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哈布斯堡的徘徊与没落》
第1节

作者: 南阳太守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5-15 9:39:00
  短序
  哈布斯堡家族,欧洲真正的皇族,其皇朝随着一战的崩溃,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也正因如此,这个对中国历史影响甚小却在世界舞台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的庞大帝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教材忽略她,是因为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叙述,多了一些社会形态的论述,而少了一些带有家族视角的观察。
  但,这一家族皇朝的历史是我们了解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建立欧盟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钥匙,正因缺少这把钥匙,我们的世界史叙述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不解。
  哈布斯堡与德意志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与现代、帝国与民族国家、统一与分裂,各种概念的对立绝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中欧历史的复杂性也使得德意志在近代的发展最终走向了“中间道路”,绝非仅仅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概括描述这般简单。

  话不多说,但愿笔者的这篇东西能够把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德意志描述出一个轮廓,以求方家未来能够写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史。
  第一章 欧洲中世纪
  1556年10月,遭受着痛风之苦、未老先衰的查理五世(Charles V),突然大彻大悟,把西班牙王位让给了儿子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并把帝国交给了弟弟、罗马国王斐迪南(Ferdinand I)。尔后,他归隐遁入位于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圣热罗尼莫德?尤斯特修道院,两年后去世。查理五世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位曾资助了麦哲伦环球航行并拥有广大领地的天主教皇帝,戎马一生,与同教的法兰西王国、新教的德意志诸侯、异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持续不断地进行战争,最终却心死身退,哈布斯堡家族所代表的神圣罗马帝国对欧洲的一统遭到了失败。后来帝国皇帝在欧洲三十年战争的努力、拿破仑法兰西帝国对欧洲的征服、希特勒第三帝国的侵略,无一不是朝着这一方向,又无一不是失败的。失败的背后则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建立。那么,神圣罗马帝国究竟是什么帝国?帝国皇帝同西班牙王位、罗马国王又是什么关系?拿破仑为何要在法国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里加冕称帝?希特勒发动二战、侵略欧洲仅仅是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吗?一切都要从欧洲中世纪讲起。

  日期:2012-05-16 10:10:16
  1、基督教的崛起
  中世纪(Middle Ages)是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者对欧洲中古时期的统称,时间从公元476年到公元1453年。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年份,而公元1453年是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年份。中世纪时近千年,是欧洲的封建时代。中世纪是建立在罗马帝国灭亡基础上的,入侵的蛮族纷纷建立王国,却共尊一个教会——罗马教会。公元800年,教皇为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加冕“罗马皇帝”,此后这个帝国逐渐演化出“神圣罗马帝国”,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也变成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诸王国国王的历史。

  神圣罗马帝国,字面上看显然包含着“神圣”和“罗马”两层含义,“神圣”象征着基督教天主教的神权,“罗马”象征着罗马帝国的复兴。
  其实这两者的结合是很奇怪的,因为基督教甫一出生,就受到罗马帝国的压制。基督教脱胎于犹太人的犹太教。犹太教信上帝耶和华,他们笃信的经典是《圣经》旧约。而基督教的经典不仅包括“旧约”,也包括“新约”,“新约”是记载耶稣事迹的经典,耶稣最后被钉上十字架,就是在耶路撒冷的犹太祭司压力下,被罗马帝国犹太行省执政官彼拉多判处的。所以,基督教的理论基础,耶稣受过,在开始就与犹太人和罗马帝国产生矛盾。公元70年,罗马人摧毁了这座城市。使徒保罗和彼得便到罗马秘密传教,基督教从罗马社会的边缘开始向内渗透。但罗马帝国的迫害始终伴随着基督教的传布过程中,罗马人秉承希腊文化,他们有着自己的多神教体系,朱庇特、维纳斯、阿波罗、丘比特、欧若拉等等就是他们的信仰。罗马人对基督徒的一神崇拜十分不以为然,人们纷纷传言基督徒在仪式上喝人血,而实际上基督徒们也确实拒绝向皇帝献祭。所以只要罗马倒了霉,基督徒就得作替罪羊,一有机会就展开对基督徒的残害。公元3世纪末,基督教会的建筑被摧毁,所有的基督徒被勒令向异教诸神献祭。罗马帝国兴高采烈地杀戮基督徒,一如在两个半世纪之前杀害基督一样。

  但罗马的残暴反而使这座城市成为了基督教的中心舞台,基督徒对信仰的坚持、宗教理论的提升和不厌其烦的传教,最终使基督教由一个地区性教派,逐渐演化成一个超种族、超民族的世界性宗教。
  基督与罗马的结合,其历史拐点发生在君士坦丁大帝时期。
  君士坦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内心却极其虚弱和怯懦,常常用珠光宝气来掩饰自己。他颇具仁爱之心,却毒死了他能干的亲生儿子克里斯普斯和妻子法乌斯塔。他曾经施行过仁政,给贫困人口以救助,但很快就变本加厉地成为贫苦人的压迫者。君士坦丁直到临终时才肯接受洗礼,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虽然君士坦丁从何时开始信仰基督教还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早年并不信基督。也许是他血流四野的长年征战,逐渐使他产生了“罪”的观念,也许是他母亲和妻子对他产生的潜移默化,因为她们都是虔诚的教徒。总之,在赢得了公元312年对劲敌马克森提乌斯的米尔维亚桥战役后,他把胜利归结为十字架的启示。在战役的前一晚,他正感到发愁。当他眺望星空之际,突然看到苍茫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四个硕大无比的火红色的十字架,伴随着这样的字样:依靠此,你将大获全胜。这个被后人广为传诵的遥远而虚幻的情节,实际上预示了世界历史上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变化即将发生。

  在统一西半帝国后,公元313年,他和东部皇帝李锡尼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以合法地位,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并在323年又在尼西亚展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这次主教大会通过了《尼西亚信经》,坚持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斥责阿里乌斯派为异端,将阿里乌斯革除出教会。但没有想到,阿里乌斯派却辗转到帝国的境外,成为蛮族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滥觞。

  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开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惟我独尊的时代,基督与罗马的关系势必成为日后欧洲历史发展的一个主题。
  日期:2012-05-17 13:21:25
  2、帝国的崩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