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35节作者:
陈士陈观水 后来,鬼子来了,国民政府给日本兵打惨了,说是要亡国了,全国总动员。四川到处拉壮丁,太叔公就给拉了去。本来啊,听说太叔公给保长塞上了好几块大洋,都能回来了,可他不知怎么弄的,又不想回了,跟着当时的四川省主席刘湘的军队出了川。这位刘湘也是怪有说道的,本是军阀出生,听说是出了名的又奸又滑。当年出川抗日的时候,他正生着病,部下劝他不必亲自带队出征,留在四川养病,可他却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最后,还是抱病出征。后来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留下了“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的遗言,就去世了。
再后来,刘湘的遗体被送回了家乡四川,风光大葬。再再后来,俺太叔公一直下落不明,有说是死在了淞沪战场,有说是死在了台儿庄,还有说是……反正说啥的都有,左右都是个死,临了也没能得个准信儿,比较肯定的是,太叔公的遗体没有被送回四川,当然更不可能被送回家乡。仔细想想,八年抗战,四川有近 300 万人上了前线,几百万人的,哪能有什么准信啊?
家里老人们常说,太叔公最聪明了,要是赶上个太平时节,说不准能考上个状元,可惜命不好,生在乱世。唉,俗话说“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咱平民百姓的,盼的就是能过上个太平日子,咱政府说什么来着?对了,稳定压倒一切。太叔公大半辈子流落在外,老家里也没能留下个什么念想,唯有两幅字原存在俺家老屋,后来老屋拆迁,不知怎么的,就没了。家里老人们都说,谁让赶上拆迁呢,东西没了就没了吧,人在就好,人没事就好!所以,现如今啊,太叔公真就快成了俺家的传说了,要不是当初在老屋里真真地见过他的亲笔字幅,俺还真未必想得起俺家里还有这么个人嘞。对了,当初俺见的那两幅字,一幅是前面说过的“只谈风月,莫论国事”,另一幅写的是“观棋不语,言者有罪”。
家里老人们都说太叔公太聪明了,按着咱中国传统文化的“财富守恒定律”说啊,这人太聪明了不好,容易折福折寿。太叔公聪明了一辈子,临了临了连个尸骨都不知落在哪儿。而咱中国智慧的化身,三国里的诸葛亮,说起来也是太聪明,太能干了,临了临了居然活活累死了,文词叫这是“鞠躬尽瘁”。记得前面提过的《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桥段中,曾这样描写他在南阳卧龙岗的快活日子:“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可一旦受刘备的邀请出了山,就再也不能那么逍遥了。记得在《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桥段中,还有这么一首歌谣:“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确是好歌啊!
一副围棋,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差别,既无品衔大小,也无具体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而一旦落子入盘,就大大不一样了。人一落生,原是就如这棋落子,出山也罢,隐遁也罢,其实都难逃红尘定数。黑白交错方是棋局,阴阳交融本为乾坤,咱前面怎么说来着,这棋道是法效天地正道啊!
其实,与“棋”相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朵奇葩的书法,在法天地上,显得更为直观。而更为直观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汉字与世界其他文字相比的个性化特点。世界上的文字,多是以字音为基础构建的,比如西方的英文、法文、德文都是如此,而中国的汉字,是以字形为基础的。《说文解字》、《世本》、《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等古籍中,都提及汉字是由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手下的重臣仓颉所创,而“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见鸟兽蹄选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造字是仰观星象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甚至手掌纹路等而成此人间奇迹的。当然,黄帝的时代距今遥远,仓颉所造的字也渐渐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了,但毕竟中国文化薪火相传,传承不绝,近来因在拍卖场上屡创天价而引起海内外轰动的中国书法“丛帖始祖”《淳化阁帖》中,有古篆书二十八字,传说就是仓颉所造所写。至今,我们所用的汉字中,还有大量的象形字,而“象形”一直是汉字的“六书”之一。
中国书法有“枯藤”、“劲松”、“斗蛇”等笔法与字体,“书圣”王羲之曾指出书法中“横”如列阵排云;“点”如高峰坠石;“牵”如万岁枯藤。猛虎的利爪、熊罴的丛毛、一支盛开的梅花、一匹奔腾的骏马,都能被书法家融入自己的作品。如不懂得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的灵感,则无论如何用心,都不过只是毛笔字,而不是书法。
棋道是法效天地正道,书画上,中国人从来都认为“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中国艺术从来讲究的都是自然而然融入自然。所以,中国画与西洋画自然而然是大不一样的。西洋画的基础功夫是弄个石膏像放在那里照着描,或者干脆弄个女人,还最好是脱得一丝不挂地或躺或立在屋子里研究。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难以想象的。咱有咱的独特方法。那位看官要问了,咱有啥独特方法啊?且听俺慢慢道来。
日期:2011-09-18 16:57:49
今日九一八,上三炷香,祭拜太叔公,祭拜千百万如太叔公般为国捐躯的无名先烈们!他们曾经如你我般卑微而顽强地活过,他们曾经为你我的安宁与幸福而死去。或许不再有人记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或许不在有人在意那些生命曾经的付出,或许。。。。。。唉。。。。。。不说了,上香!
日期:2011-09-19 19:31:30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四四(上)
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这“气韵”是来自自然的。学习中国画,基础功夫是游历遍访名山大川,松林、云海、碧波、怪石、落叶等等,都需留心揣摩,宋代画师郭熙曾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看多了,自然而然会有感觉出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诸般意境跟着感觉也就有了,如此这中国画的功夫就算有所小成了。
此处要特别说上一句,近代总有人认为中国画不如西洋画,理由是中国画不象,画山不象山,画水不象水,不如西方画显得逼真写实。按此推崇西洋画的思路推演下去,如今有了照相机、摄像机之类,画画真是没有意思了,因为照相、摄像总是比画画更象的。其实,如果真正懂得中国画的“气韵”,就自然会明白,在此中推崇的是一种心灵与自然对应的境界,而不象之象正是这种境界的体现。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晋见国王,自称身怀绝技,能制作出一枚与真树叶一模一样的假树叶。于是,国王让他一试。此人从此深居简出,三年后将一枚据说是精心制作的假树叶敬献国王。国王仔细审视,果然与真树叶一般无二,大为惊叹,遂以重金购下这枚树叶珍藏。后来,有人问国王:“既然此人制作的树叶与真的一样,他若是真的拿来一枚真树叶,岂不是……”国王听了大悟,复又大惑,这枚树叶从此便成了国王的纠结。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与仿效的是自然之美,而自然之美是不规则的,自然中是没有两枚一模一样的树叶的,即便是同一枚树叶,在自然中也是不断自我变化着的,所以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永远是不象之象,听说过吗?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林妹妹,一百个人心中一百个哈姆雷特,自然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座黄山,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条黄河。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正是“外师造化,内得心源”,道法自然,造化、人心皆是自然。
当年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皆是道法自然所成,而如今,琴棋书画不是成了学生们考级升学加分的项目,就是成了有钱人们保值升值的工具,都已失去了自然之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