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哈布斯堡的徘徊与没落》
第3节

作者: 南阳太守_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还是一个罗马文明的仰慕者,他能讲好几种语言,能够阅读,可能还会书写,这在多数统治者只会用划十字来签署的时代里,绝对引人注目。他在宫廷里创办公学;把罗马的建筑风格引入法兰克,建立亚琛大教堂;他笼络文化精英,开启了对罗马的文艺复兴,凯撒的《高卢战记》和塔西陀的《塔西陀编年史》就是在他的时代,由学者们重新整理保存下来的。他是一个基督教的狂热信仰者,在773年收到教皇哈德良的求救信后,他亲率大军进攻伦巴德王国,途中要翻越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路遇险境,马坠哀鸣,他对将士这样说:“为了我们崇高的基督教信仰,我们必须克服困难,为保卫教廷而战。这是对我们每个人意志和能力的考验,法兰克王国的将士们,像你们英勇无敌的先辈那样,振作起来吧!每当最艰难的时刻来临,胜利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赫赫战功又不乏对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热爱,查理曼对欧洲的一统被寄予厚望。但如果说他主观想当欧洲的皇帝,则是言过其实的。“罗马帝国”皇冠的加冕,经常被认为是查理曼同教皇利奥三世的合谋。真实的过程是这样的: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罗马主教利奥三世给查理曼做弥撒,利奥突然给他戴上金冠,于是所有的罗马人齐呼:“上帝为查理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事后查理曼的密友兼机要秘书爱因哈德在他的名著《查理大帝传》中在谈到这一事件时写道:“就在那个时候,他接受了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他最初非常不喜欢这种称号,他肯定地说,假如他当初能够预见到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

  其实查理曼也并非不想做欧洲的皇帝,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他非常崇拜拜占庭帝国的政教合一,并想和拜占庭女皇伊琳娜结为连理一举统一欧洲恢复罗马帝国。但伊琳娜的同意引发了东罗马帝国的政治大地震,伊琳娜也因弄瞎皇子的双眼而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流放。查理曼黯然神伤,他失去了一个通过正统手段获取皇帝宝座的机会,于是他没有拒绝教皇的加冕,虽然“在接受新称号的时候,并没有感激的表示”。

  为了换得拜占廷的承认,查理曼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终于在812年与拜占廷帝国签定了一个和约。和约中查理曼允诺将他征服的伊斯特里亚、威尼斯、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归还给拜占廷帝国,而他的条件仅仅是要求拜占廷帝国承认他在官方文件中有使用“皇帝”一词的权力,别无其它任何附加条件。
  这次加冕影响深远:
  它奠定了西欧教权和王权双重统治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罗马帝国的传统、罗马天主教会的“教权”与法兰克王国的“王权”,三者有机结合。
  它标志着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世俗政权的重新抬头,揭开了此后七百年之久的罗马教廷与世俗政权矛盾、斗争的历史序幕。

  日期:2012-05-19 11:42:41
  4、奥托大帝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十四年之后,查理曼与世长辞。帝国的一统从此转向分裂。
  与遥远的大唐帝国嫡长子继承制不同的是,法兰克王国的继承带有一种平均主义色彩。墨洛温王朝的垮台其实也是源于这种分裂而引起的家族纷争。他们不是采用罗马法确立的世袭继承原则——或王子继承制、或兄终弟及制,也不是采用古日耳曼习俗的选举制,而是宣布国王的儿子们都具有平等权利的君主形式进行统治。这样无论王国的统一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老国王一死,国家就必然陷于分裂。

