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的金融战争路线图》
第25节

作者: 花街时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30 14:43:29

  正文
  十、电动车的灭顶之灾
  但石油集团哪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找个了最好的搭档——环保团体来一起游说国会,反对减排反对“零排放”电动车。这时候又有人翻出美国国家科研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于2009年10月19日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能源的隐藏成本》(Hidden costs of Energy)。当时奥巴马政府觉得这份报告“政治不正确”,将其打入了冷宫。现在又被石油集团当宝贝翻出来。该报告它还从健康、环境、安全和生产及消费能源的基本外部成本和收益方面对各种能源生产消费进行分析。该报告从生命周期(life cycle,即从生产到废弃的使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对各种能源生产消费和运输方式进行评估。

  该报告认为:相比其他能源,风电的副作用较小。对环境的影响也主要是可能会导致鸟类,特别是蝙蝠的大批死亡。而这些危害很难确定。太阳能发电的运行和发电污染很小,但上游制造时会造成很大污染。该报告推崇生物燃料,但也指出大量使用生物燃料会导致粮食价格上升。
  关于赚钱可能性最大的电动车,该报告认为由于技术原因,特别是电池制造技术的发展速度,到2035年混合动力车才有可能在公路运输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2030年前,经济适用的纯电动车很难面世。另外,虽然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运输过程中排放少,污染小。但电池制造污染很大,发电厂为了供应电池充电也会增加排放,充电时还会损耗不少电力。总的来说,按生命周期来计算,混合动力车的排放超过小排量汽油车 。因为在制造过程中,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即使到2035年也要超过汽油车13%-23%。而纯电动车则超过汽油车20%的能耗和排放,因为电池的制造污染和能耗都非常大。这还没算电池报废后处理的污染和能耗 。让戈尔们无话可说的是,《能源的隐藏成本》这份报告还是建立在气候变暖假说的基础上的。

日期:2010-08-31 16:22:15

  正文
  犹太财团觉得这是三大汽车公司的问题,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政治虽然重要,但赚钱还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们不但撒手不管,还趁机炒作此事,借机在股市上洗盘。奥总干瞪眼也没办法。随着犹太财团袖手旁观,环保团体倒戈,新能源阵营终于兵败如山倒。到2010年4月1号奥巴马政府公布了美国汽车排放标准,不再将电动车算作“零排放”车辆。《金融邮报》(Financial Post)幸灾乐祸得以“条例干掉零排放”(Regulations kill zero-emission)为题目进行报道 。为了安抚汽车厂家,美国政府规定从2012年到2016年每个汽车厂家可以将其制造的前20万辆电动车算成零排放车辆销售,但之后就别想了。

  虽然“咱们一伙”手里的绿色股票未能完全卖掉,心有不甘,但大势毕竟变了。不但电动车在美国已经很难炒起来了。整个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顿时为之一变。从2月份开始,通用汽车、福特等汽车股就掉头向下了。4月1日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向上强力突破了长达5个多月的盘整,电动车概念的公司不论汽车制造商还是电池制造商都齐刷刷的跳水。
  Janney Montgomery Scott公司抢在3月31日发表了题为《忽悠什么呢?电动车在各方面表现都不咋地》(What`s All the Hype About? Electric Vehicles Underperform on Almost All Fronts)的研发报告,作者是该公司著名分析师约翰•罗伊(John M A Roy)。这个公司是何方神圣呢?别的不说,它乃是09年大出风头的锂电池制造商A123、Ener1还有动力系统服务商Fuel Systems Solutions的庄家,算是WASP财团一方比较有活力的公司。

日期:2010-09-01 13:01:14

  正文
  罗伊跟数落情敌似的列举了他以前的心肝宝贝电动车的多项不足:还不如无铅汽油车清洁,太贵,安全问题难解决,温度太高太低电池都受不了,只能跑短途等等。最后他得出结论:电动车各项指标都不灵,起码近10年没戏,要推广也是欧洲先推广,其他地方,特别是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根本没门 。他老先生还认为汽车厂家也就那样了,不会受太大影响,因为毕竟还捞了点好处;而电池商,特别是中小电池商受打击最大。所以他毅然把自己公司原来坐庄的A123(世界锂电池排名14)给降了级。敢情他认为只有世界前10名的公司才算大。这个A123可是拥有磷酸铁锂电池核心技术的三家公司之一 ,指不定哪天就跑来跟比亚迪要钱来了。在我们中国两岸三地股市的动力电池股中都还没有这么牛的公司。但这也没用,它还是被庄家无情抛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