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27节作者:
陈士陈观水 佛家出世看淡肉身,以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等世俗人却偏偏特为看重这一身皮囊,虽口口声声念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往往是看不破红尘,放不下肉身的。中国人求佛,往往求的不是四大皆空,而是健康平安。既然如此,我们在说过佛家出世修行之后,不妨说说这俗家医病健身,在此,聊聊我等世俗人心中口中看不破的“色”,且谈上一段香艳风光,风流佳话,讲上一个闻香救美眉的旖旎故事。
日期:2011-09-08 17:03:46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三
他轻轻推开门,推开小姐闺房的门,却见屋中陈设奢华,花团锦簇似的幔帐层层叠叠将一张秀床围得严严实实。几名丫环候在床边,垂手静立。
这家小姐本是二八妙龄,生得闭月羞花貌,沉鱼落雁容,更兼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堪称才貌双全,是远近闻名的绝代佳人。无奈何天妒红颜,不知怎地就茶不思饭不想,后来竟然四肢麻痹,口不能言,活生生瘫在了床上。十里八乡,多少号称回春妙手,到此却束手无策。这才不远百里,请来了他这位杏林高手,再世华佗。
他先是仔细问了上上下下众人,小姐的诸般情况,随后便赴小姐绣房探看,远远地就闻得绣房幽香暗递,丝丝缕缕,一进屋子更是芳香扑面,不由笑了,随即一不诊脉,二不开方,甚至没有到小姐床前向幔帐中瞧上一眼,便吩咐找上几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后生来。
满屋香袋、香囊、香包,各色女孩家物件被清理一空,三四个膀大腰圆的后生拆了绣房地板,硬生生在地上挖出了一个大土坑。
可怜小姐一指难动,一语难发,竟被抬起,活生生地就放到了地上的大土坑中。
闺房的门在他身后严严闭合,屋内仅留下小姐和一名伶俐的丫环,他大步流星到了正堂休息,发话说等小姐手脚动了,出了声音,速告我知。
等待,漫长的等待,让人心焦的等待,小姐的手脚果然渐渐就有了知觉,慢慢就能动了,终于喊出了声音。
他得了消息,投药一丸,告诉小姐家人,明日小姐就可离开土坑了。
妙手回春,佳人如故。
以上这段说的是一个元代医案。原来这家小姐平时嗜好香味,过了一定限度后,脾被香气所侵蚀,造成痿症。喜爱香香的美眉们注意了,香能开窍,香到极致,诸窍大开,脉缓筋弛,可致关节肢体酥软,眼发直不能进食,成为痿症。上面故事中医生闻得香气,顿悟病因,对症诊治,因土为万物之母,四肢百骸得土气则生机可复,所以才掘地挖坑。
中医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历来重视环境,除了前文所述的强调因时制宜外,还强调因地制宜。《黄帝内经》中,多有涉及医学地理学的内容,有着一整套完善的生理、病理乃至治疗的医学地理学体系。中医如此,中药也是如此,中药讲究产地,不同地方生长药物的药效往往大异,比如常用的当归,就属甘陕出产的秦归为好,曾有人研究认为台湾阿里山气候土质类似甘陕,在当地培植当归,但真正种植后发现药效不可与秦归比肩。再如蒲公英,南方生长的低矮伏于地,呈猪肝红色,浑身密布蒙蒙细刺,折断后有苦涩白浆,消炎祛火效力非凡,而北方生长的虽既高又肥壮,但鲜见白浆,难以入药。又如黄芪,以内蒙产的为上品,而河北虽与内蒙接壤,但所产黄芪品质却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文化中诸般“适应”道理演绎后,逐渐生出了一个独特的概念――“位”。这个概念既融汇了时间与空间,又不仅仅局限于时间与空间,其中玄妙确乎“妙不可言”,本只可意会,在此因不得不有所解说,且以大家熟悉的房地产为例,强作说明。比如上海市中心有一区域,称为静安寺,为上海的黄金地段,而在此区域内也确乎有一座名为静安寺的寺庙,寺庙旁边就是著名的中华第一街南京路。多有去上海游玩的朋友到此处奇怪,从来只听说深山藏古寺,上海怎么会在繁华闹市中心造这么一座寺庙?其实,当初在起造静安寺的时候,这附件大片地区还是农田,此处还是郊野。如今静安寺之下寸土寸金,但当初起造时这片土地是没有现在这般身价的,而也有许多当初和静安寺下一样的土地,到了现在也没有,或许也永远不可能有静安寺这方土地的身价。今天静安寺下的寸土寸金,是时间与空间配合的结果,更是种种因缘际会而成,诸般因果缺一不可。顺便说一句,能在市中心留这么一方净土,上海历届政府确乎功德无量,更惟愿各地各级政府官员在城市建设时,能在心中存一方净土。
几句闲话表过,言归医道,西医诊病无论是在东半球,还是在西半球,乃至上了月球,无论是春夏秋冬,多是同样的病用同样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同样的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治疗方法往往不尽相同。当然,如今中医式微,许多人常常觉得中医诊治不灵验。究其原因,当年中医是对症出方,适应的是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诸般因缘,所遗下的医案,合的是彼时彼地彼人彼症的“位”。可叹如今许多所谓中医既不明了医案缘起,又不研究病人情形,居然就敢照方抓药,当然是不能合“位”,也难怪会“单方气死名医”了。
对应于中国文化独特的“位”观念,关乎于如何实现真正的合“位”,这便又牵涉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一我们前面曾提及的独特观念,它同样“妙不可言”,却又通达于诸般世相因缘,其中既蕴含着黄金分割般的抽象美学价值,又影响着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具象行为,一方面被中医理论视为祛病延年的至上之道,一方面又被尧、舜、禹等上古明君目为治国安民的关键心诀,内里甚至不乏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质朴而深邃的哲理,东方大贤孔子对它推崇备至,多次在《论语》中论及,西方大哲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也暗合于它的玄机。
下面让我们共同一探其中的玄妙。
日期:2011-09-09 19:03:11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四
曾经有人求教于大圣孔子,询问中国文化中最为奇妙深邃的“道”究竟是什么?孔圣人默然良久,答复说这个俺也不知道,可是“道”落实到具体世事上,无非是遇事要叩其两端,取其中而已。这段故事被记载在了《论语》里,孔圣人的名句“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也就此流传了下来。
这里孔子所表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应于“位”的“中庸”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只有遵循“中庸”之道,注意把握好时间、空间及诸般因缘,使各个方面都能适度,即达到“中”的程度,才能真正实现合“位”,并认为这道理“普通而平常”,可称为“庸”,但正是最朴实的道理却往往是最重要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