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23 11:35:28
@张三个 890楼 2012-05-23 00:16:23
劣币驱逐良币呢?
-----------------------------
说到“劣币驱逐良币”,真是应该好好解答一下。
很多人了解知识仅仅止步于知道某种理论而已,止于这个层次,但其实不知道,理论都是有条件有约束的,如果去掉强加的约束条件,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理论。
“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本意是说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要我说,这个格雷欣法则其实是个政府控制之下的伪命题,想想看,大家都不傻,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劣币驱良币”法则并不产生于货币竞争充分的条件下,而是因为存在着政府强制人民按照相同价值接受劣币才导致的结果,如果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收款方只会按照劣币本身的价值来接受,而不可能将它与良币同样计价,只有在国家强迫收款方接受的时候,劣币才能得以继续存在。
格雷欣法则并不局限在货币领域,在社会领域也常常有所体现。意大利思想家卡尔维诺也曾说过,“在一个人人都偷窃的国家里,唯一不去偷窃的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在黑羊群中出现了一只白羊,这只白羊就是另类,一定会被驱逐出去。”
例如,在一个缺乏良好信用体制约束的环境里,做坏事得到的惩罚与其后果相比可能较轻的时候,正直善良能干的人常常会被淘汰——这就是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坏人比好人更受欢迎,而是因为整个制度就是相对而言保护那些说谎话的人、保护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保护那些蝇营狗苟的人……
日期:2012-05-23 21:09:20
第六部分——“孔方兄”的风骨。
日期:2012-05-23 21:09:58
6.1真实的三国
东汉亡了,就是三国时代——多亏了罗贯中普及历史知识,是个中国人都知道有个三国时代,到现在电脑游戏里还在疯狂使用。
无论书本还是电视剧,看完了《三国演义》,大家心里一定很不痛快:“以我们刘皇叔的正统地位和仁德精神,加上诸葛亮那种能掐会算的神仙本事,为什么反而让曹魏家(后来是司马氏的晋国)政权最终给统一了中国?”
很奇怪?可是如果你要是明白货币上的事儿,你一点儿都不会奇怪——至于政治上的事儿嘛,也很有可能是罗贯中站在儒家正统的角度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从钱的稳定性上来看,曹魏家的最为诚实守信,而刘皇叔和孙仲谋恰恰很不地道。
日期:2012-05-23 21:10:40
什么叫做好的货币?
想想大家也都能明白,“诚实稳定”是关键。
“诚实”就是说你这个货币成色要足,形制要统一、简单,容易识别,能够实现商品交换的方便,不要像王莽那样搞得五花八门,折腾老百姓。
“稳定”就是说你要币值稳定,今天我20万能买一座房子,只要社会不发生大的动乱,三五年后,或者三五十年后,我这20万还差不多照样能买一座房子,而不是只能买个厕所或者能买10座房子,这就叫做“币值稳定”。
只要满足这两条,就是好货币。
“诚实稳定”的货币能够起到“奖勤罚懒、鼓励生产”的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民心稳定,保证群众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糟糕的货币让全社会充斥着一夜暴富和投机取巧的浮夸想法,甚至造成国家动乱和大批民众暴动,汉帝国的兴衰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日期:2012-05-23 21:11:01
老曹家政权自打创业立家开始,就很重视货币稳定的问题。比方说,还在创业阶段的时候,鉴于战乱和瘟疫导致当时民众大批死亡,曹操就曾经下令,凡是因家庭贫困而不能养活的孩子,挨个救济(“贫穷而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
很显然,曹丞相那是非常、极其以及特别的关怀穷困儿童啊!
真是不知道罗贯中哪根筋搭错了,非要把人家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
魏国第一任CEO曹丕亲身经历过董卓那厮折腾的恶钱扰乱市场、物价飞涨的情况,对通货膨胀深恶痛绝!可曹丕董事长看问题有点理想化、简单化倾向,认为这是“铜钱”引起的,所以干脆下令禁止铜钱流通,要群众使用布帛粮食等实物进行交易。
这就有点不够“与时俱进”了。
更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好的经,小和尚也能给你念歪。
不是按照谷物重量来交易么,我就往谷物里面掺水,这不重一些嘛?不是按照布帛的大小来交易么,我就把布织得薄到透过去能看得到人影,这不就多了么?
曹丕采取了严峻刑法惩罚的方式,可法律哪能敌得过不法分子的贪婪呢?
到第二任CEO曹睿的时候,发现实物货币实在行不通,就召集群臣讨论,决定重新铸造五铢钱,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看来不光情人,连钱币也都是老的好啊!
自此,老曹家在钱币政策上再没有打过老百姓荷包的主意。
日期:2012-05-23 21:11:33
老曹家的百姓们有福了,民心稳定、安居乐业,经济稳定了,群众拥护了,国家自然也就富强了,就自然不怕他孙刘两家跳梁小丑瞎蹦跶。
中山王刘靖的后代刘皇叔,在货币方面,一开始就歪主意频出。
当年,为了攻取巴蜀之地,就铸造什么“值百五铢”,一枚当100枚五铢钱使用,开始还有9克左右,到后来甚至减重到3克左右,和一枚正当的五铢钱相当而已。
这不是明摆着掠夺老百姓嘛!
等他建立了蜀汉政权之后,他又造什么“值百钱”、“键为五铢”、“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等铜钱,全部都是一枚顶100枚。而且,很恶劣的就是,这些钱普遍的趋势就是越造越轻、越造越小,到后来,一枚钱只有0.5克左右。
日期:2012-05-23 21:11:53
刘备统治的蜀汉地盘其实主要也就在成都附近地区,并不完全囊括秦汉时代巴蜀之地,比方铜矿丰富的金沙江区域他就没有真正占有,所以,刘皇叔很缺钱。
一遍一遍的掠夺老百姓的人,还有啥资格妄称对百姓“仁义”呢?
根据统计数据,当时蜀国全部户数也不过28万户,人口不过百万,而打仗需要的都是青壮劳力,对国家持续发展和稳定损害极大。就蜀汉这种经济的水平,诸葛亮还穷兵黩武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
哪一次伐魏不要发兵几万?哪一次不要百姓出粮出力?哪一次不要花钱死人?哪一次不是剥百姓一层皮?
折腾啥啊,怪不得你的钱越造越小呢。
魏国呢,每次都以逸待劳,等着诸葛亮出山来了,击退了就是,让蜀汉自己把自己天府之国的潜力逐渐耗空、耗尽,何尝不是一种高明的货币战争。
我不晓得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有多么神机妙算,即使他每次打仗真的是神机妙算,那么我也评价他一句:“战术上聪明,战略上愚蠢”。
日期:2012-05-23 21:12:16
接下来该说说孙权的吴国政权了。
孙仲谋更狠,在公元236年曾经铸行“大泉五百”、238年铸行“大泉当千”的铜钱,重量也都不过是在10克左右,却分别当500枚和1000枚五铢钱花。
即使这动辄500、1000的超级大钱,其重量后来也逐渐减重到只有3克左右!
近些年来,在浙江等地还出土了东吴的“大泉二千”、“大泉五千”,按名称来看,应该是分别相当于2000钱和5000钱,这可是中国青铜铸币中的顶级大额货币!
真是狠啊,看来孙吴政权,掠夺起来老百姓比我们刘皇叔还要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