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吐蕃──制霸丝路的“东亚第四强”》
第15节

作者: 上輩子是西夏人2
收藏本书TXT下载
  青海境内,沿着湟水河流域的「青海道」在河西走廊的南侧,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一条重要辅道。
  这条路曾经在很长的时间被唐朝与吐蕃两国频繁的使用着,人们逐渐称这条路为:「唐蕃大(古)道」,或又被人称为「黄金桥」。
  「黄金桥」上的中转站是鄯城县(今天青海省的西宁市),也就是唃厮罗政权的都城──青唐城。
  唐朝时,从中原进入西藏的唐朝官员,都要在鄯城县补充给养,交换关防文书。中原的茶叶、丝绸,吐蕃的骏马、羔羊,也在这里进行贸易。

  在吐蕃王朝、唐朝相继灭亡后的一个世纪多的岁月里,青藏高原与中原地区均动荡不安,「唐蕃古道」亦暗淡无光。
  直到唃厮罗兴起,荒废多时的「唐蕃古道」才再度绽出光彩。
  丝绸之路南线的青海道和唐蕃古道成为东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青唐城、临谷城、牦牛城(宣威)、廓州(邈川城)、宗哥城四城都居留有过境的西域商人。
  青唐东城就有往来经商的商贾数百家,他们或就地开市设肆,或往来贩运贸易,形成了以今天的东稍门一带为主的商业一条街。

  公元1956年,在西宁市解放路挖掘出的一千六百年以前的76枚波斯萨珊银币,足以证明当时青唐城的贸易活动情况和青唐城在东西方贸易上所处的重要地位。
  迁都青唐城为后吐蕃宗的真正中兴奠定了基础。
  此后,直到宗喀政权灭亡的近百年间,青唐都是河湟地区吐蕃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因此,『青唐』甚至成了后吐蕃的别名,有不少人就称后吐蕃为“青唐吐蕃”或“青唐王国”。
  自此,唃厮啰已经成了丝绸之路上一股不可抑扼的强势崛起力量了!
  然而,随着唃厮啰的势力扩张,后吐蕃在不久的将来也无可避免的要与称雄河西走廊的西夏、横扫中亚的喀拉罕王朝相接触并交锋了!
  日期:2012-04-15 15:15:03

  (21.)
  虽然,宋代的这个“吐蕃”(后吐蕃)跟唐代的“吐蕃”并不是一回事,而且从许多方面来看,后吐蕃能否算作吐蕃王朝的延续或正统后继者也是很引人争议的。
  然而,后吐蕃在东亚大陆的兴起,毕竟代表了吐蕃民族的复兴。因此,勃兴中的后吐蕃的动向,不免引起亚洲大陆上不少势力的观注。宋、辽、西夏这东亚三强自是不用说了!此外,还有当时以沙州(今敦煌及其周边一带)为大本营的『归义军』政权也为新兴的后吐蕃颇为关注。
  说起归义军,还要追溯到唐朝与吐蕃王朝时期。
  唐王朝兴起于东亚大陆的公元6世纪前期,那一段时间的地球可是相当热闹的。

  那会儿,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重建大军,意图对累世仇敌萨珊波斯帝国发动反击;伊斯兰教的创始者“先知”穆罕默德则在阿拉伯麦加贵族的忌恨和迫害中艰苦传教;纷乱扰攘了数百年的印度大陆则正再次由戒日王完成统一。
  那一时期,吐蕃的悉补野家族(即唃厮啰先人所属的家族)在累世经营之后终于将他们累积的力量爆发了!今天的西藏省一带接连被悉补野家族平定,然而,就在平定了大半西藏省的时候,悉补野家族当时的领导者囊日松赞却遭到暗杀而身亡。
  关于囊日松赞被暗杀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他只知穷兵渎武而不知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所以激起了人们的不满。也有人说:囊日松赞看到建了大功的几个将领、部落首长的权势太大而担心再给他们封赏会使他们的权力陵驾于赞普之上,所以一直没有封赏他们,而激起了他们的不满。
  不管原因为何,囊日松赞的被刺身亡,使得他的儿子──松赞干布──登上了历史舞台,也使得“吐蕃”在亚洲大陆的历史上深深地刻下了令人无法忽视的铸印。
  当吐蕃历经世代交替的时候,印度已经进入了不闻刀兵的安宁生活、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这对冤家则继续互殴着、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也在经历艰苦奋斗终于将真主的教诲传播至全阿拉伯的时候,大唐的秦王李世民也完成了他在华夏大地上所进行的唐帝国统一战争。

