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GDP》
第30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18 09:40:23

  1989年—1990年间,饱受债务危机和恶性通胀折磨而渴望经济改革的拉美国家在美国学者、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BG(世行)和IADB(美洲开发银行)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协调和推动下,达成“华盛顿共识”,接受新自由主义纲领的拉美经济改革方案,同时也标志着放弃了过去多国奉行的拉美发展主义原则。阿根廷也在新任总统梅内姆的主导下于1990年正式开始了大张旗鼓的经济改革。

  所谓“华盛顿共识”的药方明确又简练,主要思路是依据自由竞争的正统理念,借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等宏观政策工具来调整和逆转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为十条:
  1)、 财政政策
  A、 加强财政纪律。目标是压缩财政赤字、冷藏印刷机、控制通胀。
  B、把政府支出重点转向经济回报高和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基本医疗保健、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目标是提高公共效率因素、培植经济内生力。

  C、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和扩大税基。目标是减轻企业、个人的负担,但又保证政府的合理税收收入。
  2)、货币政策
  A、利率市场化。目标是遏止通胀、提高资本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效率。
  B、竞争性的汇率制度。目标是让拉美国家的货币回归真实,潜台词蕴藏优化西方贸易条件,追求外资硬通货溢出收益的伏笔。
  3)、贸易政策
  A、贸易自由化。
  B、对外国资本投资松绑。

  这两条的目标均瞄准开放市场,允许发达国家的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进入。
  4)、宏观产业政策
  A、私有化。
  B、放松政府管制。
  C、保护产权。
日期:2010-08-18 09:48:35

  阿根廷政府选择践行“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对应措施是:
  1)彻底的大规模私有化或去国有化。
  短短几年间,梅内姆政府将电信、供水、石油、煤气、电力、铁路、地铁、航空、机场甚至包括邮政服务都卖给私人投资者,其中大部分是外国人。
  2)金融自由化、本币发行改革。
  允许外国银行资本进入本国,鼓励外资参股国有银行,利率市场自主,允许美元作为合法货币在本国市场流通。在管理本币上政府推出“可兑换性”计划,即强调以央行的美元储备头寸发行新货币,立法禁止和杜绝央行通过滥发纸币来弥补政府的预算赤字,新法币比索(原法币为奥斯特拉尔)可按照相对固定的汇率(起点是1:1)自由兑换美元。这套系统阿根廷人叫“货币局汇率制度”。
  3)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壁垒,开放市场。
  4)放松本国政府在劳动保护上的传统,按照新自由主义宣扬的“劳动力应该更顺从”的观点限制工会和劳工的权利。
  5)削减政府开支,减少福利投入。
日期:2010-08-18 09:51:04

  梅内姆总统启动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确实有效遏止住了经济下滑的势头,也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不仅扰乱经济发展多年的通货膨胀戛然终止(冷冻印刷机,不往池子里狂注水自然通胀不起来,南美人虽然有时好逸恶劳、喜欢贪污逃税但绝对没有喜欢投机取巧的恶劣性情),而且经济迅速开始繁荣。在那段号称“阿根廷奇迹”的美好时光里,高度的腐败和混乱管理的阴影似乎被新自由主义的阳光和海潮般涌入的外资完全遮掩,人们看到旧有的企业被私人收购后施以现代化改造,新建的工厂、大型超市逐年增多、向全国各地扩散,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各种精美商品和新式的服务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连高端的汽车制造业也在雷诺、福特、通用一干巨头帮助下旧貌换新颜,1994年汽车年产量突破40万辆。

  极度的景气和乐观的形势展望让阿根廷人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人们甚至无视国内工商业的大量倒闭,确信这是应该的(国产商品和服务无法竞争过迷人的进口商品和视客户为上帝的欧美服务精神),而且普遍肯定外国资金和技术会给本国带来更多的幸福。1991—1998年这段时期阿根廷的经济增长实实在在地达到了超过8%的年均速度。
  上个世纪观察家们的忠实记录,让哥和大家看到了一个阿根廷版的“黄金十年”,可能比中国的“黄金十年”含金量更高、更纯正、更令人自豪和兴奋,只是不知道阿根廷人为何不鼓噪大国崛起的号角。
日期:2010-08-18 09:55:56

  但是繁荣表象下的暗流依然肆虐,腐败因为经济景气反而变本加厉了。阿根廷奇迹的旗手梅内姆本人就两次被指控涉嫌倒卖军火和干预公共工程招标,从超高价中吃交易商的回扣,而且还有多项指控涉嫌贪污和非法所得。第一次梅总统被国家最高法院下令软禁,荣幸地成为国家历史上第一位因刑事案件被监禁的民选总统,第二次则被签发国际逮捕令(当时他避难智利)。全面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黑幕交易、欺诈、行贿受贿、骗取补贴等内外勾结、损公自肥的情况,不仅相关高级行政人员和主管闷声发了大财,政府也用卖掉国有资产换来的短期惊人收入大力提高公务员系统的工资和福利(本来按照西方学者的建议是应该主要进行再生产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的),而普通国民却要接受短暂失业(后来多数进入外资和私人企业)和福利削减的痛苦。

  最糟糕的是,阿根廷人逐渐发现,国家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工厂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商业企业的办公手段越来越先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商品丰富了,但是自己的收入增长却陷入了长期停滞,而且社会上的工作岗位越来越紧张稀少了。阿根廷本是一个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国家,但是梅内姆改革后失业率却始终徘徊在12%水平,后来官方的统计数据甚至达到了闯记录的18%。即使这一数字也不够真实,有研究机构调查报告表明:当年阿根廷社会900万适格劳动者中,有接近400万未包括在国家的正式统计范围内;这些人多在不用签定正式合同的非正规经济部门谋生或者打零工。梅内姆政府在1995年(他修订了宪法连任总统)试图通过国家给予雇主补贴的方式来提高就业率,但是这个方法丝毫不见效。

日期:2010-08-18 09:58:4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