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GDP》
第43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几乎是每一个工业化国家必然面临的考题。核心的问题只需要回答两个,一是目的,二是方法。哥请大家看看日本人的思路和方法。
  不说正常国家海外经济扩张隐含的军事和政治目的,只看经济上的考虑。
  日本进军海外的脉络迄今为止有四大步,第一阶段出击东南亚和韩国,第二阶段布局中国,第三阶段进军美国,第四阶段全球扩张(非洲是重点)。这期间只有进军美国的海外扩张失败,与泡沫幻灭、科技研发“偏离主流路线”的三重影响构成了日本90年代起经济成长缓慢的根本原因,而“广场协议”引起的日元升值是次要因素,尽管不少中国人以为后者导致了传说中的“失去十年”。
日期:2010-09-03 12:30:13

  对日本而言当年布局东南亚(辅助方向是韩国)的核心诱因包括:

  1)、大幅降低成本。
  无论地价、税收、物价、劳动力薪酬还是物流运输成本,日本企业界选择进军东南亚都能带来立竿见影的降低成本效果。降低成本永远是提高收益的主要办法。
  2)、接近资源地和市场。
  日本经济发展的两大命门一个是自然资源匮乏,一个是本土市场狭窄。在东南亚经济扩张则增强了部分自然资源的供给稳定度,同时大力帮助日本培植在当地的民用消费品市场。
  3)转移污染,缓解福利压力。
  日本这一阶段出现了社会性的抵制本土污染和要求更高福利的民众呼声,转战东南亚可以让日本企业避免和国民意愿的正面冲突。
  4)打造海外日本、规避贸易冲突。
  日本经济咄咄逼人的上升态势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危机感,与欧美的贸易矛盾问题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困惑。投资海外落后地区则是种很好的“曲线救国”方式,而且事实上造就了另一个隐性的海外日本经济体系。
日期:2010-09-03 12:42:32

  对日本政府而言,鼓励投资东南亚则客观上存在隐性战争赔偿的含义,政治上当然能收到争取政治支持、收买人心、扩大国家影响的综合作用。至于为什么是东南亚翻看世界地图和回顾当年的国际政治格局则一目了然,东南亚国家的威权政治、便利海运和国民的相对勤奋(这里主要与非洲对比,拉美、西亚都是美国、欧洲的传统地盘,中国还在孤立中,印度亲近苏联)也是个主要考虑因素。
  因而当年日本企业和政府在走出国门的立场上是相当默契和一致的。日本的经济也从自立型向国际型发展,而“国际型经济体”和一般国家的经济开放性及“外向型经济”在概念上是不尽相同的。
  方法上日本经济界选择直接投资方式为主,以兴办工厂带动和促进与当地的商业贸易。日本人有绝对的把握,以东南亚国家的民族特性、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永远不可能挑战“经济宗主国”,日本永远吃定了东南亚。
日期:2010-09-03 12:52:09

  反观今天的中国,客观而言也存在经济国际化的潜在趋势。但是必须先回答你的目的是什么?曲线获得技术,合理;绕开贸易壁垒,成立;稳固自己的资源供给,有点远见;逃避国内混乱无序的经营环节,理解。可是千万不要告诉哥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扩大收益(你跑到欧洲、美国开工厂成本比中国高多了),如果是为了洗钱那就更不堪了!
  第二你的方法主要靠什么?开办实业,落后国家欢迎你;收购欧美优质实业资产,门都没有;援助“第三世界”,好好算算真实的投入和回报;如果是盘算“资本出海捞金”,哥劝有关当事者趁早收摊吧!民间自有资本你怎么整都是自己的自由权利,然而政府或相关类政府机构拿国民血汗和民间积累去海外冒险是缺乏自知之明和不负责任的儿戏!何况本土的经济当下还问题多多,相当多的国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日期:2010-09-03 15:47:23

  环保与福利是这一时期日本国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六十年代起日本各地频繁发生污染危害健康的恶性事件和酸雨,熊本水俣病、四日气喘病和神奈川骨痛病等骇人听闻的公害事件相继发生。跨越小康阶段的日本人民普遍意识到生活中不是只有金钱才唯一重要,经济发展的目标也远不是无节制、无策略地追求增长。同时日本工业的国际地位抬升、对外贸易繁荣、企业赢利和国家收入剧增,日本国民特别是工会力量强烈要求政府、社会和企业赋予全体民众以更多的各种形式的福利,提高劳工的报酬。

  事情的结局中国人都知道,日本通过立法和社会监督逐渐真实而坚定地解决了污染问题,国民工资和福利也在七十年代逐渐向工业先进国家看齐。日本人也习惯地视这一时期为“加薪和获得福利”的时期。
日期:2010-09-03 15:50:41

  日本在这一时期后期出现与美国明显的贸易摩擦,两国就日本纺织品倾销发生龌龊,这种前兆预示着对日本经济而言,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和工商竞争将成为未来的主要矛盾。
  同样极其重要的特大因素是,在1971年日本经济遭遇了“尼克松冲击”,1973年短命的“史密森体制”失败后,日本选择实行日元浮动汇率制。而日元坚挺的长期趋势和国际油价暴涨将对下一阶段的日本经济构成严峻的挑战。
  一场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不仅把参战美军陷入泥潭,而且险些让美国一蹶不振。越战的沉重经济负担让美国社会陷入失业率高企、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恶化的困境中,美元暴跌、储备黄金被套现将可能动摇美国的国本。这种情况下,美国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做出了震惊世界的历史性抉择,宣布放弃“金本位体制”,美元法贬7.89%,同时对进口货物征收10%的附加税。
  此举一出,全球震动,各大股市爆发股灾,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严重动荡,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同年底,经各主要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协调,西方世界恢复了固定汇率制,这时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确定为308:1。但是1973年国际金融市场上风云再起,人们抛售美元的巨大压力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当局根本扛不住,于是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制”彻底崩溃,世界进入新的主权信用货币时代。

  日本经济是“尼克松冲击”和“史密森体制”破产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各国政府和私人投资者抢购日元避险让日元被动升值,从此走上漫漫日元升值之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