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第6节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日期:2012-05-13 11:28:53
解语花 上元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浥:湿润,此处意为沾湿。
耿耿:心若有事的样子。《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钿车:用金宝镶嵌的车子。
这首词是周邦彦五十多岁时任明州知府时所作,与柳永的《迎新春》大不相同。柳词对元宵节的描绘从时间上的跨度从白日到傍晚再到深夜,空间上从城里到郊外,景物从月色到华灯再到喧天锣鼓,事件上从观灯、赏月到约会,实为一幅全景元宵佳节图。而周美成则是在上阕写全景,下阕突出重点。词人首先看到的是明州的元宵盛景,绛蜡在风中摇曳,露水浸湿了连灯,花灯相互照射,越发显得明亮。月光似水一般照在屋顶,云开雾散,嫦娥看到这人间盛景也心思下凡。灯美月美,最美的还是人。
“衣裳淡雅”?如此盛节为何不红妆绿裹?周密《武林旧事 元夕》所述“妇人....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呵呵,如此用心良苦,所谓何者?难道只为在拥挤的人群中观灯听箫鼓喧?
非也非也!词人把我们带回了多年前的京师,元宵节灯火把汴梁变成了不夜城,出门游街的女子们在干什么呢?“钿车罗帕”!坐在钿车中观灯看月为名,真实目的是看街上的帅哥!若看到有中意之人,便抛下罗帕。得罗帕者,自是悄然尾随,故“暗尘随马”。
哈,我读《望海潮》时始终有个疑问,词中有“绝缨掷果无数”的场面,但“绝缨掷果”为典故,并未说明男女双方到底用什么样的具体方式向对方示爱,直接表示是不可能的,倒不是不合礼法,主要是显得太没文化,这不是北宋人的行事风格。周邦彦在这首词中把答案告诉了我,这种坐钿车扔罗帕的方式便是其中一种。
晚唐张泌的《浣溪沙》: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这首词中描写的就更直白了吧。
《草堂诗馀隽》对《解语花》的评语是“上是佳人游玩,下是灯下相逢,一气呵成”,有些道理。《迎新春》中柳永用词朴实,层层铺叙,而周邦彦在这首词中则多用典故和替代字,且用词华丽,如“桂华流瓦”中,桂华代指月亮,而一个“流”字,写尽月色之柔美,一点点的流向屋瓦。
四处游历的柳永在《一寸金》中对西南重镇成都也有过描述:
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
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而《长寿乐》中:
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
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
竟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
词人歌颂的是哪个城市已不可考。
无论在都市街巷还是田间郊野,妙笔生花的词人们总是能把这一幅幅海清何晏繁华似锦的太平盛世的景象用词来描绘出来,这些词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岂不是一篇篇文字写下的《清明上河图》!
日期:2012-05-14 09:58:25
2.乡村田园的生活
柳永一生命运多桀,又因其常年浪迹于青楼瓦舍,所做之词在当时的文人眼中有颇多流于艳俗,故为人所不耻,甚至在官方的史料如《宋史》中都没有他的记载,正因如此所以他对都市生活的热爱比常人更甚。而终北宋一朝,更多的词人们大多是活跃在政治舞台的中心,词对于他们来讲,是诗文余事,偶尔为之,仅是业余的消遣而已。在他们遭遇到政治生涯的挫折时,他们心中所牵挂的依旧是黎民苍生的生活。不过还好,我们前文讲到,北宋人的生活是非常幸福闲适的,不只是柳永笔下的城里人,还有欧阳修苏轼们笔下的乡村百姓。
先来看看欧阳修,百度如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有些简单,笔者再补一些,北宋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主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其中北宋的另外五人,三人是其弟子(曾巩和大小苏),两人受其提携,有师生之谊(王安石、老苏)。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道贫寒,但他却自小苦读诗书,十岁时就开始读《昌黎先生文集》。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欧阳修考中进士,正式开始了他雍容典雅疏旷豪迈的一生。作为北宋文坛开一代风气的人物,欧阳修在散文、诗、词、文艺评论,乃至经史、书法、金石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欧阳修即是道德文章的宗师,又是千钟一饮的醉翁,虽和前人一样认为词乃文章馀事,但他的词还是有其特点和对前人的突破。在继承晏殊雍容典雅的分风格下,又注入清新秀丽的元素,最重要的是其豪放雄爽的特点已多少在词中显露,只是不多而已。又因其入词之题材类型颇多,故欧词给人以随性张扬的感觉。
作为一位文学大家,欧阳修在政治上也是一直希望有所作为的。他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后,先任外职,后入京,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武陵县令。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又被召回京,后参与“庆历新政”。失败后于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被贬滁州,后相继改知扬州、颍州、应天府,嘉佑元年(公元1049年)回潮任翰林学士。嘉佑二年,他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后官职升迁不已,最高至参政知事(副宰相)。圣宗熙宁三年,因不满王安石变法,放蔡州,一年后以太子少师致仕。呵呵,政治简历可真够丰富的。欧阳修的词作生涯很早就开始,但其主要作品多为贬滁州之后。是不是受了那篇千古文章《醉翁亭记》的影响,犹未可知。外放生涯使得他更多的接触到乡村百姓的生活,下面的这两首《渔家傲》词,就是欧词中描写江南水乡女子的采莲时的情景。
其一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逡巡:旋即。
当:去声,代替的意思。其韵脚为仄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