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给我上了最后一课:永远要做有价值的人》
第5节作者:
HR一个 诸不知,一个招聘广告是有硬性标准的,比如要求学历、专业、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等等。如果你的条件略差一些,那还是可以尝试一下,否则的话基本没戏。我特别奉劝那些应届生,找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如果不是家里困难还是多选择能积累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少去做派DM单,促销员之类的工作,除非你经后打算做销售,先练练脸皮和口才。学校的干部还是可以当当的,自少能培养一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环境的适应能力。
强调一下,我这一部分是技术贴,只是就事论事。职场如同江湖,也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我是一个技术型的HR,而非那些或玩弄权术,或运筹帷幄的HR(做到更高层面的HR一般都是要深谙政治的人,企业里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唯一划分的区别就是此人是否心存正直,是一只忠诚的狗还是一只嗜血的狼,甚至是一只无能的猪)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人际关系,之前我也说过,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你家里有什么三大姨六大妈,拐了几道弯的关系,能用尽管用。所谓万事开头难,但是一旦你的第一份工作为你奠定了好的基础,你的职业发展才能算走上正轨。当然后面还是靠你自己,做一个职业的人,做一个专业的人,做一个让工作来找你而不是你找工作,有价值的人。
日期:2007-9-23 16:25:55
老板给我上了最后一课:永远要做有价值的人(十)
感悟二:要做一个积极的人
我在现在的企业学会了积极主动,也正因为这样,我在这里稳定下来,虽然他是一民企。
以前我也不看好民企,民企在工作环境、薪资福利、培训机制等方面确实不能跟正规的外企比,但正因为他资源匮乏,流程混乱,却更能培养人的积极主动性。
以我为例,任何HR工作,大到规划性的,比如薪资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小到一次面试的组织,一个员工活动的策划等等。公司给你的经费人手都有限,但同样要求你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并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外企的人一般没这个经历,他们在做事前已经获得了很多资源和支持,外企的人力资源体系多半会砸很多钱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做,他们的HR大部分是按流程执行的人,做方案、写报告都有模版可用。能参与(非独立操作)规划设计的都是非常高端的人,比如总部的负责某一个模块的总监。而我就没有这些条件了,如果不积极,一定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因为在民企,你总是做创新的工作,之前别人没做过,也无法支持。这就必然锻炼你开始要求自己,我可以怎样做能完成这项任务,知识上欠缺就去看书、就上网查、问问同行;经验上欠缺就跟向老板、各业务部门的主管讨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收集信息的机会。时间不够就加班加点,总之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工作按时完成。
还有一个是很多从外企初入民企的人不能接受的,就是流程混乱,人人都不愿承担责任,部门间,流程的上下环节扯皮的事情特别多,办事效率低下。其实这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只不过我们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暂露头角,那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把自己变成一个发动机,主动承担,自己给自己对最终结果负责的目标。那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你就会不断调整自己,整合整个工作的流程,主动适应每一个环节人员的工作风格,获得他们的支持,当你把工作完成得的时候,你自然会因为自己的定位而获得地位。
当然最初我也不是做的很好,也曾经因为没有掌握适度的方法,反而让事情事倍功半想要放弃,这时候老板就会说,一个真正积极的人,是面对任何问题都会迎头而上的人。正是他的鼓励、包容、鞭策,让我坚持下来。
一旦养成了积极的态度,遇上任何事情都积极乐观的看待,多想办法,少找借口,个人的潜能就会被无限量的激发出来。你就会拥有整合资源,拓宽人脉的能力。
有人以为职场都是凭人际关系生存发展的,这个想法没有错,可惜却不知道自己是可以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关系,不是特指你爹妈是高干,不是你跟某个权威人士有一腿,除了这些非正规的主流的,还有你凭自己的积极、自己的实力去赢得的天下。永远盯着那些消极面不放,你的人生怎可有光明。
纵观好的企业,都需要积极的人。比如在外企非常流行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就是主动积极。而一般会做职业化培训的企业,课程也是从积极的心态开始。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什么叫职业化,第一步就是积极主动,这比你的专业、能力、经验更重要,更能决定你的未来。
日期:2007-9-23 17:59:48
老板给我上了最后一课:永远要做有价值的人(十一)
感悟三:学习能力是保值和增值的必须
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事情,而是职场生存发展的根本。而学习能力是保值和增值的必须!
学习能力首先是一种心态,空杯的理论大家肯定都知道,但其实真正做到做好的却很少。道理很简单,往白纸上画图一定比把一张图画重新修改容易。很多有工作经验的人,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你过去的经验已经成为发展的阻碍。不仅仅是那些错误的观念和习惯,对你未来的发展毫无帮助的经历都会减分。这里特别要补充第(九)部分关于招聘广告是有硬性标准的话题,所谓工作经验不是你工作了多长时间,而是你在同行业、同领域、同专业上积累多少经验。越是正规的企业,薪资高的职位,在这方面要求会非常高,跨国公司就喜欢跨国公司的人,而即使是我们这种HR,似乎每个企业都需要,但是好的企业一定会强调你是否在同一行业,同类型企业的工作经历。除非这个职位符合条件的人比较稀缺,除非你去到一家在招聘环节还不够规范的企业,否则你没有机会得到那个职位的。
至于几个月的工作经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总体来说,这都将是简历中的败笔,几个月说明你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没有忠诚度、这山看着那山高;没有毅力、一遇到困难就溜之大吉;没有正确的定位,一个基层员工不好好干工作,净关心该总经理操心的事情。。。。。。几个月,你可能连公司的制度和流程都没有搞清楚,你能积累什么经验,只不过浪费时间而已。
如果今天不是在这里写帖子,我不会浪费一秒钟,给那些工作简历中最近一个工作经历是几个月的人,筛掉你的简历,只需要0.06秒。
特别想对应届生说,找工作不容易,找到就好好珍惜吧,除了去之前要知道怎么慎重选择以外,进去之后哪怕熬一年,实际上一个人至少要在一个企业呆三年,才能知道自己在这里是否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专业的人力资源网站下一个关于职业规划的PPT,就明白为什么了。
不过你如果已经有这样的经历,是不是一定要作假才能蒙混过关呢。虽然我是一个HR,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只是犯了诚信的大忌,被发现你就完蛋了,我只能祝你好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