  查理曼在806年即已将领土分给三个儿子。所幸,810年,小儿子夭折;811年,长子查理也撒手人寰。查理曼不得不册封仅存的儿子“虔诚者”路易为副皇。路易即位后,虽于817年宣布帝国与教会一样不得分割,但他死后,儿子洛泰尔、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仍然处于内战状态。
  公元843年,三个儿子签订《凡尔登条约》。洛泰尔承袭皇位,管辖中部——中法兰克王国(又称洛林王国),即今意大利北部;秃头查理管辖西部——西法兰克王国,即日后的法兰西;日耳曼人路易管辖东部——东法兰克王国,即日后的德意志。皇帝洛泰尔855年又去世,中法兰克王国又一次分割,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垂涎三尺,他俩通过墨尔森条约兼并了中法兰克。但瓜分不是一劳永逸的,中部地区始终公爵林立,后来发展出的勃艮第一度是硬骨头,而洛林后来长期成为法德争夺的目标,成为近代战争的隐患。

  西法兰克王国后来传到卡佩家族手中,发展为“法兰西”王国,他们采用血缘继承制,基本放弃了对“罗马”皇位的继承,专注于法兰西王国的发展。东法兰克王国则在五大公爵和美因茨大主教的选举下,进入了萨克森家族的时代。
  萨克森的亨利在得知当选公爵时正在捕鸟,故史称捕鸟者亨利。919年他被选为德意志的国王后,正式称呼是亨利一世。他的上台时,诸侯坐大,同时异教徒马扎尔人已经从遥远的东方来到这里开始威胁德意志甚至欧洲。国家无论对内对外政策都要做出一番大调整才能巩固和扩展王室的中央政权。他力图把各公爵置于国王控制下,并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因为他的王权不是来自血缘,而是来自公爵们的选举(前任法兰克尼亚的康拉德也是因为加洛林王朝无嗣而被选举为国王的),他便声称自己是克洛维和查理曼的继承者,将王权归结到上帝的指示。更重要的是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让儿子奥托为自己的继承人,变诸侯选举为家族继承,从而开启了萨克森王朝(也称奥托王朝)。

  所以当奥托成为新国王的时候,王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他完全控制住了五大公国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图林根、士瓦本、巴伐利亚。尤其要提到的是,奥托一世把收取城市市集捐税的权利交给德意志主教和教会手中,这样教会的势力在德意志得到了扩张,他试图在主教和公爵之间建立“均势”,没想到日后教会和诸侯公爵相互利用为王权的式微埋下了隐患。

  让奥托一世青史留名的是955年的奥格斯堡战役,这场大战是德军重骑兵对马扎尔轻骑兵的胜利。马扎尔人也是像匈奴一样的草原部落,他们不停地骚扰王国的东部边境。鏖战那天,在用强盾抵挡住了马扎尔人的万箭齐发后,奥托一世亲率大军依靠长枪重甲在近身战中取得了优势,将对抗变成了屠杀,马扎尔人一蹶不振。这样奥托一世保卫了基督教世界,并派教士向马扎尔人宣讲基督教。此后马扎尔人安定下来,一直威胁着欧洲的他们将成为它的可靠的保卫者,被称为“基督教之盾”,使欧洲免遭亚洲草原部落的攻击——从13世纪的蒙古人入侵到17世纪的奥斯曼人的扩张。更要强调的是,匈牙利将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发展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后来奥托又南征北讨,东北部打败了斯拉夫人,对南方则像查理曼大帝一样越过阿尔卑斯山征服伦巴德人。此前“罗马皇帝”之名曾一度成为小国间玩弄权术的工具,奥托觉得是该收回这一称号的时候了。
  962年2月2日,圣母玛丽亚节,教皇约翰十二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从此奥托开创了“德意志”国王加冕“罗马皇帝”的先例,包括法国国王在内的欧洲国王们从此服膺于德意志的“统治”,德意志国王获得了在法律意义上高于欧洲其他君主的地位。奥托一世也因此在欧洲的历史上被称为奥托大帝。
  但是,皇帝的头衔并不是自动传给每一个德意志国王的,德意志国王为了得到皇帝的称号,必须去罗马由教皇加冕方可。
  奥托很强势,能够保证教皇忠于皇帝,但后来的德意志国王能处理好同教皇的关系吗?
  日期:2012-05-20 11:10:31
  5、卡诺莎之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