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36节

作者: 陈士陈观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同样失去了自然之性的人类,却偏偏爱上了克隆自然,更为吊诡的是,我们一方面大力发展仿生学,将能成功克隆自然中的生物视为创造性成果,大加褒扬,一方面又禁止克隆人类自己的创造性成果,不允许仿造我们自己创造的服装、电脑软件、甚至可以挽救自己生命的药物,据说这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的创造性。其实,人类的历史本就是学习与模仿自然的历史,山寨能力与创造能力就本质而言并不存在冲突。

  说到知识产权,西方主流们似乎很不满意中国人强大的克隆能力,他们长久以来一直为此指责我们,虽然这并不妨碍他们到中国来寻觅我们制作精良的山寨产品,也不妨碍他们更久以来一直无偿使用凝结着中国人民复制智慧结晶的伟大古老发明――印刷术。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之所以出自中国,无疑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息息相关的。这种思维方式为“天人同构猜想”的产生与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神奇的土壤。
  这是什么思维方式呢?
  日期:2011-09-20 08:06:03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四四(中)
  类比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是类比思维方式,它完全不同于现在我们熟悉的西方推崇的推理思维方式,不纠缠于事物间严格的逻辑因果关系,而是以直觉为前提,偏重于对不同现象做整体综合、归纳的模糊性处理,以表象为基础,将不同事物的某些相近相似特征,如功能、状态、结构等联系在一起,从而迅速、准确地把握住关键,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往往能给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感觉。比如中国艺术中常常将落叶满天的秋季视为悲伤的季节,古籍《白虎通》有语:“秋之为言愁亡也。”《春秋繁露》有言:“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由文字音、义相近似而联想开去,将自然之秋与人心之愁悲关联在一起,形成了中国文化艺术中蔚为壮观的“悲秋”现象。与之相对应,因为春季是自然中万物复苏生发的季节,中国传统中甚至形成了不在春季处决犯人的惯例。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类比思维方式不是偶然的,这源于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思维结构。为了更为形象地说明这种思维结构,考虑到近几年网上盗墓小说颇为风行,为许多网友所喜闻乐见,我们不妨从中国传统的墓葬习惯说起。
  日期:2011-09-20 19:31:29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四四(下)
  中国传统葬式推崇的是“套棺”,最简单的“套棺”是一棺一椁,人放在棺中,棺放在椁中,传说中大富贵人家有所谓金棺玉椁的葬式,而更为讲究的,是椁外再套椁,层层相套,连套数层,而每一层的形态都是相似相近乃至相同的,初看层层叠叠似乎复杂无比,其实只要明了其中一层的情况,就可向内或向外推测其他各层的情况,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这种“套棺”式物理结构的背后是思想上的“套箱”式思维结构,箱中有箱,箱外套箱,无论向内与向外都可无限嵌套,又都是相似相近乃至相同的形态。古老中国文化中的“观象于天,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己度物”等等看似幻化的思想,都根源于此。

  如果进一步分析,这种古老的中国“套箱”式思维结构的背后却有着一种极具先进性,在现代社会才被逐渐注意,近年来又备受推崇的思维意识在起着作用。
  先进的思想往往能引领我们走向新的科学天地,先进的科学技术往往能帮我们解开古老的迷局,既然前面我们从死亡归宿的角度说明了“套箱”式思维结构,那接下来我们不妨也从死亡开始,从历史上一位世界名人的死亡迷局切入,解读这种古老而又先进的思维意识。
  他死了。
  他是作为一名失败者,在一个孤独的小岛上寂寞死去的。
  日期:2011-09-21 19:13:25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四五
  他生前有许多敌人,他们为他的死感到高兴。
  他生前有许多粉丝,他们为他的死感到悲伤。
  他死后有了更多的粉丝,他们为他的死感到遗憾,他们认为如果他不死,如果他活着,他也许会有机会东山再起,如同他曾经做过的那样,悄悄逃离囚禁的小岛,返回那片承载着他光荣与梦想的土地,他的臣民们会欢呼着迎接他的回归,被派来消灭他的军队会一批接一批地临阵倒戈,高呼着“皇帝陛下万岁!法兰西万岁!”追随着他向巴黎进军,护卫着他回到权力的巅峰!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会因此而改写。

  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他是拿破仑!曾经率领法兰西军队横扫欧洲列国的拿破仑!
  但他死了,一切的可能性随着他的死亡化为泡影!
  当年的反法联盟在滑铁卢击败法军,拿破仑与法兰西再一次蒙受战败的耻辱,但胜利者们却并不敢将拿破仑如何,他们只是再次将他囚禁在海上的孤岛。但只要他活着,他们永远寝食不安,因此他的死亡,被笼罩在阴谋迷雾中,成为了一个迷。
  整整一百五十年之后,一束头发刺破了这重重的迷雾。这是一束拿破仑的头发,被他的一名忠诚侍卫悄悄保存。在拿破仑逝去一百五十年后,这束头发被发现,被化验,被证明含有许多的砷,拿破仑被证实死于砷中毒。鉴于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在世界阴谋历史中的“杰出”表现,有粉丝据此认为拿破仑是被用砒霜毒死的。但是,严格的医学研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砒霜是烈性毒药,它造成的必然是急性死亡。从砒霜中毒到死亡的时间相当短暂,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砷是不可能进入头发较长区段的。由此推测,拿破仑不是被毒死的,而是多半死于地方性砷中毒。通过对囚禁拿破仑的小岛调查可知,这座岛上的水与食物含有较多的砷。无论拿破仑是被有意还是无意囚禁于此,当他踏上小岛的那一刻,结局就已注定。

  一束头发,如此普通,如此微不足道,但确如此神奇,能在一百多年后告诉我们那么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直径不过0.05—0.125毫米,但其中含有诸如铜、铁、锌、铅、磷、硫等多种微量元素。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能直接反映出人体的相关元素摄入量。这一神奇的特性,有助于我们获得某些疾病的早期情报,比如头发中铬含量低,可能患有糖尿病;钙含量低,可能患有冠心病;镉和锰的含量低而铜和铁的含量高,则可能患有精神病。更为神奇的是,头发不仅仅能反映人体情况,还能反映环境情况,比如城市居民头发中铅含量往往大大高于农村居民;海边居民头发中汞含量往往大大高于内地居民。由于头发不断生长,头发中各区段微量元素的含量往往存在差别,因此,通过头发不但能判断人体与环境情况,还能测算出这些情况是何时产生,如何变化的。

  我们前面提到的“套箱”式思维结构本是“浑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套箱”式无穷套叠结构里,把其中任何一个局部加以放大,都和整体相似相近甚至相同,任何一个小单元的信息都足以代表整体的信息。说到这里,许多关注于现代科学发展的网友恐怕已经明白,这种局部与整体的对应是一种“全息”式对应,“套箱”式思维结构的背后是既古老又处于现代科学前沿的“全息”思维意识。这种思维意识,可将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及人的生理秩序和心理秩序融汇贯通,使之相互呼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