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国外投资,或投资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
——在对自己的性格基本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作出择业决定;
……
如果你常从事这类活动,或者说你对此类活动特别感兴趣,即使不在活动现场,你一想起这些活动就会激动不已,那么,你在,你是一个倾向于冒险的人。
所谓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意义上、生理意义上的危险,比如爬雪山过草地,比如蹦极和攀岩,比如飚车;一是指各种社会意义上、经济意义上的风险,比如投资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比如追求一个有夫之妇可能使你声败名裂。这两个“险种”虽然有区别,但两者都是指个体在具有不确定性的情景中对不同任务所做的选择,所以我们不妨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
“你要敢于冒险!”许多励志书上都这么说。
确实,巨大的风险往往与巨大的利益并存,绝境之处的危险每每与改写命运的机遇相伴,许多职业,如果只是借它混一口饭吃,讲安全第一没什么不对,但如果要取得成就,则往往都需要从业者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而有的职业,诸如消防队员、维护社会治安的丨警丨察、军官和士兵、飞机试飞员,以及需要长期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勘探员、野生动植物研究人员、战地记者等等,如果没有很高的冒险精神,则完全“混不下去”。2008年汶川地区发生8级特大地震,一位记者不敢深入一线,躲在宾馆里做假报道,一时成了丑闻。平心而论,我们没有理由这位记者未必在其它方面就不优秀,更未必没有同情心,只是她在性格特质上的冒险性得分太低而已。致使她严重失职到人人共愤地步的,只是她的性格特质。
有一种人将冒险行为本身当作一种人生巨大的乐趣,而不太在意冒险行为的目的,只要有机会冒险,他就可能不顾后果,陶醉于种种可能危及身家性命和其它更为重大代价的冒险行为。这可能很刺激,很诗意,冒险活动结束后他可能会开个报告会,甚至会写一本书叙述这一冒险过程。但为冒险而冒险,为冒险本身而来劲的,基本上属于“没事找抽”寻刺激,毕竟与任何岗位适应或职业成就无关。我们给他们先打上120分,存而不论。
这一维度上得100分的,是那些同样对冒险行为有广泛、强烈向往,并且只要情境适宜,就会立即采取重大冒险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评估比较粗略的和准备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投入行动。由于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境性原因,军事指挥员、丨警丨察、政治家、海员、股民、高空作业人员等等,常常不得不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迅速作出一个风险极大的决策。他们唯一能够依赖的,只是经验和直觉。而另一些人,他们对自身的性格与职业适应还非常缺乏了解,却为自己做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付诸行动,不惜拿青春赌明天,他们在冒险性维度上的得分,则比那些不得不冒险行动的人还要高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冒险性与人的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越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往往是权力动机和成就动机越强烈的人。
这一维度上处于80分水平的人,主要是对那些能够带来巨大利益的冒险行为感兴趣,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他们能够在对风险评估和准备都不太充分、或自认为充分的情况下投入行动。60分水平的人紧随其后,如果他们认为所能获得的利益远较风险为大,他们同样会主动、坚决地选择冒险行为,只是他们对风险评估和行动准备都较为充分一些,冒险倾向使他们的决策成本总是远远小于行动和执行的成本。在经济领域,企业家、新产品开发者、新市场开拓者、投资者、融资者、负债经营者、销售人员、广告投放者、社会公共活动的赞助商等等,他们的冒险性应处在这一水平上;在职场和社会其它领域,政治家、军事指挥员、丨警丨察、科学家、工程师、外科医生、杂技演员、消防队员、安全保卫人员等等,他们的冒险性应处在这一水平上。
那么,冒险性较低也即安全性追求相对较高的适应职业是什么?
我们把很少冒险,但在特定条件下不拒绝选择做出冒有能够承担的风险决策的那些人,也就是大多时候决策成本经常大于行动和执行的成本的人,评估为40分,而把那些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当冒险成功的利益远大于不冒险的决策时,也宁愿选择后者,评为20分。冒险性维度处在这一水平上的人,比高水平的人巨大更大的职业适应性。他们在工作上的追求,显然是不强求有功但务求无过,不强求卓越但追求无错。前述的教师、农民、技术员、制图员、机械工、外交官、礼仪人员、行政人员、记者、咨询人员、营销人员、办公室人员、秘书、人事专员等等,都在这一水平上。
而对于质检人员、安检员、海关官员、财务人员、保安、网络安全管理员、飞机或汽车维护与修理人员、司机、审计员、仓管员、营业员、服务员等等岗位而言,其最佳的冒险性水平,则是0分——不做任何自认为冒较大风险的事。
有意思的是,冒险性水平越低,职业适应性似乎越广。看起来是这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有许多人在冒险性方面处于极端的低分的水平:
冒险性-20分=安全性120分
倘若一个人处在这个水平上,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在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都会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偏爱和一种焦虑:
1,偏爱特别熟悉的人和事物
一般人对自己较为熟悉的人和事物都会有所偏爱,但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得很极端,以至于常常对自己不太熟悉的人和事物,不但不愿意主动接触,而且总是采取畏惧、逃避的态度,实在逃避不了,就采取排斥的防范的态度。同样,他们偏爱已知的事物,而畏惧并排斥对未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物。
对熟悉事物的偏爱并不总是有直接的表现,而是表现为对不熟悉的人与事物冷漠、疑虑、回避、畏惧甚至敌意。他们不会对陌生人或陌生事物产生好奇感和探究的兴趣,而是首先把他们看作是某种威胁。有些人畏惧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畏惧与陌生人接触,在高层建筑的小区中,一些业主畏惧与陌生人一同搭乘同一个电梯。一名妇女在等电梯的时候,只要电梯里是一个陌生男子,她就宁可等下一趟电梯。
2,过分追求秩序感和安定稳定,对各种可能导致不安全的因素和各种可能的危机状态,表现出极大的焦虑
他们表达的对安全问题的忧虑,比别人要多。小的方面,他们常常担心失业,担心疾病,担心手中的股票下跌(当然,这种人往往从不炒股),担心企业倒闭,担心亲人遭遇不测;大的方面,他们担心自然灾害,经济情况恶化,社会动乱,自己崇敬的权威的崩溃等等,好像每时每刻都将大难临头,可谓“进亦忧,退亦忧”,对这些预料中或想象中的危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却又使自己处于随时对各种不安定事件的发生、现有秩序被破坏的情况作出反应的状态。
对追求秩序和稳定的追求,又曲折地表现为他们比其他人表现出对权威人物、独裁者的崇敬,表现为对各种各样礼节仪式的天然的尊重,或表现为对各种仪式化场景的着迷。
这种对不确定性的过分的焦虑,强化了对安全的需求,使人的需求层次发生退化——从创造工作业绩、追求成就以及自我实现,退化到只追求安全和稳定的较为低级的水平上。他们的意识被安全的顾虑所牢牢控制,个人的主要精力、能量,都被调动到解决安全问题上去,他们的工作经验、聪明才智,都成为解决“确保安全”这一问题的工具,与确保安全这一需要无关的能力,则会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