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城市发展的轨迹,寻找房价上升的规律——总结我的地产投资理念》
第13节作者:
蛮族勇士 但是现在大错已经铸成。我这个书呆子真的不知道怎么处理。我现在每次看到成都控跳出来,我就恶心得想吐。怎么办?要不我废了这个帖子,要不你们放过我,行不?
求你们了。你们就给我指条明路吧。我就想不明白了,当时怎么就神经病发作选择了成都这个城市呢?擦。我猪头啊!不对。我猪狗不如啊。牲口!牲口都不如!
MD,我都连续做了两次声明了,还是不够。那帮子成都控TM没完没了我擦。
我再次声明如下:我关于成都的所有分析都是我被驴踢了之后做的。而且我本人确实是书呆子。成都这个圣地是不受数据管控的,它不受任何经济规律的管束,是人间天堂。我的错误很严重。但是我贪生怕死,所以不能一死以谢成都。请成都人民放我一条生路。如果我再次看到成都控出来恶心劳资,劳资绝对就废了这个贴。有兴趣听我这个书呆子型的民间智者瞎扯淡的,咱们去围脖上聊。
操。
日期:2010-12-20 12:21:43
细说深圳之一:房价的本质
在前面一直没有详细阐述过房价的本质问题,当我开始面对深圳这种一线大毒草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不详细的阐述我对房地产问题的最基本理念,并以之作为我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评述的根本出发点,可能各位会陷入逻辑上的迷茫,并根本无从判别我所阐述内容的可信性。因此我决定回头,好好的补上这一课。
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基于其价值。这个道理不须多论。股票的价格是基于公司本身的价值,基于公司当前运营情况的好坏以及对公司发展前景的预期。房地产的价格同样如此。以一国论,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的均价及整体销售情况,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当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极高且发展迅猛、前景可期时,这个国家的住宅产品就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的住宅市场就会具有强悍的吸金能力。以城市论,当城市的产业经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时,它的房地产价格就会随之水涨船高。房地产行业,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支柱性产业。政府经营城市,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提升区域土地价值,拉高房价,从而增加政府的收入。在国外这种收入表现为房产税,而国内就表现为土地出让金。最近国内试图税上加税,另行征收房产税,我认为这种意图极其无耻。
近100年来全世界的城市经营模式,就是通过对城市经济状况和居住环境的持续改善,引发地价和房价的持续上涨,以获得收入,这是我们必须服从的客观规律。房价的本质,就是对城市经营状况的集中反映。房地产的价值,就是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住环境水平在住宅产品的销售价格中的集中体现。这是房地产的本质规律。其它所有的东西,都只是对房价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目前国内流行着一种让我极不能理解的对房地产的观察视角: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乃至计生政策决定房价;金融决定房价;国际热钱决定房价;等等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房价。乃至,这些因素不光影响房价,它们影响着所有商品的价格。难道我们能说钢铁的价格是受金融政策决定吗?不是!这些外在的因素会在短期内影响商品的定价,但商品的价格本身是由其本身的价值所决定!只要我们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视野上,排除掉这些形形色色的外在因素的干扰,直接就视野投放到城市的经营水平这个本质因素上,我们一定可以发现房价的真相。
这是我的理念。我基于这个理念开展工作,在我多年的土地投资工作中反复予以检验并修正、完善,到今天算是成为一个比较系统的观念。我近两年接手的所有地块,我对它们的价值判断,基本上没有看走过眼。我混天涯日久,在天涯发过很多讲房地产的帖子,但近两年我基本上处于蛰伏状态,用心揣摩和完善我的这套投资理念。我希望我的这套房地产价格理念能给各位以些许教益,如果确实,那么我将深感荣幸。
细说深圳之二:年轻而异类的深圳
不同于广府文化的中心地广州,深圳是客家人聚居地,建市于1979年,原受惠阳地区(客家人城市)管辖。这是深圳的历史,也是我们必须记住的前提:深圳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融入珠三角以广府文化为核心的发展圈子。它是珠三角唯一的异类,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非广府文化的发达城市。到今天深圳成为了客家人的骄傲,有接近450万的客家人定居在深圳,占深圳900万常住人口的一半,并成为深圳地方文化的代表。就华南地区而言,所有的发达城市均是以白话语系和广府文化为主。广州、佛山和东莞是其中的翘楚。潮汕地区的城市远远落后于珠三角的广府文化区,客家人的聚集地更显贫穷。只有深圳,成长为整个华南地区的异类。这种异类格调将深刻影响深圳的发展之路。
由于其毗邻香港;同时作为客家地区,不被广府文化地区当成不可分割的部分;又受到当时中央广大的客家籍领导的特殊眷顾,在这些几乎不可替代的特殊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深圳于1980年被划为经济特区,并建立特区边关线,将深圳严格区分为关内和关外两个部分。关内总面积仅411平方公里,而广袤的关外总面积为1577平方公里。此后的30年,深圳集中精力建设关内的这400平方公里的疆域,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切特区政策都只在关内实施,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倾倒在关内,使得关内的开发完全到了饱和的状态。而关外就如同沙漠一般。入关时审查边防证是当年所有到过深圳的朋友的噩梦。一直到2005年前后,深圳严格的关防审查才稍微缓和,此后逐渐成为一种名义上的程序。因此近5年来深圳的关外也逐渐享受到了关内的饱和溢出效应,逐渐带动了关外的经济发展。
这就是深圳的发展之路。它年轻,建市至今只不过短短的30年。它没有任何历史的负担,但相应的也没有任何历史的沉淀。它是客家人的骄傲,450万客家人热爱深圳,但也可以随时弃深圳而去。同时,也正因为它这种强烈的客家文化色彩,相邻的惠阳大亚湾地区因此大受其惠泽,绝大多数的房子都被深圳的客家人买走。它与广府文化地区格格不入,自1988年被划入计划单列市之后,就逐渐被珠三角抛弃。它挣扎求生并壮大,成长为珠三角的一线大城市,但时至今日,它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珠三角的敌意。作为一线城市,它对珠三角的其它城市毫无吸血性。珠三角发展规划刻意打压深圳的地位,华南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港珠澳大桥刻意避开深圳,设计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单Y形。这一切,将成为我们理解深圳的出发点。
日期:2010-12-20 15:30:54
细说深圳之3——奋发自强的深圳之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