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43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04 14:16:39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故事讲到这,顺带说说潘祖同。话说这潘祖同也是个有故事之人,此人虽有才华,但一生运气太背,仕途上半道矢折,终郁郁寡欢不得志,不过因此却有了闲心做学问,成就了海量藏书。
  潘祖同,字桐生号谱琴,生于道光九年(1829年),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享年七十四岁。
  潘祖荫的祖父潘世恩官居极品,大学士军机大臣。其父潘曾莹也是官居吏部左侍郎光禄大夫。与堂弟潘祖荫不同,潘祖同因为祖上的缘故,没经过乡试,咸丰皇帝癸丑年钦赐其举人,甲寅年再钦赐进士,官职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户部左侍郎。时,潘祖荫也高中探花在京为官。谁知咸丰八年科场案发,主考官大学士柏葰被杀。考官潘祖同也差点问斩,肃顺一党不依不让,还是咸丰帝看在潘祖同父亲、祖父的情面,留了条命,改发配新疆。后来虽赦免,却被朝廷革职永不起用,仕途由此中断。

  封建社会,科举为官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不管是有真才还是虚才,都想借此梯登上仕途,成就自己的一生,从而也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因为诱惑太大,舞弊之风一直暗厢操作中,历朝历代都有,清时为甚。
  清代历史上有多宗“乡试舞弊案”,光“顺天乡试舞弊案” 有影响的就有三宗。
  丁酉顺天乡试案: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天考场爆发大型科场弊案,主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因公开受贿,考完之后,物议沸腾,考生集体到文庙去哭庙。经察明属实,下令将李振邺、张我朴等七人立斩,家产籍没,有一百零八人流徙宁古塔。几至穷追究底,蔓延全国,死者不绝於耳。
  己卯顺天乡试:清康煕三十八年(1699)顺天府乡试案,又称己卯顺天乡试之狱。三百年来,文史著作多将其列为典型的清代科举舞弊大案。康熙王朝将主考李蟠、副主考姜宸英于刑部外室羁压,“宸英以老斃于狱,蟠戍边”。 所谓舞弊案实为诽谤案,是场闹剧。
  戊午顺天乡试案:咸丰八年(1858)八月初八,三年一次的顺天府乡试开考。八月初九正式考试,九月初九顺天府乡试揭榜,有人发现榜中有个名叫平龄的镶白旗满洲人中了举人的第七名。此人喜好唱戏,是一位经常登台表演的名伶。 按清代制度,考生须“身家清白,非优娼皂隶之子孙,方准应考”,否则“有玷国家名器”。平龄中举,使得“京师议论哗然,谓优伶亦得中高魁矣”。咸丰帝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兵部满尚书全庆和兵部汉尚书陈孚恩四人会审此案。会审的结果是平龄举人只是个票友,算不得伶优,但是查出了平龄的墨卷和朱卷文字不符,这不是唯一有问题的试卷,在近300份中举士子的卷子中,有50份存在严重差异。咸丰帝立刻颁布谕旨,着重强调对主考官柏葰予以惩处。据《清史稿?文宗本纪》记载,咸丰八年的顺天乡试舞弊案:“上召廷臣宣示戊午科场舞弊罪状,依载垣、端华所拟,主考官大学士柏葰坐家人掉换中卷批条,处斩。同考官浦安坐听从李鹤龄贿属,罗鸿绎行贿得中,均处斩。”因篇幅相关,关于此案不多叙。此次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是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柏葰,同考官是翰林院编修蒲安,副考官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左都御史程庭桂等。此案受牵连官员达九十多人,潘祖同也在其内。

  潘祖同被革职遣戍新疆伊犁(今乌鲁木齐)时,其原配查畹香与发小杨鼎来私通后又私奔不知去向。潘祖同回到苏州后,托媒到浙江查的故乡娶回了比她小二十几岁的第二任夫人,后又娶了一个戏子,均未生育。
  相关资料显示,当1896年潘祖年借助南石子街潘宅时,潘祖同还在世,这俩堂兄弟还共居过六年时光,只不过宅第大,各居各屋便是。我想,此时的兄弟俩心情都差不多的,一个垂暮之年,对官场早已经死了心,没了心气;一个虽说正当年,但眼里只有闲云野鹤,无意仕途。俩兄弟俩都与政界无关,对祖上的光辉岁月只能是记忆了,不可再奢望回到从前,共同的爱好就是藏书著书。此时,潘祖同著有《竹山堂集》传于世。

  南石子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