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第26节

作者: Lov_vincc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22 21:24:28

  5.5跋扈将军的“致富经”
  因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世袭制度,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小孩子当皇帝的事儿。
  一个小孩子当皇帝当然不算啥稀奇的事儿,稀奇的事儿是连着好多个都是小孩子当皇帝,但这就是“劳模”董事长死了30年之后,东汉王朝所发生的事儿。
  为什么呢?

  原来,东汉王朝的汉和帝是十多岁就当了皇帝的,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临朝执政,然而封建时代太后终归是个“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没有啥治国能耐,只能把政权交给娘家人(比方兄弟或者父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专权的局面。如果皇帝恰好又不是很长命的话,掌握权力的外戚自然就有资格挑选下一代皇帝。
  挑选嘛,当然就很有讲究了。
  如果挑出来一个英明神武、年富力强的皇帝,外戚当然就别想掌权了,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外戚一定倾向于挑选容易操纵的小孩子,即便是实在没有小孩子可挑选,他们也会尽量挑选那些弱智白痴加笨蛋傻瓜的类型,或者体弱多病的那种,以便自己权力得到延续。
  汉和帝是东汉第一个小孩子皇帝,他只活了二十多岁就死掉了,结果汉和帝之后的许多皇帝都变成了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婴孩,在这些外戚的专权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富豪”梁冀。
日期:2012-05-22 21:25:14

  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兄弟,史书上评价“嗜饮酒,爱女色,擅赌博”,人家那是纨绔子弟的骄横放肆、流氓的凶蛮无理、政客的狡诈阴刁等“万般才华”集于一身。
  由于梁冀上任以来就胡作非为、公开勒索,后来新上任的八岁小领导汉质帝看不顺他那蛮横劲儿,有一次就在百官面前朝着梁冀说:“真是个跋扈将军!”

  梁冀由此得到了一个“跋扈将军”的绰号。
  很显然,梁冀不喜欢这个绰号,想到这孩子这么小就敢这么说他,长大了还了得?
  于是,梁冀就把毒药放在大饼里,送给小皇帝吃,汉质帝就此一命呜呼。
  想到汉质帝那么聪明,梁冀于是就坚决地从刘氏家族中挑了一个蠢不拉几的刘志接替帝位,这就是汉桓帝,刚才说到的桓灵二帝中的一位。

  汉桓帝即位,梁皇后成了梁太后,朝政全落在梁冀手里,梁冀更加飞扬跋扈。
日期:2012-05-22 21:25:59

  在挣钱方面,梁冀很有办法,他派人去调查有钱的人家,把富人抓来,随便给他一个罪名,叫他拿出钱来赎罪,出钱少的就办死罪。
  比方说有一次,梁冀知道有个叫孙奋的人很有钱,于是就送给孙奋一匹马,向他借钱5千万,孙奋无奈之下给了梁冀3千万。

  梁冀火了,让你给5千万你还打6折?
  于是就吩咐官府把孙奋抓去,诬说孙奋的母亲是他们家逃出来的奴婢,偷去大量珍珠、金子,都要追还。孙奋不肯承认,就被官府活活打死,财产全给没收归了梁冀。
  就这样,很快梁冀就荣登东汉王朝福布斯排行榜榜首。
日期:2012-05-22 21:26:22

  梁冀掌权之下,当时流传这样一首歌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像弓弦一样正直的人都死在道路边了,像钩子一样心术不正的人反倒都封了侯。

  这样的无法无天,连刘志这个蠢货皇帝也受不了了。
  公元159年,汉桓帝刘志联络了5个宦官,趁梁冀不备发动御林军包围了梁冀的住宅,不可一世的梁冀一下子就慌得不知所措,自杀了事。
  汉桓帝没收了梁冀的家产,一共值30多亿钱,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租税的半数。
  论功行赏,汉桓帝把五个宦官都封为侯,称做“五侯”,就这样,东汉政权势力又从外戚手里又转到宦官手里了,还是一样的黑暗昏庸、毫无改善。
日期:2012-05-22 21:26:48

  5.6铜臭与臭钱
  汉桓帝时期不过是外戚梁冀贪财,到了汉灵帝时期,干脆CEO本人就爱钱如命。
  为了挣钱,汉灵帝竟然亲自卖官卖爵来挣钱,挣的钱太多了,还自得其乐的在后宫专门建了一个大屋子,用来装钱。
  这年头,咱社会上有一些有钱人,除了德之外什么都不缺,除了好事什么事都做——我们鄙视这些人的时候,就会忿忿不平的骂一句:“有俩臭钱有啥了不起?”
  如果有些文雅的人士,就会有另外一种说法,“唉,满身都是铜臭(xiu)啊!”
  “臭钱”、“铜臭”,这两个词都是有来历的。
日期:2012-05-22 21:28:08

