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 – 全球经济大萧条》
第4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微软、Google、苹果是美国竞争经济的典型代表。 那么,它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就来算一算。 苹果是最近几年奇迹般起死回生,并且获得迅猛成长的企业。 根据2009年的财报显示,苹果2009财年的总销售额超过365亿美元,其中iPod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 虽然分析师们在好几年的时间里反复提醒,iPod的销售可能面临显著滑坡,但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知道,从改革开放开始,大多数中国人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索尼的Walkman就统治着世界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 从开始的磁带随身听Walkman到后来的CD随身听Discman,索尼持续把它的产品卖到全世界。 但是,当MP3问世之后,苹果“横空出世”,抢占了索尼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成为世界MP3和音乐销售市场的领导者。 那么,苹果每年80亿美元的iPod收入,就等于从日本人手里转到了美国人手里。日本人和韩国人在外观设计和精致制造上做足了功夫,他们生产的电子产品引领时尚潮流,占领了世界很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时候时尚、完美的苹果“横空出世”,重新定义了美国人曾经“粗枝大叶”的文化,从其它国家生产商的手中“抢”回这些市场份额。 苹果的Mac机,iPhone,周边设备,可以说都是从索尼、三星、诺基亚等不同国家的时尚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生产商中抢来的份额。 那么,按照苹果2009年的销售的结果,和假如苹果公司没有奇迹般复兴,而是倒闭的结果,两者每年相差了365亿美元的销售额。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苹果来计算美国人的GNP或者GDP数字。因为乔布斯领导着苹果的复兴,苹果公司经过竞争发展,将每年365亿美元的销售额从其它国家的生产商手中抢过来。 那么,仅仅苹果这一家公司的成功,每年就为美国多创造365亿美元的GNP(接近于GDP)。 这365亿美元分摊到3亿美国人头上,就是每个美国人增加了120美元的GNP。 而苹果只是美国众多的优秀企业中规模比较小的一个。 根据2009年数据,除了人们非常关注的美国IT领域的大量领先企业,包括惠普(1180亿美元)、IBM(1030亿美元)、戴尔(610亿美元)、微软(600亿美元)等企业之外,其它美国各行业企业如埃克森美孚石油(4420亿美元)、沃尔玛零售(4050亿美元)、GE(1830亿美元)、福特汽车(1460亿美元)Cardinal健康(910亿美元)、宝洁日化(830亿美元)、强生(630亿美元)、波音飞机(610亿美元)、道化学(570亿美元)、百事可乐(430亿美元)、3M(250亿美元)等众多大企业和无数中小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全世界。 它们的成功不仅仅意味着本身的收入,同时还抑制着外国竞争对手的发展。 而这些企业中,每个企业都在为每个美国人头上增加着GDP,仅仅上述前四个行业各自领导者的加总(将近12000亿美元收入,合美国每人4000美元的GNP)。 而经过这些企业“聚沙成塔”(确切地说应该是“聚石成塔”),创造出将近15万亿美元的GDP。 这些巨大数量的GDP平均在3亿多美国人的头上,让美国人享受着46000多美元、世界排名第九的人均GDP(IMF2010年4月数据)。

  日期:2010-06-11 17:36:47
  2、经济构成与GDP质量
  ----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不仅仅需要看量,更需要看质。 这就像人的身体,宁愿瘦点,也不能太胖。
  GDP本身并不能完全说明经济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地深入对比,分析GDP的质量。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数据,在1995年,当时日本的GDP总量将近5.3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7.4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 而因为两国的人口差异,日本的人均GDP远超美国人均GDP,日本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5,超过41000美元,而当时美国在世界排名第13,仅为27000美元,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达50%以上。 到2009年,日本GDP约为5万亿美元,人均GDP排名第17,将近40000美元(IMF2010年4月),比美国人均GDP少了10%以上。从GDP的角度来说,日本人在过去15年中,与美国相比是大大落后了,整个停滞了15年。 因此,“阴谋论”以这个为主要案例,告诉人们日本的停滞,是因为美国背后有一股看不到的强大势力。 当日本要超过美国的时候,美国觉得无法忍受了,所以通过“阴谋”弄得日本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其实,真正问题的重点,并不是日本怎么停滞了15年。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1995年的日本GDP竟然如此“强大”? 稍微了解日本变化情况的人们都知道,当时日本经济除了具有很强的出口工业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地产强国”。 在经济学中,土地和劳动是关键的两个要素。 欧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劳动的发展,或者说劳动力效率的提升。 而日本从1970年代开始,经济GDP的增长不仅有劳动力效率的提升,还有土地价格的上述。 到了1990年代,一方面东京变成“寸土寸金”之地,另一方面当时的日元非常坚挺,光东京的房地产价格就已经超越了美国全国。 而房地产的高价不仅自身创造出大量的高GDP数字,并且衍生出大量的相应消费。 比如说,当时由于房地产升值,让人们觉得日本经济更加强大,而且钱越来越好赚。 所以,东京高档消费场所纷纷建立起来,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日本的奢侈品消费也变得非常可观,这些都强有力地支持了GDP的增长。 所以,在房地产的作用下,日本GDP(以美元计价)非常强大,看上去日本超越美国指日可待。 但是,日本政府突然出手,通过收紧金融,戳破房地产的高价。 在其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的房地产价格下跌3/4,很多炒作房地产的人也从非常富有,一夜变成穷人。 而且,因为很多人突然变“穷”了,高档消费场所也变得冷落了很多。 就这样,房地产价格下跌加上相关上下游产业和奢侈消费服务业的萎缩,导致日本的GDP停滞不前。 当然,“阴谋论”可以说是因为美国的背后势力的作用,迫使日本政府采取金融措施戳破房地产泡沫。 但是,连日本人自己都不会相信这个理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