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修练,应该从“估值”开始》
第10节作者:
回形镳 此时,另一个行业就逢勃发展起来了,就是酿酒业了——将粮食发酵酿成酒,粗糟给牲畜吃,细糟给人吃一样顶饱,酒还可以在寒冷的冬天可以行气活血。酒这玩意,保质期又特长的,只要再经过些加工蒸馏程序,就是越老越醇了。
——结果,酒类也就成了人类最初的粮食使用价值延长的产品了,甚至可以推至人类之间最早的贸易商品。
当然了,现在咱国内酒业,大量采取了勾兑工业酒精的工艺,反倒使这项古老的贸易商品面临生存危机,只有那些坚持传统工艺的酒业实体,才能有“高附加值”的可能性。
日期:2011-05-21 15:36:56
(接上节)
不仅咱们国家与中亚在史前时代是如此了,现代大规模种植地区,周边总陪随着各种“深加工”、“精加工”厂子。
法国的波尔多地区盛产优质葡萄,那时的酿酒业也就很发达。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是“阳光谷带”,则什么罐头厂、饮料厂、新材料制造厂就遍地开花。……
咱们的荔枝保鲜不易,现在就很难扩展种植规模了,广西那就兴起砍荔技树,重种柑橘树了,起码柑橘可以榨汁,使用价值可以延长。
高山与草原养殖也一样,牛奶挤出后,让人单喝鲜奶就面临一个运储成本的问题。如果要降减这种运储成本,就有可能存在大量掺水的现象,那么三聚氰胺就应运而生了。
除非使牛奶得到安全与很好的再加工,否则就面临一个司马迁说的:“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命题——这些本来就是“卖不起价”的商品,你大老远地运到那里,还能有啥赚头呵?万一牛奶运去了就变坏了,还亏大本呢。
那么,瑞士等这些高山国家,就自有办法延长牛奶的使用价值了——他们不卖给你牛奶,而卖给你奶酪(也就是奶油)。也就是说,将挤出来的牛奶进行搅拌,飘在最上面那层,就是奶油了。他们就将这层奶油提出,风晾干成奶酪。还真别说,瑞士每年光卖奶酪,每年就赚老大一笔钱,谁叫现在国际上认奶酪的生产技术,为“世界顶级工艺”。
咱西藏就觉得有点冤,因为他们很早就掌握了一项更高的技术,就是在奶油中再进行深加工。比方说,在奶油中再搅拌,会得到什么?得到“醍”呵。在醍中再搅拌呢?就得到一种比清水还清澈的东西,叫“醐”。
“醍醐灌顶”,就是这了。喝下去后,四肢百窍清爽无比,还充满力量。看那位达赖大喇嘛,每天早起就得喝一碗醐,喝得90岁人了,还像5、60岁人似的,比注射羊胎素神马的好多了。起码羊胎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对女性来说会长胡须滴,乳腺癌的几率也会大增。但醍醐就不会呵,延年益寿,长保青春,比那些深海鱼油神马滴还管用。
——就是制造成本相当高,像达赖喇嘛每天喝的那碗醐,就得500桶西藏挤奶桶(大概3、4品脱吧?)的牛奶制成。所以咱们藏区的醍醐还很难用做商品推广,只能做宗教的供奉品。
日期:2011-05-21 16:19:25
不仅农产品是这样了,就是天然产品石油也一样。
石油,就可以把再加工的使用价值链拉得老长。
咱们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就说了在元朝末年那会,明教波斯总坛就晓得拿喷水枪喷石油出来,把一大片都给烧了。
但这样“一次性使用”,就太糟蹋石油这个东西了。
现代的石油运到炼油厂后,也是运用搅拌技术,把原油分成一层层的:
沉殿到最底下那层,叫沥青,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不光是拿来铺路的。当然了,用沥青铺的路,是最好的公路,车子最喜欢跑沥青路了。
中上那层,叫“重油”,可以产生出润滑油呵、柴油呵神马的;
上面那层,叫“轻油”,汽油、航空油就是这类了。
沥青送到石化厂,又可以转制为塑料、尼龙等一系列大行业的工业原料。
所以咱们说石油一身是宝,就是因为石油可以提供和满足人们的很多使用价值。
那么,咱们就明白了,不论是生产还是流通,满足人们的各类使用价值是最重要的。
千万不要陷入误区,以为一说到经济,就一定是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才是好的。东北大豆在20年前,就能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了。就是难以向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结果就大批地烂在地里,农户们收得懒得收。后来再加工能力跟上去了,东北大豆能提供给消费者使用价值了,东北大豆就成国际粮油期货市场的明星了。
所以咱们去瑞士参观表厂的那批干部,回来也无需生气。你以为你的生产流水线每分种能生产上百块手表,就“先进”了?现在人们计时是很方便容易滴,拿个手机出来就可以对时了,电脑右下角就有个时间标示。你生产出来的那些手表,“使用价值”老早就面临严重被取代命运了,你还大规模、大批量地制造出来,不在纽约的商场里被混搭着卖吗?也就是说,别人大商场看消费者买货达一定数价了,就奖块上海手表给你——可怜兮兮的。
哪为啥瑞士手工制作的手表就值钱?这是下一个章节要讨论的事了,这里先略过。
在此节中,咱们要切记一条,商品的使用价值才是消费者们愿意掏腰包的理由,才决定咱们是否有钱赚。
万万不可学“经济学”学坏了脑,犯了“求大求全”的毛病,以为一家伙把批量搞大,把市场顶死,就是“先进”了——行内人,每每把这种思维讥笑为“不懂做生意”,是一种“经济幼稚病”。
日期:2011-05-23 23:35:43
(接上节)
在本章结束之前,咱们也说说给商营机构估值的事。
这事太重要了。
咱们买股票,不也希望买只有升值潜力的好股票吗?别今天才入了这家的股票,明天就宣布这公司要重组成垃圾股了。
先说说咱们对企业的估值,比较容易犯太直观的毛病。一说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10个里面有8个立马就说单看这家公司是不是“财雄势大”就行了。
偏偏学堂里面教的“经济学”也横插一杠子,助波助澜的,总教给学生评估一家公司,就看其“资产总额”,还拿公式出来告诉学生们:资产有“无形资产”,有“有形资产”,有“显性资产”,有“隐性资产”神马神马的。
整得吧,连国资委那等大部门,一说起“国企”来,就威威风风地说:现在咱们国企有40来万亿总资产了。言下之意是说这总资产是重型坦克呢,把咱们这些中小企业的花花草草碾过就是玩儿一样的事。
其实如果用这种“资产估值法”,就坏了。
这种对商营机构的估值法,是不符合生意道的,是一种经济学上的“计死法”。
因为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各位也不是没见过大企业死去那种凄惨境。想当年,德隆还上千亿资产呢,死去的时候,各路投资者能拿回个渣来吗?
事因大企业的日常运作,是得靠金融运作支撑着的。
大企业与咱们居家过小日子不同,咱居家过小日子,每天花个百来块的,就可以维持了。大企业呢,每天的日常花费就是几十万数百万计的。
这么大的花费,如果赚不回来怎么办?就算赚得回来,客户来个“展期”甚至“滞期”的,钱钱没按预算回来,不还等着花开销嘛。
就别说还得投资下去搞什么“折旧”呵、“路数”呵神马神马的了。
得~,就得找金融机构帮帮忙了。
——现代社会为啥会从经济类别中单独分出了金融行业和专业?世界为啥会进入到金融时代?为啥会出现“银行多过米铺”的局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