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9-02 10:27:11
1955—1965这十年是日本经济真正脱胎换骨并奠定辉煌前程的关键时期。在这被研究者认为“日本经济起飞”的黄金十年里,日本经济以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的步伐惊人又坚定地向前迈进;前后出现了“神武景气”(1956—1957年)和“岩户景气”(1959—1961年)两次经济冲刺突击;同期日本实现了本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非农就业机会从不足到出现“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资源开始紧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日本的战后教育体系逐步成熟定型,日本追随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从西方引进、消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日本的重化工业也在此间迅速崛起,为国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日本政府发布的经济白皮书正式宣布:“从现在起已经不再是‘战后’,日本恢复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目标是赶超工业先进国家,强调日本必须依靠技术革新带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
事实上,日本和日本国民也通过智慧和汗水光荣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日期:2010-09-02 10:30:36
回顾日本的这段经历我们会发现如下因素予人的印象很深刻。
!)日本始终坚持的“教育先行”国策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
2)国际油价低廉的背景让日本经济实现“能源革命”。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对中东石油进行大规模开采,为了西方的利益美国为首的工业先进国极力打压油价(保持低廉的油价或能源价对世界经济有大好处,尽管对能源输出国很不公平,这点我们以后可以细谈。)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审视度势,毅然果敢地压缩和放弃本已高度成熟的国内煤炭工业,全力推动国家的“能源革命”。此举虽然让国内大量的煤企和矿山倒闭、煤炭工人失业(日本的煤炭工业在此前是很重要的骨干产业),但却让整个工业体系的能源支出管理和利用效率大大进步,同时牵动了能源装备的全面更新和升级。更重要的是,以石油为原料的日本石化工业迅速发展,造船和钢铁工业也借机空前繁荣起来。有专业研究表明,在“廉价原材料时代”,日本从海湾地区大量购进和存储石油,从澳大利亚和印度同样大规模进口优质铁矿石;仅石油一项,约为日本节约2000亿美元的能源费用,还不论相关重化产业同期的大发展,日本经济是全球最主要的“石油革命受益者”。
日期:2010-09-02 10:44:11
3)日本的技术引进狂潮。
这一期间日本尚未形成本国成熟的科技研发体系(企业管理思想与技术和工程科技不是一回事情),但是日本利用西方发生“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良机,在当年“技术转让与扩散”限制小、成本和费用相对较低的国际环境下,使用本国出口换来的宝贵外汇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大规模进口高级工业装备武装自己的工业。
1956—1961年间,日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273项,是上个5年期间的近两倍;而1950—1970的20年间,日本累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高达15066项。这些技术80%以上都是基础工业技术,其中不乏非常先进的关键技术和新兴前卫技术。凭借这种以劳动和出口买技术(日本人叫“吸收性战略”,不是中国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失败战略)的办法,日本迅速从一个传统的工业技术和装备落后国,在当期技术和装备上缩小了和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差距,这还仅是静态的。动态的角度来看日本经济技术,日本技术人员甚至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国内的技术革新浪潮(日本人有自知之明,这个时期只敢叫自己在技术进步上的小打小闹为革新而不是创新或革命;日本自己的技术开发体系是在战后一代的高级人才走出校门后才逐步确立的。),有效地消化和吸收了别人的好东西。在这种社会性的革新浪潮中,日本人也改进了不少工艺、创造了部分技术进步,发明了些小玩意,尤其是日本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崭露峥嵘。
日期:2010-09-02 10:49:23
4)日本社会的高储蓄率和敬业精神。
西方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东方民族传统的重储蓄习惯使日本有能力积累大量剩余用于支持实业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这一传统实现了“储蓄—投资—生产力提高—国民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是日本成功的主要因素。
同时日本国民“工蚂”式的团结奉献精神和“加班狂”的玩命奋斗风格是日本人以勤补拙,在国家发展事业上蒸蒸日上的重要手段。
日期:2010-09-02 10:53:54
5)日本式的“计划经济”。
日本人至今提到父辈、祖辈当年的成就都强调“技术革新”和“计划经济”是
经济起飞的法宝。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日本当年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的计划经济”根本不是经典而古板模式的“计划经济”,更不是部分中国学人鼓吹的莫须有的“国家资本主义”。
“日本计划经济”的特点是政府引导但不主导,政府配合企业而不是发号施令。日本政府从来是以正规国家法令、经济规划、产业政策、发展纲领来鼓励和引导经济界向它期望的方向前进(而且这些旗帜本身都要先经过科学而慎重的论证才打出),无论产业部署还是投资,实施的主体从来都是民间的经济力量。这种“计划经济”准确的说应该叫“统合经济”,它的特色是政府统一协调,朝野合作合力来努力。
不说日本政府及公务员系统举世公认的廉洁与高效,日本在战后绝对不允许行业垄断性质的企业存在或者任何垄断行为的长期持续,日本也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但政府和民间并不对它们提供和实行所谓的“优惠政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