  “铜臭”一词,就是来源于“真喜欢钱”的那个汉灵帝的卖官。
  话有一个叫做崔烈的官员,花500万钱向汉灵帝买了个司徒 的官职。到册拜的时候,望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汉灵帝突然觉得卖官卖得太便宜了,就像炒股的人看到自己5元钱卖掉的股票上涨到了10元的感觉,汉灵帝也痛心疾首地说:“哎呀,真后悔啊,本来可以卖1000万的!”
  崔烈当然很得意,回家之后就向儿子炫耀自己的官职,他儿子很现代,鄙视老爸这种花钱买虚名的行为,于是就不耐发的回答了一句:“论者嫌其铜臭”。
  翻译为白话文就是:“老爸,都什么年代了,大家都知道汉灵帝的官是买来的,讨论的人嫌它沾着铜臭味,你觉得有意思么?”
  崔烈的幸福就此戛然而止,拎起扫帚把就冲儿子劈头盖脸打了过去……
日期:2012-05-22 21:28:35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在古罗马帝国也发生了“钱臭”的故事。
  古罗马皇帝韦斯巴芗(Vespasian)制定了一项征收“上厕所税”的政策,遭到他的儿子提图斯(Titus)的反对,责问他老爸“不觉得那些钱臭么”?
  等到厕所税征收上来的时候,韦斯巴芗皇帝就把这些钱捧到他儿子鼻子下面,问他有没有闻到臭味,提图斯回答说没有。
  他老爹韦斯巴芗就很得意的说:“这就对了嘛,钱哪有什么臭味呢?”
日期:2012-05-22 21:30:26

  为了进一步显示自己经商的“才干”,汉灵帝还在后宫仿造街市、市场、各种商店、摊贩,让所有的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等,制造出一幅闹市模样。
  汉灵帝自己则穿上商人的衣服,装成是卖货物的商人,在这人造的集市上走来走去,或在酒店中饮酒作乐,或与店主、顾客相互吵嘴、打架、厮斗,好不热闹?!
  为了显示自己不仅仅会“挣钱”,汉灵帝还自己铸钱呢。

  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四出五铢”、“四缺五铢”,都是汉灵帝时代所铸造的铜钱。
  汉灵帝为了防止别人盗铸这两种铜钱,“四出五铢”的背面的外廓加了四道向外斜线,“四缺五铢”的正面内郭有四道短斜纹。
  本来是为了防止盗铸,可老百姓却诅咒说“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散而去”。
日期:2012-05-22 21:32:27

  荒淫贪财汉灵帝,历史学家给他谥号“孝灵皇帝”,意思说他孝顺聪明;汉灵帝之前的汉桓帝,也是极端的荒淫无道,历史学家说他“克敌服远”,谥号为“桓”。
  真是要大大的佩服一把送谥号的那些历史学家们的马屁精神啊!
  如此朝代、如此皇帝,不亡国,简直是侮辱人民群众的智力嘛!

  更何况,人民群众的诅咒一般都很准的!
日期:2012-05-22 21:35:18

  汉灵帝还没死,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而他刚刚一死,大豪强董卓就进京了。
  对,就是《三国演义》里那个与貂蝉美女、吕布帅哥纠缠不清的董卓。
  董卓这厮确实不是什么好鸟!
  来到洛阳之后,他就放纵士兵烧杀淫掠,又虐刑滥罚,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后来大豪强袁绍、孙坚等人响应朝中官员,兴兵讨伐董卓,他就一把火烧了洛阳城(什么人性啊?),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
  到了长安城,这厮也想通过铸币来赚钱,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把民间的香炉、镜子、夜壶以及锅碗瓢盆的啥铜器全部搜罗上来铸钱。
  不过,钱还是不够多。
日期:2012-05-22 21:36:18

  当年秦始皇平定六国,为了避免老百姓再次造反,除了“焚书坑儒”搞文化领域的大灭绝之外,还搞了一把兵器领域的大灭绝——把天下的兵器都收缴到咸阳,销毁了铸成12个大金人,号称要“监督天下”。这12个大金人都在咸阳,离长安不远,这下子董卓这厮的歪主意就来了:“把这些金人拿来铸钱吧!”
  董卓总共毁了9个金人铸钱,根据有人计算,按照历史记载的每个金人24万斤的话,他可以铸5亿枚左右的钱。
  大家想想,秦始皇的那12个金人都是些什么杂七杂八的材料,董卓铸的钱又偷工减料,又小又薄,拿去市场上买东西,大汉朝的市场上不通货膨胀才是怪事。
  董卓铸“恶钱”之后,长安的米价上升到几十万钱一石,创下历史记录。
  烧了都城、劫了皇帝,再铸上一堆小“恶钱”,对于东汉王朝的覆灭,董卓豪强通过货币政策是狠狠的加了一把力。
日期:2012-05-22 21:42:49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这是当时的另外一首童谣,看不懂吧?
  “千里草”是“董”字,“十日卜”是“卓”字,合起来这个童谣的意思就是“不得好死的董卓啊,你为什么还不死啊?!”
  终于,在人民的强烈呼声之下,吕布帅哥响应群众号召,同时也为了赢得美人心,在上朝的时候诛杀董卓。
  消息传开,百姓举国欢腾——死个人大家都这么高兴,可见有多恨!
  搜刮了那么多钱,董卓吃得脑满肠肥(根据他的画像就可以看出),暴尸街头的时候,油脂把周围的地都给浸湿了。
  守尸官有创意,做了一个大灯芯插在董卓的肚脐眼上,用火点燃,烧了整整一天!
  随着这一盏尸灯的摇曳,老刘家的汉朝公司算是彻底玩完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