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44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09 20:30:36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相关资料显示,当1896年潘祖年借助南石子街潘宅时,潘祖同还在世,这俩堂兄弟还共居过六年时光,只不过宅第大,各居各屋便是。我想,此时的兄弟俩心情都差不多的,一个垂暮之年,对官场早已经死了心,没了心气;一个虽说正当年,但眼里只有闲云野鹤,无意仕途。俩兄弟俩都与政界无关,对祖上的光辉岁月只能是记忆了,不可再奢望回到从前,共同的爱好就是藏书著书。此时,潘祖同著有《竹山堂集》传于世。

  潘祖年继承了兄长的收藏之后,“谨守护持,绝不示人”,20余年从不对外吐露半字。这期间,他居在苏州南石子街,悠闲而默默地编撰了《潘祖荫年谱》以传于家人和世人。如此兄弟情深,我们完全可以加以揣测,他曾对兄长的那些藏品进行过系统整理、清点,只是没有留下详细谱录就撒手人寰。或者说留下了谱录但遗失了。
  时间在平淡的日子中流逝,过着平民百姓日子的潘祖年在1902年送走了堂兄潘祖同,也送走了过继而来的长孙潘承象。潘祖年的长女许配给了徐家,膝下还有次女潘树春以及过继而来的次孙潘承镜。
  次女潘树春是个很具个性的人物,她长得并不十分出色,即所谓“娇艳不若桃李”,却冷若冰霜,给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她既无金玉纨绮之好,又不喜应酬,从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传统的淑女教育,跟着父亲身边静静地读书习字,吟诗作画。到了1915年,23岁的潘树春嫁给了“贵吴”之家吴大澄的孙子吴湖帆。吴大澄也是潘祖荫的好友,同为当世文人才子,关系一直密切。
  没有更多的家财,当女儿出嫁时,潘祖年便把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三帖作为陪嫁品,这让女婿吴湖帆喜出望外。
  吴湖帆是个画家,潘树春也喜欢画画,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每日徜徉在吴家深深的庭院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们有时同赏着一幅古画;有时共用一支画笔;有时共读一篇诗歌;有时一起完成一幅画……小俩口终日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偶尔,为了市场上的一幅古画,潘树春还质钗售书,凑足了钱两去收购,为了闻名已久的心爱之物,潘树春宁愿舍去一般妇女至爱的金银首饰。

  看着女儿嫁得如意郎君,潘祖年打心眼里也高兴。1922年,潘树春三十初度,父亲潘祖年用珍贵的《梅花喜神谱》相赠,作为爱女生日的纪念。这本《梅花喜神谱》为南宋景定年间的刻本,宋伯仁编绘,异常珍罕,现藏上海博物馆。
  得以一宝,潘树春喜不自胜,即以“梅景(同影)书屋”名其居,并作梅景书屋图纪其盛,潘树春还填了一首《烛影摇红》的词来表达自己感激和喜悦的心情。潘树春与吴湖帆婚后曾长期留居苏州,持家教子,奉侍公婆,她待亲朋和而有礼,驭婢仆严而有恩,深得吴家敬重。闲暇之余与夫君吴湖帆盘垣于梅景书屋,品赏书画,摩挲鼎彝,茶香酒热之际,作诗唱和。潘树春身后留有《梅影书屋画集》传世,大多为此期间所作。

  吴湖帆(1894—1968),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澄之孙。现代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吴湖帆家藏宋拓欧帖凡四,故其居为“四欧堂”。吴湖帆富于收藏,为近代著名收藏家之一,藏有金石书画1400件。吴湖帆又精于鉴赏,尤其古画,经他一览,立辨真伪。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徐邦达、杨仁恺是他的弟子。吴湖帆的出版物有《梅景书屋画集》、《梅景画集》、《吴氏书画集》、《吴湖帆画辑》、《吴湖帆画集》等。

  1906年冬,潘祖年府上来了一名不速之客,是位衣着不俗的老先生。来者自我介绍说,他是端方的幕僚,来自南京城。这让潘祖年稍感意外,因为端方的大名,潘祖年盛情款待了来者。
  端方是何许人也?竟有如此名气?
  吴湖帆与夫人潘静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