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出埃及记》里第六章,上帝第一次向摩西表白身份,说:“我从前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为全能的神(El Shaddai),至于我名耶和华(JEHOVAH),他们未曾知道。”
结合多处在《旧约》中出现的和“El”有关的称谓,很多学者认为犹太人在创造上帝耶和华形象时,多多少少是以伊勒为基础的,而且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少相同点,都被称为“万物之父”,也是族长们的保护神,保护他们,引导他们,给他们许诺等等。
不过我们肯定不能简单的把两者划等号,耶和华作为犹太人的战神形象也是贯穿于整部《旧约》之中,这又与风暴之神巴力很像,也是腾云驾雾,经常出场的时候伴随电闪雷鸣,擅长使用大风。(还记得分红海的场景吗?)
《旧约》中很多赞美耶和华的诗篇,也和赞美巴力的非常一致,特别是第九十三篇,“耶和华阿,大水(Nahar)扬起,
大水发声,波浪澎湃。
耶和华在高处大有能力,
胜过诸水的响声,洋海(Yam)的大浪。”
事实上,Nahar和Yam,在迦南神话里,是被巴力打败的。
通过研究迦南宗教的文献,我们还会发现,犹太人和迦南人在拜祭方式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到后来,所罗门为上帝耶和华所建的第一圣殿,样式和巴力的圣殿没什么两样。
可以说,犹太教有很多迦南宗教的痕迹,吸收整合后创造了自己这套模式,也正是因为两者的相似性,所以才会在《旧约》中出现好几次犹太人在耶和华和巴力的信仰之间的摆动,也才会被后世编撰者认为迦南神信仰是很危险的异端,要再三加以强调。
日期:2012-04-29 22:22:08
(帖子正文)
第三,上帝耶和华信仰与两河流域的关系。
两河流域的文明非常早,也有很多宗教传统,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就是从两河流域慢慢搬迁到迦南来的,另外再加上开始编辑《旧约》时就是犹太人被囚在巴比伦的那五十年,《旧约》中的两河印迹简直是比比皆是,比如上帝造人、伊甸园、大洪水、方舟等等。犹太人的一些宗教仪式也是直接来自于两河流域。
总而言之,犹太教可以说是迦南周边多个文明融合的产物,作为核心的上帝耶和华,他的形象一直都在慢慢的变化,从最早的族长之神,到民族之神,到后面全能唯一的神,耶和华包含了犹太人对于神灵的全部想象和需求。
而当犹太人进入迦南之地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帝耶和华并不是以唯一主神的形象占据整个犹太人的信仰。当时的犹太人并不是像《旧约》中说的那样,完全只拜上帝耶和华,大多数人都是以双保险的态度对耶和华和迦南诸神同时进行拜祭。
也许对两种神拜祭程度的偏重因人而异,但是这种双保险的态度非常常见。比如犹太人第一个王,扫罗,他一个儿子取名为约拿单,意思是“耶和华的礼物”,另外一个儿子取名为伊施巴力,意思是“巴力的人”。犹太人以巴力有关的名字给自己的城镇或是村庄命名的也并不少。
日期:2012-04-29 23:47:41
(帖子正文)
直到巴比伦之囚,犹太人才真正开始回顾、理解和解释,为什么他们拜的神不能给予自己保护?也许通过翻检之前的宗教文献,他们重新认识到摩西的教诲,开始反思是否真的因为他们没有单信上帝耶和华,首鼠两端,所以才有今天的惩罚?
一部分先知开始宣称只有单一信仰上帝耶和华才能自救,可能他们宣导不久,波斯人就打过来了,巴比伦被灭,犹太人被释放回国。这无疑大大加强了先知们的权威,犹太教的一神教传统这才成型了。于是《旧约》里面满是上帝耶和华与犹太人的反复拉锯,你单独信我,我就保佑你,你背叛我,我就惩罚你。《旧约》的编撰者们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个主题,就是为了告诫后世,一定要坚持一神教的传统一万年不动摇!
日期:2012-04-30 09:35:50
(帖子正文)
约书亚以一百一十岁的高龄去世,他的离开结束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统一成军,由一个强力人物统领的军长时期。十二支派各自来到自己抓阄所分到的土地,开始了各自为战的士师时期,记载在《旧约》的《士师记》中,里面总共有十二名士师,六名记载的较详细,六名记载的很简单。
所谓士师,算是后来犹太人部落里比较公认的领袖,但这个领袖既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也不是血统继承出来的,而是被认为是由上帝挑出来带领犹太人对抗敌人的那个人。有的是先知兼士师的身份,有的是因为个人武勇成为士师。
由于犹太人还是分成了十二支派,各自经营,相互之间只是比较松散的联盟关系,所以士师的权利也不是非常大,往往只是在战时统领军队,而这个军队有时候只是个别支派,或是几个支派组成的联军而已。
日期:2012-04-30 10:59:47
(帖子正文)
总的来说,士师时期面临的问题比约书亚时期更为错综复杂,如果仔细拿地图对比《旧约》中约书亚的征战史,我们能看到犹太人只是攻占了一部分迦南中部山区的城市,应该来说还是比较贫瘠的地带,而靠海边的平原地带和一些重要的大城市仍然在当时迦南人和其他异族的手上。
假如犹太人真的有上帝耶和华保佑和加持,为什么不继续攻占最富饶的平原地带呢?《士师记》对此提出了一定的解释。
后世的犹太人在约书亚去世后,没有真正遵守约书亚临死前的约定。
“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怒。”
“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他说,因这民违背我吩咐他们列祖所守的约,不听从我的话,所以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为要借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我的道不肯。
这样耶和华留下各族,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也没有交付约书亚的手。耶和华留下这几族,为要试验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后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
所留下的就是非利士的五个首领和一切迦南人,西顿人,并住利巴嫩山的希未人,从巴力黑们山直到哈马口。留下这几族,为要试验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肯听从耶和华借摩西吩咐他们列祖的诫命不肯。”
日期:2012-04-30 11:35:30
(帖子正文)
所以犹太人虽然自己按十二支派把整个迦南之地全给分了,但这只是犹太人自己意淫的十二支派分属的管辖范围,实际上后续至少两百年的士师时期,他们都不怎么算是迦南的主要民族,如果真按照《士师记》中的记载,犹太人时常被外族欺压甚至奴役。
士师时期的犹太人必须学着和很多民族共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城市,比如耶路撒冷,基色,西顿。
对此《士师记》上面很轻描淡写,说到耶路撒冷的时候这么写:“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基色城也是,“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