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9-07 11:01:14
战后一代、新人类、新新人成为影响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日本经济也因参与者主体特征的变迁而走出新的发展轨迹。
1981年至今,日本经济经历“日本第一”、“平成萧条”和“日本复苏”三个阶段的沧海桑田变化,其中跌宕起伏的插曲足以警醒和启示中国人。
1981年日本政府《技术白皮书》宣称:日本从当下开始将以“科学技术立国”为本,全面进入“自立自主技术时代”。其后的实践中,日本人也抓住有利时机,真刀实枪地以“日本速度”挺进,产业、技术、市场组合日趋完美,蒸蒸日上的国力甚至让日本人自豪地准备追逐国际政治大国的地位。
“进军中国”是八十年代和其后对日本经济产生重大促进作用的大事件。中国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的世纪巨变让中日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并进入蜜月期。中国八十年代掀起的家电消费热、引进潮、投资潮给日本的电器和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预期之外的景气,庞大的中国成为日本人理想中的经济后花园强有力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与欧美的竞争,日本人在八十年代也愈战愈勇,日本电器打遍天下无对手,日本汽车大有横扫美、德之志向。
“日本列岛改造计划”让日本国内的建设日新月异,本土商业一片繁荣,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市、本土的不动产市场也从喧嚣逐渐过渡到热闹非凡。
相对美、苏因军备竞赛而国力透支,西欧的仰人鼻息,一心一意关注经济的日本当年确实是风景这里独好,前进中的日本人相信他们的未来会无比美好,乐观的人们喊出了“日本世界第一”、“收购世界”的口号。
日期:2010-09-07 11:05:16
然而造化弄人、好梦难成,以1990年4月2日日本股市大崩盘为标志,随后日本大泡沫被刺破,同年秋曾经炙手可热的日本房地产开始暴跌,从1992年起日本明显出现了经济衰退。不良债权、财政赤字、通货紧缩三大杀手联手折磨萧条中的日本经济。直到进入新世纪,日本经济才逐渐走出泥潭,庞大的国民债务逐渐被消化,日元汇率不再疯狂打摆子而相对稳定下来,2009年日本“名义GDP”再次跃上5万亿美元台阶(日本“名义GDP”在1995年即已实现此项突破),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文化娱乐产业和旅游业在传统产业普遍的萧索中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究竟客观上是哪些核心因素让日本经济快车爆胎减速?这是个相当重要而耐人寻味的研究课题。
日期:2010-09-07 11:10:00
中国最吸引眼球且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欧美阴谋论”,很多中国人相信1985年9月美、日、德、法、英五国金融首脑在纽约签署的“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力压“日元汇率升值”导致了日本随后“失去的十年”。这种说法不仅普罗大众因具有戏剧性而乐于相信它,甚至不乏专业经济学研究者也持同样倾向。
但是事实根本没有这么简单,一国本币汇率变化即可决定经济走向的生死也太儿戏了,当然汇率是影响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因素。
日期:2010-09-07 11:12:33
我们来看看所谓的“失去的十年”。事实上虽然日元不断升值,但直到1995年日本经济一直保持惯性增长(参阅日本相关经济历史数据或图表)。日元从85年开始坚挺(广场协议达成前一天东京汇市日元汇率为242日元:1美元),先后突破200:1、100:1等重大心理关口,1995年4月达到79:1的顶峰;在这段欧美阴谋得逞其奸的岁月里,日本经济却未见停滞,名义GDP一路从1986年的接近2万亿美元水平提升到1995年的突破5万亿美元。这些无可辩驳的数据表明,日元大升值并未阻止日本经济发展的步伐,日本经济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强壮度远比大家预想的为高,同时说明“失落十年”很不严肃,属于不攻自破的胡话。
1996年开始日本经济呈波浪状反复,增速明显大大迟缓、个别年份名义GDP还下降,这中间日元汇率完成了三大波段的潮起潮落。在日元低谷的时候,日本经济并未突飞猛进,日元坚挺的时段日本经济也未尝被蹂躏冲击。
所以“阴谋论”是无法充分说服人的,日本经济的起伏和停滞与“广场协议”的关系过于牵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