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的职业性格》
第19节

作者: 陈鸿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分者及其表现是,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沉默不语,即使必须表达也不愿意开口讲话,对别人的谈话也几乎没有兴趣。-20分的职业匹配或适应性比120分者还要狭窄得多,他们适合的只有诸如保密人员、护林人、自由撰稿人、僧侣、灯塔守望者等屈指可数的极有限职业。
  (2)外向性之“倾诉——掩饰”维度
  请注意,这一维度涉及到我们在第一章里讨论过的群体性格中的性别问题,在这里,女性如果得分相对偏高一些是正常的;而男性得分过高则工作适应性越窄。北方人有时用“娘儿们叽叽的”骂一个男人,其理由就在于男人不容易倾诉。
  (待续)
  日期:2009-03-01 21:32:27
  (2)外向性之“倾诉——掩饰”维度

  请注意,这一维度涉及到我们在第一章里讨论过的群体性格中的性别问题,在这里,女性如果得分相对偏高一些是正常的;而男性得分过高则工作适应性越窄。北方人有时用“娘儿们叽叽的”骂一个男人,其理由就在于男人不容易倾诉。
  这一维度上120分者的表现是,他们遇到任何愉快或不愉快的事,都会迫不及待地找人分享或倾诉,而很少考虑到分享或倾诉的对象是否合适,否则他很容易陷入焦虑,象鲁迅笔下受了心理创伤之后的祥林嫂。实在无处倾诉时,他可能会跟非人类的其它动物、普通物品“对话”,象契柯夫笔下那位叫做姚纳的马车夫。他们向人倾诉时常常伴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如果倾听者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会有挫折感,会很生气。

  100分者的表现是经常对关系一般的人长时间地谈论自己的心情甚至自己和亲友的某些隐私,而不顾倾听者的态度。有时候,别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了,他可能还会倾诉下去,因为他的注意力倾注在自己的谈话中。有时,他们在火车、轮船或飞机上,也可能与某个陌生人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不幸或不愉快的经历、倾诉自己的烦恼。讲完后与陌生人相忘于江湖。

  100分者还有一个为人所不易觉察,甚至为自己所不易觉察的日常表现,那就是思考什么问题的时候,陷入某种焦虑的时候,心情比较愉快或特别沮丧、比较愤怒的时候,常常在不知不觉间会自言自语起来,对着空气说话,对着影子说话。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你是一个对倾诉有非常强烈需求的人。
  120-100分的职业匹配或适应性:抗挫力、承受力极端脆弱,对大部分工作都没有正面价值可言。
  80分者的表现是对亲朋好友分享或倾诉喜悦和烦恼频次较高,谈得也比较多,并希望对方积极倾听,以此获得心理平衡。
  60分者的表现是,遇到喜悦或某些挫折时,常常会选择亲朋好友中的某个适当对象倾吐,希望从对方那里获得某些“心理援助”,但对方是否给予了积极关注,他也不是过于在意。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苦恼或喜悦时,希望与对方分享,或请对方分忧一下。我们都有这样的心理需求:跟哥们说说!而一件苦恼事说完之后,心情也豁然开朗了,轻装上阵了,至于对方是不是给了你以安慰和鼓励,是不是给你提供了解决方案,对你而言其实并不重要。在外向性的“倾诉——掩饰”这一维度上,大多数人的得分都在60分左右。

  40分分者的表现是,他们只有在相当严重的心理压力下,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才会在一般亲朋好友中的某个适当对象倾诉。
  80-40分这是一个较宽泛的正常值,适合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就是说,工作适应性较强的人,其“倾诉——掩饰”的得分应该在这一分值之内。
  20分者的表现是只有在特别大的心理压力下,偶尔对自己完全信任的对象有简短的交流,但这样的交流既简短,频次又非常低。
  0分者的表现是只有在遭遇严重的人生危机和事业危机时,才会对极有限的对象略有透露,至于面临一般的甚至相当严重的心理压力,他的情人或妻子也不容易听到他的倾诉。
  -20分者的表现是决从不对任何人谈起过自己的心情,看似心如枯井,又似“没心没肺”,仿佛“超凡入圣”,他在自己与周围的人之间筑了一道又高又厚的墙。
  80到-20分的职业匹配或适应性:政治家、企业家、领导者、军事指挥人员、冒险家、赌徒。
  这里,我想特别对-20分者多说提醒几句:你的沉默未必是金。

  在倾诉——掩饰维度上极低得分者中,有不少人陷于某种焦虑而无以排除,久而久之,对心理健康是有所损害的。心理压力太大而又不愿意通过倾诉的方式得以适当排谴。从某种意义上说,倾诉对于中国人的心理作用,相当于南美或欧洲人的狂欢。南美、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

  希腊罗马宗教中有个酒神节,是为酒神巴克斯举行的节日,像其它原始仪式的起源一样,它最初是为了丰产之神举行的祭仪。歌唱队由于受酒力的冲击而神态恍惚,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进入狂欢的状态,平日里积郁的情绪,在这里得到纵情释放。所有人在酒醉的欣喜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酒醉之后,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全是哥儿们。狂欢文对于个体融入群体,缓释社会性焦虑,是个提供方便之门的好东西。狂欢场面背后,是一个个焦虑的、孤独的心灵,是一个个鄙薄欲出的热望。在稍纵即逝的狂欢状态中,外部世界消失了,个体感到了思维的停顿,刹那间自己与外部世界、与他人融为了一体。

  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狂欢节。即使是绚烂灯火万人空巷的元宵节。所谓“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主要活动也不外乎两个:一是吃。两北风味各不相同,数也数不过来。二是看热闹,大部分人出门去,都只不过为了看别人的热闹。而今天的城市生活,那一扇扇又坚固、又冰冷的防盗铁门,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信任的都市人际关系的最好的象征。

  当你遇到沉重的心理压力时,你没必要把许多苦恼都放在心里文火漫煎,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心理抗压力,务必要对你的亲朋好友说上些什么。
  (3)外向性之“喧闹——宁静”维度
  120分者的表现是,他们常常热衷于亲自在群体性事件、大型演出、斗殴等任何喧闹场合中担任主要角色,即使没有也会设法去制造能引起喧闹的事端;他们在喧嚣的场面几乎没有个消停的时候。如果没有喧闹的大场面,他们很容易觉得“没劲”,会产生强烈的落寞感,容易产生对生活的厌倦感。
  100分者同样无法容忍安静的生活,喧闹场合会激起他们极大的热情,在那样的场合中,他们注意力会变得高度集中,心智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前面提到过的那位牟其中先生,就是个一见哪里有打架的就特来劲的主儿,往往少不得在边上呐喊“打呀!打呀!”
  80分者的表现是,他们虽然向往喧闹场面,但只希望在其中担任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

  有趣的是,120-80这样的高分者,其职业适应性却并不太窄,诸如体育运动员、歌手、演员、节目主持人,或对着几百成千人做报告等等,如果要发挥出较高的业绩水平,或使真实水平得到真正的体现,没有一点“人来疯”还真不行。
  在现代社会,喧闹已经成为我们想躲也躲不过的生活常态,你回忆一下2009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那惊天动地的喧哗场面,面对现场的9万多人,如果你是一个旗手甚至是演员,却无法适应那种喧闹的宏大场面,那后果还真不堪设想。
  案例:
  面对喧哗与骚动——从朱建华到刘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