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给我上了最后一课:永远要做有价值的人》
第3节作者:
HR一个 在企业业务出现变化的时候,HR的位置还是很微妙的,也可以说是企业稳定的风向标吧。所以你去一家企业应聘,问问他的hr都工作了多长时间,如果连3年都没有(除非是新设的职位,这2年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是个公司,就要设个hr岗位),你就要考虑一下,了,特别是那些几个月就要换个HR的,管理上肯定有很多问题。当然我也说过,这样的公司不一定经营有问题,对于非一流的企业来说,经营才是根本,管理是滞后的,所以在经营前景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建议你再来考虑管理的问题。
日期:2007-9-22 0:07:12
老板给我上了最后一课:永远要做有价值的人(六)
公司出现业务滑坡的时候,对我反而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在我当初加入公司的时候,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就做得较好,或者说比较务实吧。
首先企业有完整的薪资和考核体系,也比较重视培训,我加入公司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定当年的培训计划。最初招聘工作比较少,因为员工一般都不流动。我加入公司是因为HR主管是新设置的职位。虽然试用薪资很低,但是录用你的时候都会跟你沟通好,实际上是做到以岗定薪的,支撑这个薪资的就是岗位评价体系和薪酬制度,你拿多少,是根据你的职位对企业的贡献值的大小来决定的,当然岗位评价是个相对专业的东西,我只是想说,你到一个管理规范的公司,薪资谈判的弹性比较小,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标准,多少级多少档,而那些由老板高兴给你发多少工资的企业在管理上会比较欠缺,但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就我知道的,一家房地产小公司的总助,05年毕业的,年薪已经超过10万,这在我所在的城市,这个收入还是很高的,他实际反而是占了老板不懂HR管理的便宜,当然跟行业也有关系,目前来看,房地产确实是起薪比较高的行业,不过这个总助当初应聘这家公司的时候,因为是应届生也是从几百块开始的。
补充一下,我现在这家是民营企业,其实在外企呆过的,应该了解去民营企业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外企不管怎么样,稍微规范一点的在制度和流程方面都比较健全。你去了,只要做好你的本份,好好发挥这个稳健运作的机器上的某一个“螺丝钉”的作用,你就能够生存发展。
外企只是门槛高些(比如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比较高,比如你是不是一流大学毕业的,是不是本科,现在很多跨国公司如果招聘技术类的应届生甚至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因为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特别是健全的人员培养机制,好的外企更喜欢招聘白纸一张的应届生,相比于你的经验和专业度,外企更看重你是否符合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而外企的高级职位往往是由内部人员晋升上去的。当然外企也会挖人,但相对来说都是同一级别的企业之间的人员相互流动,这些被猎的人,应该是站在企业的肩膀上走到了业内顶尖高度的人,也可以说,他们的所谓成功,是企业还非个人决定的。其实现在,一些国内的企业也在逐步规范起来,不一定是外企,好的国企、民企等都是这样选人、育人的。
所以说,你去好的企业基本上只有一个机会,就是当你刚刚毕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可以薪水不高,但是一定要专业对口,尽量去那些管理规范的企业,强调一下,在经营水平良好的前提下,这样才能给你的职业发展开个好头。
我在面试的时候遇到过一些有过几个月工作经验就开始跳槽的应届生,在过去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训练,连最基本的积极心态、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没有;又或者那些机关、事业单位出来的,把自己看的很高,出来无非是不喜欢单位上人浮于事,复杂的人际关系,确不知道自己也沾染了很多坏习气,诸多抱怨,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职业前景的,能够去的,也无非是和自己本性差不多的公司而已。
当然我说的是常规情况,如果你有什么很硬的关系,你想去哪里都是可以的。比如我一个大学同学,老爸是省委组织部的,毕业当然就分到省政府机关工作,一个高中同学,家里是宣传系统的,毕业就分到电视台......以前看待这个很消极,现在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如果你有这样的资本,还是要好好运用的,当然前提是你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实力,比如我那两个同学自身条件也很不错,那这样的人际关系就如同如虎添翼;如果自己不怎么样,那就是大家痛苦。其实在哪里没有后门这回事呢,就是外企,同样条件的2个人,也会先录用有背景的,甚至虚设职位,安置那些政府要员、金融系统关键人物的亲戚。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靠自己的,就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些不平等的事情上,天下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应该关注如何改善自己,首先是知道一个好的企业,他需要的人是具备哪些条件的人,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至于人脉,也是从无到有自己努力去经营的。
日期:2007-9-22 23:29:31
老板给我上了最后一课:永远要做有价值的人(七)
越说越远了:)如果是写商务文件,我想我会准备清晰的提纲,罗列一堆的术语,在字里行间充分展示我的思维能力和文字造诣,当然最终要解决工作上的某个问题,完成老板交代的某项任务。
在天涯,却可以天马行空,离我的初衷渐行渐远......这就是网络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没有目标!没有责任!也没有压力!!!
现实的职场却非如此。
当然我并非要说职场的人心纠葛,尔虞我诈。我更愿意从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职场中人并非人性本恶,只不过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组织,资源有限,利益当前,谁都想为自己打算而已。
一个企业,不管大小,都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最上面的资方,老板,他们掌握着绝对的生杀大权(强调:是指对我们的职业发展)。在一个企业,如果你和最上层出现了分歧,特别是中层,如果你不能领悟和执行上层的方针,那你必然止步不前甚至前途尽毁。
再民主的企业,老板还是喜欢听话的人,中国从小农经济步入文明社会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仍然是民主集中制。而所谓民主,不过是一些表面工作,走走形式,最后拍板定案的还是真正掌握着权力的人。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做HR的,常做的工作就是制定公司的某项制度。我发现很多同行非常喜欢参考经典的范本,借鉴标杆的经验,收集员工的意见,最后出台一个自以为非常不错的制度,却被要求一改再改,甚至被指责过于理论,不熟悉企业的情况。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工作程序大错特错!我一般写制度一定会首先征求老板的意见,虽然他不会关注细节,但是在大的方向和原则上,总会给我一些意见,这个沟通做好以后,即使行文不够严谨、布局不够周密,也只会略微修改就通过。为什么呢,因为我始终明白,自己只是个代笔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始终是上面,不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管理者,也不是占企业大多数的员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