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哈布斯堡的徘徊与没落》
第2节

作者: 南阳太守_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君士坦丁大帝之后,罗马再次分裂。公元395年,曾经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的狄奥多西一世去世,死前他把帝国一分为二: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是为西罗马帝国;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是为东罗马帝国,后来发展为拜占庭帝国。日后,帝国的这两个部分走上了不同的历史道路。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推翻,蛮族在其遗址上纷纷建立互相攻伐不已的诸多王国,精神上却共同尊崇罗马的天主主教,以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拜占庭帝国则继续罗马的政教合一政策,已一个完整的帝国存在与亚欧大陆之间,宗教上发展为东正教,以希腊语为通行语,帝国覆灭后,早先已经接受东正教信仰的斯拉夫人继承其衣钵,发展出日后的俄罗斯帝国,在各方面始终和西欧迥异。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最后一任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蛮族大臣奥多亚克废黜。
  千百年来,历史学家们都在探寻(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其中英国大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思考最为全面。他的皇皇巨著六卷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里叙述了罗马兴衰的全过程,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对罗马帝国的灭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他提出一个观点——罗马帝国的灭亡实即“蛮族与基督教的胜利”,非常深刻。

  罗马的衰亡简言之来自两个因素,一个是外部的冲击,一个是内部的腐朽,俗称内忧外患。
  外部的因素跟遥远的大汉帝国有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开始派遣卫青、霍去病主动出击匈奴,开启了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卫青、霍去病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逐渐解除匈奴对汉朝内地的威胁。后来汉匈对峙中,匈奴南北分立,南匈奴逐渐内附东汉王朝,留居漠北的北匈奴在东汉、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打击下逐渐衰落。于是匈奴人开启了西迁的征程,他们侵中亚,入欧洲,迫使日耳曼人中的一支东哥特人西迁。而原先居住在这里的西哥特人也被东哥特人赶往西方,这一切仿佛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引起了西亚、欧洲民族布局的大调整。罗马帝国起初依靠强大的兵团和界墙抵御蛮族的入侵,但后来他们改变了策略,采用“以蛮制蛮”的方式,大量吸收蛮族武人进入罗马军队,没想到最后也因此而亡了国。

  导致罗马改变对蛮策略的原因即内部因素。罗马人越来越不爱打仗,他们更愿意享受富足的生活,所以罗马不得不雇佣蛮族加入军队中来。同时,罗马帝国基督教的普世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削弱了各民族间的差别,这些蛮族因信仰基督教而融入罗马的社会中。基督教的罗马化和罗马的基督教化成为帝国后期政治最为突出的特征。加上罗马高层斗争不断,给蛮族获得高位创造了机会。这些蛮族首先获得军事领导权,然后取得行政高位,甚或有的佼佼者还当上了皇帝宝座。比如4世纪50年代的日耳曼法兰克人西尔瓦努斯,他本是高卢地区的军事指挥官,竟然通过武力赶走帝国统治者康斯坦蒂乌斯二世,自己当上皇帝。还有一个帝国的篡夺者阿博加斯特,他竟然杀死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欲与东部皇帝狄奥多西并驾齐驱。

  内忧外患,终于让西罗马帝国在“上帝之鞭”西哥特人阿拉里克攻陷罗马之后彻底走向了衰落,这些西哥特人将部落迁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总之,罗马覆亡前后,蛮族纷纷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王国。他们承认“无法做得比罗马人地区更好”,所以“尽可能遵从和模仿罗马人地区”,所以说尽管罗马在军事上失败了,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对蛮族的胜利。罗马的贵族们换上了教士的服装,他们失却了对帝国的统治,却变成了精神上的主宰。他们使用和赞扬罗马的英名,好像罗马是他们的,而事实上罗马也确实逐渐变成教士们的了。在古代晚期和整个中世纪,日耳曼人和其他部落民众都被灌输着一种思想——罗马教会是一种高于其他文明的文明,应该得到各部落的保护和遵从。

  这些蛮族人是谁?
  这里所说的蛮族,是罗马人对北方外族部落的概称,主要包括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
  斯拉夫人包含三支:东部斯拉夫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部斯拉夫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部斯拉夫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
  凯尔特人今天主要分布在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他们和英格兰的日耳曼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是一个民族。
  日耳曼人则最为复杂。

  严格讲,日耳曼诸部落不是单一种族构成的,也不是跨区域的联合,仅仅是松散和变化着的民众结合体。今天所熟知的德国日耳曼民族,乃是狭义上的日耳曼人。
  古代的日耳曼人并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的概念只是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他们从北欧向南进发,分步在欧洲各地,与其他民族混合而演化出新的民族。演化的主要民族大体如下:
  北日耳曼人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
  西日耳曼人演化为施瓦本人、巴伐利亚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法兰克人;
  东日耳曼人演化为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
  这些蛮族前后相继,在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建立起比较大的十个王国:

  1.东哥特王国(意大利东北部)(Ostrogoth)
  2.法兰克王国(后来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前身,该国于9世纪左右建立了查理曼帝国)(Franks)
  3.勃艮第王国(在今法国罗纳河流域Bourgogne)
  4.西哥特王国(西班牙)(Visigoth)
  5.苏维王国(葡萄牙)(又作苏维汇,Suebi或Suevi)

  6.汪达尔王国(北非,突尼斯一带)(Vandals)
  7.伦巴第王国(北意大利)(Lombardy)
  8.盎格鲁撒克森王国(即英国)(Anglo-Saxon)
  9.黑如莱王国(意大利本土)
  10.阿勒曼尼王国(位于今瑞士和德国南部)(又作阿拉曼尼,Alamanni、Allemanni 或Alemanni)
  日期:2012-05-18 09:47:39

  3、查理曼大帝
  在罗马覆亡的476年和查理曼加冕皇帝的800年之间,欧洲300多年没有一个皇帝,历史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改变了这个局面。这个由克洛维486年建立起的法兰克王国,历经墨洛温王朝的扩张后,传到加洛林家族的查理曼手中。
  查理曼这个名字是由法文名Charlemagne译过来的,德文名是Karl der Groβe,因此德意志人通常叫他卡尔大帝。查理曼勇武善战,是扑克牌中红桃K的原型,在欧洲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有文治,有武功,复兴了“罗马帝国”。
  他一手挥舞着巨剑,一手紧握十字架,在欧洲纵横捭阖。他每年都要出征,50年的时光中,他打了50多场大战。他镇压了阿基坦人的反叛;征服了伦巴第人并将伦巴第王国并入法兰克王国;在威尼西亚、伊斯特利亚、达尔马提亚、科西嘉建立了统治;对萨克森人发动了十八次进攻;征服了巴伐利亚人并使之信奉基督教;吞并了多瑙河下游阿瓦尔人建立的汗国。他在欧洲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他的铁蹄下,西起大西洋,东临多瑙河流域,北至北海和波罗的海,南抵地中海,掌控整个西欧和大半个中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