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爆炸 衍生品市场疯狂史》
第17节

作者: 乃甄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08 20:54:20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交易可被分为两大类,直接的定向型交易和相对价值型交易。定向型交易指经理们对一种资产的离散价格的波动情况下注,比如做多美元指数或做空日本债券;而相对价值型交易指通过同时持有一对两类类似资产的多头和空头,以期利用一种已被发现的相对价格错位来盈利,比如在持有新兴欧洲股票多头的同时做空美国股票,或者在做多29年期德国债券的同时做空30年期德国债券。此外,从发现有利可图的交易来说,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可被分为自主发挥型和系统型。自主发挥型的市场交易,经理们主要依据自身的主观感受对市场形势进行定性分析来投资下注;而系统型的交易,经理们则采用一种基于规则的量化分析方法。基金经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正确地预见价格趋势以及捕捉差价波动来获取投资收益。

  总的来说,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交易者通常都在寻找那些罕见的、可被称作‘远离均衡’状态的价格波动。如果价格波动符合‘钟形曲线’的分布,那么只有当价格波动超过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时,交易者才可以认为市场中出现了投资机会。通常在市场参与者的感觉与实际的基本经济状况存在较大偏差时,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此时会产生持续的价格趋势或是价差波动。通过正确地识别在何时、何地市场将偏离其均衡状态最远,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交易者就可以投资于价格偏差的市场,直到失衡现象得到纠正时再退出市场,从而获取超额风险的溢价回报。通俗地说,时机选择对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交易者意味着一切。因为交易者通过采用财务杠杆,其可能存在的收益与损失都被显著地放大了,所以他们通常被媒体描绘成‘纯粹的投机者’。

日期:2012-05-10 14:45:28

  许多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交易者都认为,全球宏观经济的问题和变量将影响所有的投资策略。从那种意义上来说,全球宏观策略的基金经理能够利用他们宽广的操作空间和投资风格作为优势,灵活地从一个市场移向另一个市场,从一个机会转移到另一个机会,并利用其投资者的委托资产来产生尽可能高的收益。不少全球宏观经理们认为,利润能够而且应该来源于许多看上去似乎不相关的投资策略,比如持有股票的多头或空头,投资于价值已被低估的证券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套利市场。全球宏观策略的交易者认为,某些投资风格在一定的宏观环境下有利可图,而在其他宏观环境下则不能获利。当许多专家的策略因巨额资产受到了严格限制,而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时候,全球宏观经理们却可以因为有宽泛的授权,以及利用这些偶然出现的机会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向各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中,从而获取巨额的投资回报。著名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人乔治.索罗斯曾经说过:‘我不会以一套特定的规则来玩游戏,我会努力去寻找游戏中规则的变化。’

  总结: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交易者的投资范围,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市场或产品,而且其投资风格并不自我设限,更不受其他对冲基金投资策略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这使得风险资产可在全球范围内被有效地分配于各个投资机会,使得投资人必须充分而全面地权衡投资决策的风险与报酬。尽管在采用某种更集中的投资形式时,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过大可能会产生问题。但是鉴于宏观对冲基金操作的灵活性及投资市场的深度性和流动性,这个问题对于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来说,并不构成一个特定的障碍。由于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交易者采用财务杠杆的定向型下注操作,这可能会导致其收益或损失的大起大落,因而他们时常被称作‘冒险的投机者’。然而事实表明,作为一个整体,总的来看,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已经从市场中获得了风险调整后的丰厚收益。”

  ——约瑟夫.?尼古拉斯(对冲基金研究公司创建人及董事长)
日期:2012-05-11 13:44:24

  对冲基金战记
  二战以后,美国先后设立的两大对冲基金流派经历了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相对宽松的环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制度的健全以及成熟,训练有素的经纪人都被证明成为了对冲基金发展的最有力的基石。因为在这期间,对冲基金的资本流规模扩大了。至于在1986年,约翰逊总统对国际金融集团的黄金战争,是一次美国的政府行为,对冲基金的经理们在这一次黄金大战中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现在已无据可考,那个时候对冲基金还没有浮出水面呢。但是对冲基金的经理们会不会在约翰逊总统的背后放冷枪呢?考察一下欧洲美元的形成,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下面举几个对冲基金参与的重大投资事件,作为对对冲基金战例的一般性了解,以后将还有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于对对冲基金的大起大落的报道,最早见诸于1987年的股市崩盘。
  1、1987年的股市崩盘
  关于对股市崩盘一说,一般是这样地:现有的股民全部被套,没有新股民入场,当被套的股民开始只知道割肉卖股票,而不肯买股票时,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持续下跌,最终造成股市关门,即崩盘。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