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29节

作者: 陈士陈观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次次、一代代,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无怨无悔。
  或许在旷野蛮荒,或许在市井繁华,总会有一颗心能感知千万年传承的脉动。
  这颗心也许会在大乱大劫中停止跳动,那是为了用生命封印与奉养文明的灵魂,以待复兴,以待后人。

  也许万里之外,也许百年之后,会有一颗心循千万年传承的脉动而来。
  距离不会阻挡,时间无法消磨,那是心与心的契合,那是穿越时空的知己相会。
  那是一卷书,一卷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书,一卷关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跌宕起伏人生的书。
  日期:2011-09-10 09:11:09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五(下)
  关公是中华武圣,华雄、颜良、文丑,多少赫赫上将军成为他青龙偃月刀下的亡魂,无论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还是华容道的无奈,多少关老爷的故事让人神往,使人纠结。但中国历史的天空将星璀璨,关公的业绩虽显赫一时,却并非无可匹敌。论武功,仅就三国蜀汉而言,与关公并列五虎将的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足以与之比肩,更何况还有曾经在虎牢关前一人力抵刘关张兄弟三人的吕布。但华夏千秋之下,只有关公一位武圣。

  为什么?
  让我们走入供奉武圣关公的庙宇,在关圣像前焚三柱香,静心瞻仰,关公PK掉无数英雄豪杰成为中华千秋武圣的秘密就在眼前。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关帝庙曾遍布中华大地,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都会有那一方土地供奉关圣。而传统关帝庙中的关圣像是与现在许多为了旅游收钱而新造的关帝庙中关圣像不同的,现在那些关圣像许多是手拿着大刀的,而传统关帝庙中的关圣像手中不是刀,而是书,这展现的就是传说中关老爷的经典POSE“关公月下读春秋”,而关公成为华夏千秋武圣的秘密也就在于此。

  此中玄机且听俺慢慢道来。
  日期:2011-09-11 11:58:11
  一个是旷世贤达,一个是忠义无双。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念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怀抱负;一个看水中月,一个望镜中花。想胸中能有多少凌云志,却奈何夏消磨到冬,春蹉跎到秋。--向曹雪芹先生致敬!呵呵
  日期:2011-09-11 15:08:36
  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摇一摇羽扇,不带走一片云彩。朝堂上不再有诸葛丞相,卧龙岗又回来了孔明先生。

  不知道,许多年以后,背负着一个王朝兴衰的诸葛丞相是否还会想起,想起卧龙岗上悠闲的孔明先生,想起那个改变了他人生的午后,想起那一场酣畅淋漓的午睡,想起那首曾吟诵的小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不知道那场酣畅淋漓的午睡后,诸葛丞相是否还曾如那般睡好睡足过......
  日期:2011-09-11 16:42:27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六
  关老爷由凡入圣的关键词是“春秋”!
  “春秋”是一本书!
  许多传统的关帝庙会悬挂这样的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这赞的是关公一生磊落不负汉皇刘备,无愧青天,也透露出关公的主要业余活动是观青史,这里的青史指的就是“春秋”。
  “春秋”是一本史书,但不是一本普通的史书,它的作者是一位圣人,是华夏千秋文圣孔子。
  “春秋”是孔圣的收官力作,凝聚了他老人家毕生的心血,作为孔门再传弟子的孟子记下了孔圣人自己对“春秋”的一句话书评:“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千秋毁誉,万古风流,尽在“春秋”!
  “春秋”全书不过约17000字,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至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共约二百四十年的乱世风云,孔子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中,凭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饱经风霜的如椽之笔,挟浩然正气,写下了忠与奸,美与丑,善与恶,字字珠玑,句句千钧,开创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传统,字里行间宣示的是一个伟大民族关乎仁义礼智信的坚守。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摘自“司马迁•史记”
  在孔圣人七十一岁那年,一只奇兽被捕获,此兽无人能辨识,甚至被认为不祥,独孔圣人目光如炬,认出这是上古神兽,传说中太平盛世才会出现的麟,据说他老人家当时不停喃喃自语“这是麟啊!它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不禁掩面痛哭,涕泪俱下,在“春秋”中记下“春,西狩获麟”,便搁笔了,两年后孔圣人郁郁辞世,终年七十三岁,史称“春秋”绝笔于获麟。

  纷繁红尘中,大道常被遮蔽……
  ……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无怨无悔。
  ……总会有一颗心能感知千万年传承的脉动。
  ……
  ……会有一颗心循千万年传承的脉动而来。
  距离不会阻挡,时间无法消磨,那是心与心的契合,那是穿越时空的知己相会。

  同样的乱世,同样的坚守,一次次大乱大劫中,一次次生死不测间,关公捧起“春秋”, “青史对青灯”,“赤心如赤面”,作为中华武圣,需要的不仅仅是绝世武功!
  说实话,每每在现如今那些新修的关帝庙中,看着手握大刀的关圣像,看着像前香炉中那一柱柱标价几十、几百乃至几千、几万的高香,总觉得不舒服,很不舒服,真的很不舒服……
  总不由想起“春秋”中那句“春,西狩获麟”……
  其实,“春秋”这个书名,本就很是意味深长,私下揣度,似出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天象世相息息关联的理念,我国一年四季的气候并不平均,冬天夜长昼短,夏天夜短昼长,唯有“春分”“秋分”两个节气,气候不冷不热,昼夜相当,可谓之“中庸”,古人想来是以天象寄望世相吧。
  记得当年初读“春秋”,也是因为要查阅其中一段对天象的记载,据说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对此类天象的最早记载,既然说到了,无妨摘录如下:
  “秋七月,有星孝入于北斗。”这是“春秋”对公元前611年彗星(哈雷彗星)入紫微境的记载。
  事实上,“春秋”中对天象的记载是很不少的,比如“夜中星陨如雨”一句,记录的就是公元前687年3月16日陨石雨的情况。

  当然,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对于天像天时的感受更多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琐事,比如“吃”。现在许多地方所谓的反季节食品大行其道,有些人总是对诸如在冬天吃到夏天的果蔬之类津津乐道,殊不知咱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本是“不时不食”,吃东西推崇的是按季节、应时令,就拿咱伟大的祖国首都做例子,老北京在立春要吃萝卜,这叫“咬春”,三月去天坛城根儿采龙须菜,图的是沾沾仙气儿,四月尝尝京西大樱桃,算是尝了一年的百果之先,五月里就可以吃新玉米了,老话讲这是“珍珠笋”。至于一月元宵,五月粽子、八月月饼,十二月腊八粥那更是神州大地南北西东都一样儿的应时食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