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GDP》
第27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16 09:25:15

  在发现传统殖民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当多的非洲国家选择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或“国有化”运动的浪潮。埃及的纳赛尔,加纳的恩格鲁玛,扎伊尔的蒙博托以及一系列非洲国家的政府都通过立法和强制手段,收回控制在殖民者和外国投资者手中的土地、矿山、运河、油田等资产,采用所谓的“国有、计划模式”来重新部署和经营国民经济。那一历史阶段,埃及、加纳、扎伊尔掀起国有化运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安哥拉更是直接抄袭苏联模式。

  大型的采矿企业、公共服务行业、规模化的农场被政府接管并改造成国企经营(核心产业和企业往往是垄断式经营),一般的农场、海运、保险、采矿企业也国家绝对控股,手工业、服务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则变卖给本国人来经营。国际经济合作方向上,非洲国家也于1963年在亚的斯亚贝巴成立“非洲团结组织”(即后来的非盟,Africa Union),成立非洲发展银行,定期召开非洲国家首脑会议,试图协调各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和扩大相互间的贸易与援助。

  但是实践证明这场和自由主义观念抵触的非洲经济革命的结果是失败而痛苦的。非洲的主人们驱逐赶走了“非洲的生产者”(意指殖民群体、西方投资者这些熟悉非洲经济实践的人),模仿苏联模式来试图提高土著国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却被残酷的现实和经济规律给上了教训深刻的一课。很多国家在最初的短暂繁荣后,很快陷入了经济停顿和倒退,出现了一批象扎伊尔(现名刚果)、赞比亚、安哥拉这样端着金饭碗乞讨的国家,各国政局稳定也遭到破坏,政变频繁。

日期:2010-08-16 09:31:43

  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并导致普遍的痛苦?
  哥以为我们不妨从下述几个主要环节来回顾那段黑暗大陆的经济发展史。
  1、首先这场运动的背景是非洲新兴的土著政权为了掩饰自身在国家、社会管理经验上的严重不足而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同时当年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因而可以说是非理性的或者极端激进的。
  2、非洲人特别是黑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复杂、混乱而落后,非洲的传统社会结构不紧凑、不完整。
  3、非洲式的社会主义及计划经济模式理论上根本就不是标准的经典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表征,与西方理论界的现代社会主义概念完全不同),所谓“计划经济”也不过是“计划经济的幻想”。
  非洲国家不仅普遍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源素质差、国家和社会管理制度混乱,而且根本不具备采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技术数据的能力。众所周知,计划经济以预见性为前提,它的优势在于动员人力和资源,而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从制定可行的计划,缺乏高效紧凑的社会组织计划也必因执行不力而成为“鬼话”,何况实践证明总体计划经济模式在某种情况下将严重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
  即使在今天,多数非洲国家也普遍无法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指导本国经济的发展,采取几乎听之任之的态度,而这种随意又轻率的态度(和非洲人的乐观、简单的思维倾向有直接关系)往往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困惑。

日期:2010-08-16 09:35:20

  4、从具体措施和细节来看,由于这些国家的当局在国有化浪潮中普遍存在使用国家资源犒赏政权拥护者的倾向,政府派去接管企业的代表多为混迹官场的政客。这些人一般根本不懂管理和经营,从而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统治者的亲信和党政军高级官员成为“国有化运动”唯一的获利群体,广大民众沦为“经济独立”的牺牲品。
  观察非洲曾经的国有化和社会主义运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让人触目惊心的黑暗一面。
  因强制而非赎买的方式导致与国际资本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剑拔弩张,影响国际贸易和技术引进;管理不善导致企业艰难运行(当然有西方报复和封锁,装备零部件、燃料短缺,技术无力升级,市场萎缩的原因)而陆续破产,或者掠夺式地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而不可持续发展;接手经营者普遍依靠权势避税和逃税(从前的业主一般都习惯依法纳税),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引发财政危机;国内商业网络混乱、供给短缺、物价飞涨;普遍的腐败和官僚主义盛行。

  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经济健康并导致民生的大面积困乏。
日期:2010-08-16 09:38:46

  5、人口膨胀和农业落后的突出矛盾。
  非洲除了少数国家而外,从历史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全球农业发展最不充分的大州(澳洲因人口规模太小、历史影响可忽略不计而不考虑),这和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条件有直接关系(“地理决定论”这里应用到黑非洲文明相当合适,北非国家从文明属性上一般则被视为“欧洲的非洲”或“亚洲的非洲”)。由于非洲的农业基础落后,而各国独立后的人口却迅速增长,很多国家无法实现粮食自给而被迫需要花费宝贵的外汇常年从国外进口粮食。

  也就是说,至今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多数非洲国家普遍因农业本身扯后腿而无法从农业中抽取足够的剩余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国家积累和国民储蓄严重不足,这和苏联、中国的区别相当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