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数据既可以发展理论,也可以验证理论。这里,我们很愿意推荐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利用数据来推断规律和检验理论。更值得重视的是,计量经济学使用有限的样本数据来做这项工作。我们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一理念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是完全的,我们所认识到的永远只是“样本”。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依据科学的方法从这些样本开始来推断整个世界。因此这一学科在任何领域都具有普遍的意义。举个有趣的例子。我们认为练好字是有规律的,为什么呢?因为字的间架结构等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何来发现这点呢?书法家们都是建议练习者集中精力写几十个上百个字,如果能够把这些字练好,那么就能够发现写字的规律。这就是典型的计量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这些被练习的字就是样本,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字都练到。但是,当我们把这些有限的字练好后,我们可以写好我们从来没有练过的字。这难道没有很多含义和智慧吗?所以几乎任何学科,和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应用这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国民收入的度量这里,我们再介绍一下,我们在经济学中用到的其他指标与我们度量到的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这个部分的一个重点。也就是我们利用我们度量到的GDP的数据去得到其他我们需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GNP(国民生产总值),NNP(国民生产净值),NI(国民收入),PI(个人收入),PDI(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储蓄。我们这里的目的是利用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得到上面列举的数据,这是些加加减减的工作。记忆下来,应付考试好了。
日期:2005-3-1 12:21:18
再来更新一点。先把前面的补上
GDP+来自国外要素的支付-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国民生产总值(GDP)
-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NNP)
-公司利润-净利息-社会保障费+政府和企业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
=个人收入(PI)
-个人所得税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消费支出
=个人储蓄(S)
我们结束了这一章。我们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从以下一章开始的,理论给思维带来的冲击和这种冲击带来的快乐要从随后的理论阐述中获得。我的经验是,假如过多的纠缠于这些统计工作,就会失去对理论的兴趣。关键的要看思想。
日期:2005-3-1 12:22:40
第二章.简单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先把头脑设置为空白页。
还是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想。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最关心的是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假如让你从此开始进行探讨,有没有什么思路呢?你可能并不能提出什么有见地的想法。所以,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经济学家如何从这种起点开始进行思考的进而建立理论。科学家们的思维痕迹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我们先从短期的情况开始。为什么从短期的情况开始?因为这是离我们最近的。我们通常是迫切想要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宏观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因为知道了这个,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经济如何更好、更平稳的运行和如何有更多的国民收入有点看法,也会对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出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当然这是后话了。理论的学习并不必然的会保证大家能够学以致用,这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和天赋。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短期,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也就是Y(GDP)=AD=C+I+G+NX,我们现在就从这个逻辑起点开始思考。常见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总是会特别的分出两部门模型,或者三部门模型或者四部门。这些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呢?其实两部门那榭鼍褪茿D=C+I,由消费和投资组成。三部门呢,再把G加上,四部门再把NX加上。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划分呢?还是为了读者能够明白经济分析的思路。这里我们避免麻烦,直接从三部门的模型开始。我们前面的国民收入核算中,核算恒等式是四部门的。如果我们把NX设置为零,也就是一个封闭经济的情况。一个封闭经济只需考虑三部门就可以了。但是,这只是一个为了便于我们讲述分析思路的假设。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开始接触经济学中的数学形式了,不过大家没有任何必要去担心,这些数学实在是十分简单。所需要的只是记住一些符号。这种用符号进行推演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好像我们去对现象的操作采取操作其属性——数字的方式一样。当我们对符号进行操作时,需要遵循的是科学的推演程序以保证推演过程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必被符号背后的意义所干扰,推演结束后,我们在集中对其意义进行思考,这样就会得到很多有意义的结论。这是一种思维技巧。也是我们在前面谈到的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需要的只是一点耐心和一张纸,顺着我们思路往下走就可以了。在三部门模型中,Y由AD 决定。AD=C+I+G。所以替换为,Y=C+I+G。那么消费(C)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实质上是问出了消费理论。于是我们就先从消费开始。
消费由什么决定?我们只需要想象一下我们自己的消费情况就可以得出答案。消费取决于我们的个人收入。那么一个国家的整体的消费情况也就是我们个人消费的叠加,也取决于收入。如果我们把消费的数量和收入的数量做一下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消费占了收入的一个比例。 ,变形为,C=cY。但是即使是收入为零,我们也要有一定的消费,这叫做自发消费,我们用a来表示。这样,我们把消费函数表示为C=a+cY。a叫做自发消费,c叫做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建立消费函数的一种方法,我们用了经验去猜测消费函数。但是,更科学的方法是应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科学操作,这是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我们先不考虑投资和政府购买,把它们都设置为常数:I= ,G= 。当然这种不考虑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不能一下就了解所有的东西。于是我们三部门的宏观经济学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整理这个方程得: 。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在这个简单的三部门模型中,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取决于等式右边的所有参数。自发消费的数量(a)大,则Y大,边际消费倾向(c)大,则1-c小,则Y大。 和 大,则Y大。用点简单的微积分,我们得出一些乘数,乘数的概念在初级的宏观经济学中都有介绍,这里直接总结如下:
Y取决于:⑴ a:自发消费 (自发消费乘数)
⑵:投资支出 (投资乘数)
⑶:政府购买(政府购买乘数)
⑷ c: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乘数)
即使这样的一个简单的理论也是对现实有解释力的。只要我们改变这些决定因素,那么国民收入就改变了。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为什么要鼓励消费,为什么要增加政府购买,为什么要加大投资,为什么要鼓励我们改变我们的消费观念(也就是改变c)。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国民收入。理论分析的好处就在于,我们现在可以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
这就是简单的三部门的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了这种理论分析的重要思路。但是,我还是愿意提供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模型供大家练习。也是为了那些将要参加考试的学生们准备的。这部分在经济学的考试中是个重点。但是,考试的题目可能稍微复杂点,但是决不困难。常见的情况是认为政府在这个简单的模型中有着非常基本的行为,那就是收税和政府进行转移支付。我们分别用T(tax)和TR(Transitional payment)代表税收和转移支付。这两个行为的引进对模型的改变在于,这时候,消费就不是取决于收入,而是取决于扣除税收再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的可支配收入了。即 ,其中YD是可支配收入, 。对T还有两种设定,分别为固定税制和变动税制。固定税制就是只征收T的税收,变动税制就是引进税收函数 (0
一,固定税制:征收T的税收。
我们的模型变为
进而整理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