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的六年(80后,无背景的奋斗历程)》
第25节作者:
就想看一下 钱送出去了,潘经理也开始给我们想办法,但是明显他是个生手,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他首先就想办法组织了相关人员考察我公司,然后就把相关的图纸也提供给我们,让我们做预算,但是事情并不像他设想的简单,随着项目的推进,该厂也开始调集一些专业人员参加工程,因此,潘经理的影响就边小了,但是他还是积极的帮助我们提供信息,但是,他的偏向是我们的工作变的麻烦起来,参与进来的厂家开始把我们树立成了靶子,都攻击我们,因此,陈总要求我们改变策略.跟潘经理谈清楚.
1.不要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我们的支持.
2.该项目也不是他能左右的和决定的.我们只需要他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
3.从现在开始,必须以我们的思路来办.他协助我们.
因此,我们迅速的想办法打通了基建办主任,电气工程师.公司的高层还通过政府关系,找到了该厂的一把手.
当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开始在自己的掌控下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首先,基建办主任被调离了岗位,该厂一把手也退居二线,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片刻间,化为灰烬,我们只剩下一个负责技术的张工和潘经理,新来的基建办主任对我们不支持也不反对,却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我们安排一个饭局,让他和供电公司的总经理一起吃个饭,以确定我们在供电公司是吃的开的.他才能放心的把工程叫给我们做.
说实在的,我们公司做配电设备,这么多年,没有供电公司的支持,是做不好的,但是供电公司的人员跟我们公司关系好,那都是维持在灰色地带,是不能直接出面来协助我们承接业务的,我们也不能要求他们这么做,如果他们都不在岗位上,我们哪来的支持呢.
这个要求让我们很难做.一时间事情就僵持住了.
而且由于该厂的用电需求大,而附近的变电站的容量已经不足以提供该厂的用电.为了能接下该工程,我们提了几种方案,全部在他们的预算以下,但是不能一次把用电量供足,也使得他们犹豫.
最后,该厂决定自己报装,这就意味着工程量从2000万以上变成了500万左右,而且,随着参与的厂家越多,越没有保险.
当我把这个决定汇报给陈总的时候,陈总倒是松了一口气,我很奇怪,工程量减少了1000多万,设备还八字没一撇,陈总倒向是松了有口气,无法理解
日期:2009-6-14 21:18:00
为了解开这个迷团,因此,我不得不介绍一下什么叫供电工程总包.
业主(也就是用户)需要用电,就必须要与供电局联系,因此当一栋大楼交付使用前必须通电,怎么样才能正常通电呢?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报装-勘察-设计-预算-签定用电协议-施工-验收-送电
这一系列的程序,需要跟供电局很多部分打交道,如果你是个生手,那么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整个工程的费用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是否懂行,而这个懂行必须建立在供电局的游戏规则之上,打个简单的比方吧,如果你跟供电局的相关部门没有很好的沟通,你的电源点可能给你安排距离长一点,这个距离长一点,费用就差距很大,一公里基本上在100万以上.,而且还将耗费大量时间,这个也没办法,因为只有供电局才能给你供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稍微跟供电局内部有点关系的人,就成立一个供电工程公司,其实都是皮包公司,凭借点内部关系,承接一些建筑的用电工程,其实也就是帮业主代办供电手续,然后利用关系,尽可能的降低预算,赚取差价.一些业主也为了方便省心,和费用处理的方便性,也很愿意承包出去.
这里面的套路太多,不是行家也很难理解,因此不一一说明,总之运做好的话,一个工程是很赚钱的,当然如果不赚钱或者赚少了的情况下,总包方会想方设法要求业主追加预算,并不惜停工,或者不通电相威胁,最终业主为了准时交房,最后不得不妥协,因此,这个行业没有诚信,只有利润.
现在回到印刷厂工程上来,前面,我提到过,距离该厂最近的变电站本身就有两公里,而该变电站的剩余用电量只有3000KVA,而该厂需要8000KVA的用电量,剩下的解决方案只有三个,一种是:从另一个变电站取电,但是距离长了一公里,二种是等待该厂附近一个准备建设的变电站建设成功,但是时间不能满足该厂工期的需要,三种就是先供3000KVA,剩余5000KVA通过关系来调剂.
我们就是选择的第三种方案:选择这种方案之前,我们详细了解了该厂各种设备投入使用的进度,3000KVA,满足印刷设备是足够的,然后留下半年的时间再满足其他设备.
也就是说,我们的报价是依据第三种方案来的,一但没法协调,或者不能及时协调到位,我们公司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虽然报价之前,公司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而且这个项目,我公司也找了省领导打招呼,如果面临亏损,我们也对个方面没发交代.
因此当该厂决定自己报撞后,陈总松了一口气的原因就是这个,虽然工程量减少了,但是纯粹的设备,我们是不会亏损的,而且至少那些皮包公司就无法跟我们抢设备了,跟我们竞争的对手就少了一半.
虽说暂时松口气,但是困难可不小,纯粹的设备生产厂家在湖北有300家之多,抛开一些实力小的不算,至少还有20家实力很强的,特别是供电局自己也有个设备厂,供电局首先是满足自己的设备厂的生产能力,但是业主如果强烈要求自己选择的话,供电局也会考虑业主意见,进行招标.
那么如何确保我们能顺利中标呢,这中间的不确定因素套多了,想参加招标的都是有备而来,而谁叫主导招标结果呢,每个工程都不一样,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招标前,有少数一到两个人是知道结果的,他们就是幕后的操盘手.
我们改造们操作呢,下次给大家漫漫讲
日期:2009-6-16 22:23:00
面对当前的形式,接下来的发展将会出现四种情况:
一\设备推荐:即业主放弃招标,全权委托供电局采购.而在这个过程中,业主可以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考察,也就是说出相同的钱的情况下,业主可以选择最好的产品,而选择也是推荐供电局使用某个品牌的设备,至于供电局是否使用,由供电局自己选择,业主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毕竟是全权委托供电局办理.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方式,因为,我公司实力很强,硬件设施很好,如果业主通过考察推荐的话,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将是业主唯一的选择,而我们只要拿到业主的推荐函.我们就能让供电局直接采购我们的产品.
二\业主自己招标:业主可以向供电局申请设备自购,供电局认可后,业主可以自己组织招标,确定设备供应商,而这种情况下,通过我们跟业主的关系,我们可以给业主提供招标文件,尽可能的偏向我们公司,同时抬高准入门槛,把一些试图利用低价冲击的厂家直接排除.
三\联合招标:业主和供电局联合招标,组织一个评标委员会,奇数人数参加,投票确定.这种方式就可变因素比较多,首先业主必须争取多数席位来保障业主的意图能通过.并且在评标过程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四\供电局自己招标.所有厂家基本没什么戏.因为他首先照顾自己的设备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