常常比成员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然而,如同“控制人”一样,“顺从人”同样不应该到了极端的水平上。
  顺从人的极端表现是屈服于暴虐,即受虐倾向,我们这里指的不是性受虐,而是指社会受虐倾向,其原因之一是他们自认为是人生的“失败者”,或没有达到心目中的理想目标,于是采取自我否定的态度达到心理平衡。具有社会受虐倾向的人能够在逆来顺受中享受“快感”,这种倾向有时会把人的精神完全摧毁。
  顺从人的另一种极端情况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在准备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时,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而是照顾他们的感激,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他们反而对丨警丨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了其中一个劫匪,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件事使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深感迷惑,这种情感到底是一宗特例,还是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研究的结论是: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不仅仅是集中营的囚犯、战俘,或监狱中的囚犯最有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即使是很有钱财和地位的人员,也难幸免。一九七四年,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的千金被美国“新人民军”组织的绑架,最后,他居然自己也穿上了军装,参与了抢劫银行。

  如果你长期在一个特别霸道的领导手下工作,并且对他有时不那凶狠地臭骂你,因而对他产生感激心理,那么,你这一顺从人的性格倾向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之间,很可能就只是一纸之隔了。
  日期:2009-03-17 22:37:46
  2, 随和性之环境适应维度
  应该说,大多数人都有性比较强环境适应性,比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好“跟风”,他们追求时尚,不论是着装、发型、口头禅,还是消费、工作方式,都喜欢赶追潮流,他们是一群既不愿意“落伍”,又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超前”的人。电影电视是生活的模仿,而他们的生活方式模仿的却是电影电视,也就是说,典型的适应性强的人,过的是从时尚杂志和从电视剧那里批发过来的典型的“二手生活”。电视广告是他们购物的导师,主流媒体的宣传是他们生活理念的导师,他们在作出某个决定的时候全都是很得体的,得体得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属于自己的头脑。关于自主决定,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和麦克里兰做过大量实验表明,人口中大约有5%-30%的自我决定者。这意味着,人口中多达70%-95%的人是人云亦云的人、随大流的人、矮子看戏见人道好跟着道好的人。

  无论如何,人是生活在某处境遇中的,对某些特定境遇的适应,是我们生活历程和职场生涯中不断要面对的问题,某种环境我们如果感到特别适合自己,我们会感到愉快甚至幸福,工作起来虎虎有生气,而如果我们一再感受到与某一环境格格不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难免失望,而且充满了焦虑。
  对于一些特别具有个性的人来说,适应,或不适应,却这是个大问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