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28节

作者: 陈士陈观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庸”的“中”决不是“中间”的意思,其具体意义其实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强要解说,或可理解为类似于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所谓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将整体一分为二,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值为1∶0.618,这是一个神奇的比例,具有独特的科学与美学价值。音乐上,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肖邦的《降D大调夜曲》的乐章设计都符合黄金分割。作为凝固音乐的建筑,古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等著名建筑都蕴含着黄金分割。锋利马刀刃口的弧度、子丨弹丨的弹道、坦克外壳设计的最佳避弹坡度也遵循着黄金分割。甚至于人体,标准均称的身材,肚脐是整个身体的黄金分割点,喉头是头顶到肚脐的黄金分割点,膝关节是肚脐到脚的黄金分割点,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数一数,人体类似的黄金分割点在十个以上。而正常情况下,22℃的气温最让人舒适,正是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这个体温与0.618的乘积恰好是22℃。

  类似的道理,在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中,“中庸”之道起着奇妙的作用。比如做菜,讲究火候,各种原材料配以各样调料,什么时候放什么,放多少,怎么放,多大有讲究,多一分不可,少一分不行,这讲究却又不是可以量化的,又需根据各人的口味、食材的质地,甚至于烹调器具而具体把握。再如睡眠,有人一天要睡十几个小时,才有精神,有人却只要几个小时,而人在婴儿时往往需要睡18个小时左右,到了老年却常常睡不足8个小时就醒了。

  人的饮食睡眠,其实因各人的身体状况各异,但只要能合“位”,就能保证人的健康长寿。中医理论认为“病起于过”,无论是吃还是睡,高兴还是悲伤,都要注意“中庸”,不能过。人参是大补之药,一下子吃个十斤,人也活不了。高兴是好事,但高兴过了头,太过高兴了也容易成病,而有了悲伤的事,好像没事人似的,憋在心了,迟早也会生出病来。《黄帝内经》说:“平人者,不病也。”,这里的平人就是指身体阴阳气血“无大过不及”的人。人体要阴阳平衡,阳太亢不行,太弱也不行,阴太盛不行,太衰也不行,就像天气太热太冷,都不是好天气不是?

  从来用药如用兵,治病之理通达治国之道。据《史记》记载,中华上古圣贤治理天下,“溉执中而遍天下”,以致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后来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宇心诀”由尧、舜、禹历代圣君传承,从而使天下苍生不知过了多少太平富足岁月。而这“十六宇心诀”中的关键“允执厥中”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允执其中”,此处“允”是“诚信”的意思,“允执其中”就是真诚遵守“中庸”之道,调配自然、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

  光阴如梭,大道常青,今天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中庸”之道。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是天下的根本,只有遵循“中庸”之道,掌握好“度”,把握好方方面面的最佳分寸,实现天地万物各就各位,使各方面的关系顺畅协调,才能达成和谐的状态。金融危机中,西方政府每每纠结于是否要出手干预,结果错失良机,致使危机坐大。而这类政府是否要干预经济的纠结,在中国传统上是不存在的,中国传统中的问题不是政府是否要干预,而是干预到什么程度,在此最近最大的争论是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争,当时在中国传统中这类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而最终解决问题与争论的方式还是有意无意地落到了传统的“中庸”之道上,咱政府用“不争论”的方式“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摸索着干预的“度”,实现了经济的动态平衡与发展,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与模式。新世纪有新问题,惟愿咱政府能继续秉承“中庸”之道,不缺“位”,不越“位”……

  如此,咱百姓也就能踏踏实实多过几天太平安生的日子,能安安心心谋划谋划自己的人生。就谋划人生而言,“中庸”之道也是人生至理。东方大圣孔子对此在“论语”中亦有论述,尤其是孔圣人推崇的“温良恭俭让”人生五德中,“温”列为第一,为人处世太热太冷那都跑偏了,成功人士都是能掌握好人生火候的人,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君子,所谓“君子中庸”,又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而从来是“温润如玉”的。同样的人生道理,也受到西方大哲亚里士多德的推崇,他认为“处理情感和行动,处理得过度是错,处理得不及,要被谴责,惟有适中才对,并被称赞。”比如适中的勇气被赞美,而过分的勇气是鲁莽,不足的勇气是怯懦,都被指责。

  其实,相比较信奉直线史观,执着于科学与神学,迷恋于速度的西方文化而言,信奉循环史观的中国文化更崇尚随遇而安,认为人生如登山,到了山顶后便是下山路了,国人往往有着盛极而衰的人生心态,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记得我感悟这一道理时年纪倒也还很小,年纪很小的我之所以会感悟到这样的道理,是因为当时我很读了一类书,这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唯有中国文学中才有的书,一类当时相当流行的书,当时许多如我般的少年都很喜欢读,但当时大人们都不太希望少年多读。

  这究竟是些什么书呢?
  日期:2011-09-10 08:16:49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五(上)
  武侠书!
  当年我是很读了不少武侠书的。而喜欢看武侠书的网友想来都知道,武侠小说的主体模式之一,便是大侠在惩恶扬善,破除惊天阴谋,消灭邪恶势力,拯救天下苍生后飘然而去,从此万人如海一身藏,消逝在青山秀水之间,江湖上只留下不朽的传说。
  本章前面提到的三国“三顾茅庐”桥段中,诸葛亮在随刘备离开卧龙岗登上争雄天下的历史舞台前,曾这样嘱咐自己留守家中的兄弟:“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但聪明如诸葛孔明,也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他的理想情景,想必是人出道显,还给刘备一个大汉天下,带给苍生一个太平世界,然后功成身退,在万众瞩目中,消逝在历史深处。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摇一摇羽扇,不带走一片云彩。朝堂上不再有诸葛丞相,卧龙岗又回来了孔明先生。
  可惜天妒英才,最后他还是倒在了讨伐曹魏的征途上,留给历史一个鞠躬尽瘁的背影。不知道,许多年以后,背负着一个王朝兴衰的诸葛丞相是否还会想起,想起卧龙岗上悠闲的孔明先生,想起那个改变了他人生的午后,想起那一场酣畅淋漓的午睡,想起那首曾吟诵的小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曾经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曾经从来不会忘记,那是岁月中不变的记忆,哪怕饱受时光的摧残。那是光阴的故事,传说中圣人留下的笔记,穿越千百年的沧桑,又被圣人捧起。一页页微言大义,一字字呕心沥血,留下的是存于汗青的铭记。
  也许不再有人想起,也许不再有人在意,但这个寂寥的夜晚,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谈论中国文化时,我想还是应该写下那段被岁月湮没的中国历史,那是一段穿越时空的灵犀心曲,那是一个跨越千年的文字传奇。
  日期:2011-09-10 09:08:41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五(中八)
  金樽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万户膏,
  满朝紫袍醉珍馐,遍野布衣泣哀鸿,
  人落泪时天落泪,歌声高处哭声高,
  勋贵争说民生苦,祸尽苍生是尔曹,

  你方唱罢他登场,城头变幻五行旗,
  慢夸封侯王霸业,一将功成万骨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乱世英杰起草莽,男儿不怕出身低,心中丘壑胸中志,逆风千里踏歌行。
  叹只叹,
  周游列国,孔圣人四处碰壁,几成丧家犬。

  哀只哀,
  峥嵘半世,关老爷败走麦城,终为断头人。
  同样是,满怀锦绣,一腔热血。
  同样是,有心济世,无力回天。
  他们生前,颠沛流离,痴心不改。

  他们死后,万众景仰,百世流芳。
  纷繁红尘中,大道常被遮蔽,圣贤往往寂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