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还是先回来看看那会儿还在咿呀学语的英特尔。作为一位半导体新人,英特尔不经意间就拿出了全球第一块固态存储芯片、第一块大容量SRAM芯片、第一块EPROM芯片……这不由得使人思考到:究竟是什么让这样一家资历尚浅、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小公司在成立后的短短两三年内,就迸发出如此惊人的创造力呢,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三套马车”,还有那些个从仙童跳槽过来的工程师?
问题显然没那么简单。于是,不少记者、行家、学者等纷纷来到这家硅谷的小公司一探究竟。最后,他们不约而同的发现,让年青的英特尔激情四射,一跃成为业界翘楚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诺伊斯他们所营造的特有的企业文化。
对于仙童的种种不是,诺伊斯他们是记忆犹新的。如果说当年在仙童,诺伊斯他们在公司管理上所做的是“反肖克利”的,那么现在在英特尔,诺伊斯所努力的,则在某种程度上是“反仙童”的。诺伊斯从一开始就努力摒弃仙童的官僚等级作风。洛克是董事长,但除了他所熟悉的资本运作事宜外,他几乎不管公司的生产经营。诺伊斯是公司的CEO,但他并没有独揽大权,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悉数交给摩尔,而研发和生产管理则交由格鲁夫全权负责。他自己更多是在外负责融资、谈判、开拓市场等工作,并作为公司精神领袖活跃在国内国外的舞台上。
(087)
日期:2012-05-04 23:11:43
吸取了仙童在配股权问题上的教训,诺伊斯他们积极为员工创造条件,让员工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分享到公司的发展成果。同时,他也希望英特尔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个人的名利放在第一位。在仙童的实验室(特别是在发展的后期),工程师们所追求的,更多是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而在学术上取得的声望。而在英特尔,科研成果往往是被严格保密的,只有最终的产品才会被发布。工程师们取得的不是学术上的声望,而是研究成果所带来的利益。
此外,无处不在的平等理念也是英特尔企业文化的一大特点。当然,这种平等不是简单化的管理层级上的平等或收入分配上的平等,而是一种观念上的平等、沟通上的平等。诺伊斯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室,他与其它员工一样只有一个隔间,他刻意将整个办公室都设计为没有高墙分隔的开放型空间。诺伊斯会努力去记住每一个雇员甚至他们家人的名字,他会随意地走到每一个人的桌子前,与他们聊着天气、子女和新开的滑雪场。公司的停车场没有划定专用停车位,不管是谁,先到先停。在自助餐厅里,从总裁到接线生,享用着一样的食物和饮料。这就是诺伊斯所努力营造的平等、合作的氛围,一种旨在取消等级观念、消除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隔阂的企业文化。
英特尔当年的企业文化在今天已没什么稀奇了,但在70年代的硅谷,它成为众多IT公司所效仿的楷模,就正如后来的微软与Google的企业文化一样。而诺伊斯的个人声望,也在7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特曼和肖克利被称为硅谷之父,而诺伊斯伊则被尊称为硅谷教父。格鲁夫就曾经对记者说过:“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拜访者来求见诺伊斯,他们大都不为工作不为生意,只为感受一下英特尔的企业文化,聆听诺伊斯的教诲,或得到诺伊斯的祝福。”(这些“朝圣者”中就包括了乔布斯 )
诺伊斯的声望,同时也是英特尔的最好的吸金石,就连远隔重洋的日本Busicom公司,也慕名而来。Busicom是一家生产计算器(注意看好了,是计算器,不是计算机)的公司,飘洋过海来美国,是想找一家半导体公司为其新开发的计算器设计并生产专用芯片。Busicom没去找TI、摩托罗拉、仙童等行业大佬,而是找到英特尔这家才刚刚起步的小弟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诺伊斯来的。在半导体产业刚刚起步的日本,诺伊斯作为仙童的创始人和集成电路的发明人,是一位被众多日本电子企业45度角纯洁仰望的传奇人物。
虽然英特尔此时的主打产品是半导体存储器,但对于这笔送上门的生意,诺伊斯并不拒绝,他安排霍夫与Busicom接洽。
(088)
日期:2012-05-05 20:54:23
在六七十年代,计算器可是一件高科技的办公用品,每台可以卖上几百甚至上千美元。上面提到过的王安公司,就是凭着计算器产品赚了个盘满砵满。Busicom公司希望英特尔协助设计及生产六块一套的芯片,用于其高端的计算器产品上。之所以要那么多块芯片,是因为当时每块芯片通常只能完成某一特定功能,例如一块负责运算、一块负责存储、一块负责控制打印输出、一块负责键盘控制。Busicom公司派出一支工程师团队到英特尔参与设计,并承诺芯片设计出来后,Busicom将以每套50美元的价格,至少购买6万套。
霍夫仔细分析日本人的需求后,确信要设计出一套如此复杂的芯片,根本不可能在此价格下达成。摩尔本来就对此类定制业务不感兴趣,他坚持认为:同样的投入,如果用于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可以卖给众多的客户,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如果用于定制芯片业务,则客户只有一个,收入也最终受限于一个用户。因此他告诉霍夫,如果实在划不来,直接推掉日本人就完了。
不过霍夫可不想这么快就放弃,这是他来英特尔后独立负责的第一个大项目。会不会有其它方法既可以满足日本人的需求,又能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呢?霍夫再次认真研究了Busicom的方案,最后他认为日本人那一套太过复杂了,完全可以设计一款单一但多功能的处理器芯片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通过这种简化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更强大的是,只需修改一下存储器中的指令,就可以让处理器实现不同的功能,而不仅仅是用于计算器。
霍夫兴奋地把自己的设想告诉Busicom的工程师,但日本人却大大地不卖帐,仍坚持他们原来的方案。
无比郁闷的霍夫找到的诺伊斯,详细地介绍了他关于微处理器的设想,并抱怨那些一根筋的日本人固执己见。诺伊斯虽然当时的关注重点不在于此,但直觉却告诉他霍夫的点子应该可行。他鼓励了霍夫一通,支持他不要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诺伊斯还安排刚从仙童跳槽过来的斯坦.麦卓尔(Stan Mazor)协助霍夫进一步完善他的微处理器的设计。而他自己,则打电话给Busicom的总裁久野小岛,婉转地告诉他日本工程师的设计方案太过复杂,最终的成本可能接近300美元。“但是”,诺伊斯话锋一转,“我们的工程师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你们的需求。”
偶像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地。1969年10月,久野小岛专门派出两名公司高管飞到英特尔。而此时霍夫与麦卓尔经过日夜奋战,也终于在Busicom公司高管到来之前拿出了详细的设计草案。Busicom的高管仔细对比了日本驻场工程师的方案以及霍夫和麦卓尔提出的方案,最终霍夫他们胜出。英特尔与Busicom随后正式签订合同,英特尔将按照霍夫和麦卓尔的设计方案为Busicom生产处理器芯片,同时,处理器芯片的专利许可权将归Busicom公司独家拥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