  当松赞干布平息内乱并统一全西藏省的时候,李世民也统一中原而登了上帝位。这时的李世民已经是『唐太宗』了!
  唐王朝与吐蕃王朝于同一时期兴起,双方经过几番试探、接触后,都体认到了与彼此为敌只会两败俱伤,是下下之策。
  这才有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之事,更有了之后中原统治者与吐蕃赞普的“甥舅关系”──也才有了这时唃厮啰来认宋仁宗这个“舅舅”的事。
  之后,吐蕃王朝与唐朝维持了一段和谐的岁月。
  当时的印度在戒日王死后,再次陷入纷乱之中。唐朝使者王玄策出使印度却被窜夺了戒日王家族政权的军阀阿罗那顺所劫掠,使团的护卫士兵多数战死,仅王玄策与副使逃脱。王玄策在逃出生天后来到了吐蕃,松在干布看在文成公主的面子上而派兵帮助王玄策向阿罗那顺讨回公道。
  上述令许多华夏子孙津津乐道的王玄策大破天竺一事,从侧面显示了当时的吐蕃王朝与唐王朝的友好。
  然而,这种友好在唐太宗与松赞干布两位牛人相继离去之后,便不复存在了!

  双方的继任者要不是都没有两人的见识,就是对已经发展多时的国力感到自信。
  于是,战端一起,吐蕃王朝与唐王朝的烽火刀兵便要直到两个王朝都灭亡才真正终结。
  那时,伊斯兰教正如爪牙初成的雄狮一样,准备试锋天下,而将眼光望出了阿拉伯半岛。
  当时,萨珊波斯在与老冤家拜占庭帝国的长年战争中已经不复当年勇,遂成了伊斯兰教冲出阿拉伯的祭品。
  接着,伊斯兰教(当时是倭马亚王朝;东方一般称『大食帝国』)又向东扩张,他们一度有占领今日的喀什葛尔一带的计划,后来因为唐王朝与吐蕃王朝这两个强大的势力阻挡而难以继续东进。然而,即使如此,大食帝国仍在中亚一带有着很强盛的势力,并持续对今日的新疆省地区虎视眈眈。
  与此同时,吐蕃王朝与唐王朝这对“甥舅”也在西域(今新疆一带至中亚东部)展开长期的反复拉拒,双方互有胜负。

  不过,双方胜负如何,唐王朝在绝大部份的时间都掌控着统有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的『安西都护府』做为对西域的军事中心。
  在唐玄宗时期,唐王朝国势达到鼎盛,在对吐蕃的战事中屡屡奏捷。
  其中,大唐名将高仙芝翻越帕米尔高原奇袭吐蕃一役,更是被西方人称赞:与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思山奇袭罗马相比毫不逊色。
  然而,此前,由于伊斯兰内部也有纷争,所以无力对外。但是,在这时,阿拔斯王朝已经完成了取代倭马亚王朝的大业,伊斯兰的内部纷乱已告终结,恰好,吐蕃与唐王朝在西域长年的反复拉拒,又耗损了双方不少的国力,遂给了伊斯兰的大食帝国(此时已是『阿拔斯王朝』的时代)再次东进的契机。
  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艾卜穆斯林率领的伊斯兰军队于怛罗斯展开大决战。

  大战的结果以唐军的战败落下了帷幕。
  唐朝人无法接受这一失败的事实,而在当时的记载中写下了不少关于唐军主帅高仙芝在西域是如何横行霸道、贪财索贿而激起西域诸国不满,才致使西域诸国倒戈而遭致决战失败。
  关于这些事,只能说:真假难辩。
  怛罗斯,一个在西域史以致世界史都不能忘记的地方。
  在这里,大唐的天可汗荣光开始显露破灭的征兆。

  然而,就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样,在大唐这个太阳落下之前,还有两道短暂的回光返照出现在西域。
  ──封常清
  ──张义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