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城市发展的轨迹,寻找房价上升的规律——总结我的地产投资理念》
第9节

作者: 蛮族勇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综上,我对厦门楼市的整体判断是:健康级。现在的价位很合理,岛内与岛外各自体现出明显的投资型置业与改善型置业的特点。但在目前这个价位上要再实现持续上涨,除非厦门的中心级经济地位能得到持续性的加强,其经济规模逐渐从目前的小家子气的状态,变得具有大家风范,才能提供持续上涨的动力。
  谢谢大家。
  日期:2010-12-15 16:11:42
  细说成都之一
  因为这个帖子里的成都控太多,我不敢懈怠,一定要拿出点功架出来,才能镇得住人。所以这一段会更显专业,关于经济学的知识点会更多,我尽量说得通俗。

  先介绍一些基础概念。考察一个城市的工业水准,最重要的是考察其工业增加值数据。这个词的含义大致是:通过工业生产,将原材料变成了工业产品,实现了价值提升。提升了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工业增加值。另外一个概念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就是由有规模的工业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目前我国一般是选取年产值500万作为“有规模”的界定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总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越高,就说明这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越高,手工作坊式的小型工业越少,品牌型工业越多。我个人对中国工业化城市的分级,当城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总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50%的时候,意味着其工业化开始起步,到80%的时候工业化开始成熟。到95%以上,意味着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积累财富和人品,迎接城市从工业型城市向居住型城市的腾飞和转型。

  成都02年的工业增加值为598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77亿,占比仅为46%,可见成都02年之前都是以手工作坊式的工业为主。04年的数据分别是790亿和425亿,占比53%。大致从这个时间开始,成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并进入飞速发展期,进步速度让人叹为观止。06年的数据分别是923亿和750亿,占比80%;到09年,数据分别为1644和1477,占比达到了惊人的89%。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我已经可以乐观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将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经济成就,在5年内实现其它工业城市一般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的工业化。

  当然,基于我个人的一些恶趣味,在对成都提出表扬和认可的同时,我很有必要要对成都在目前工业化之路上取得的成绩泼一些必要的冷水,你丫真别以为这样就天下无敌牛逼到疯狂了。早在2002年,成都连啥是工业化都不知道的时候,佛山的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621亿和514亿,占比达到82%;09年佛山的数据分别是2924亿和2865亿,占比97%。无论是总额还是占比,都比成都领先得多。就这样,佛山还只是一个珠三角的小小的二线城市,被广大成都人民嗤之以鼻,认为和伟大的成都无法比拟。有趣的是,成都人民最自豪的,居然是成都具有强悍的吸血能力,能吸收整个四川大地的财富,而佛山东莞这些城市无法吸血。GOD!我再强调一次:吸血就是竭泽而渔,是对周边城市经济的猎杀和狙击,将它们辛苦积累的财富全部掠夺干净之后,就是吸血型城市的死期。由于中国西部中心城市城市建设提速、生活品质改善的时间大致也就是近5年的事,因此吸血也就吸了近5年的时间,所以目前看来,好像还有很多血库可以慢慢吸。但是我相信,最多还有5年时间,被吸血的城市都会造反的。总会有办法让你没法再吸下去的。

  太长了,分段发。
  日期:2010-12-15 17:50:24
  细说成都之二
  上面说的是成都的产业数据,现在说成都的产业结构。老实说,成都能在5年内实现工业产业的超常规增长,背后一定有它的客观原因。数据仅仅只体现了结果,导致结果发生的,必定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原因。04年前成都从数据上的简单分析就可以知道,没有值得一提的标志性产业,以手工作坊为主。我相信这也符合大家对成都的一般印象。但近5年来成都的产业经济暴涨,我第一眼看上去,吓了一跳,哇塞,高科技产业。靠高科技产业推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我不说后无来者吧,至少也是前无古人了。中国至今没有哪个城市能靠高科技维持城市的经济活力的。然后冷静下来,仔细去看,到底推动着成都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啥。一看之下,这个高科技就露出了原形:原来就是一直挂着高科技牌子的传统三来一补行业中的老大哥:代工行业。代工行业是亚洲人民的一大爱好,在亚洲各个国家之间轮流做。中国是其中的翘楚。代工各类鞋袜服装啦,各色皮具零碎,是我们制造产业的传统长项。近两年那些低端的鞋袜服装之类的代工行业纷纷向越南缅甸等国迁移,因为这种代工技术含量极低,文盲都能从事。与此同时,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代工,比如IT行业的代工生产,就在国内越做越大。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事实上都没有中国那么重视基础教育,我国40岁以下的人几乎全民脱盲,这是国际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劳动力素质优势”。这就是行业背景。

  最近几年来,东部城市对打着科技旗号的代工产业极不待见,总想把这些企业都干走。事实上,很多所谓的科技产品都是代工生产。办公用的各种电子设备比如复印机啊投影仪啊什么滴,照相机,几乎所有的IT产品,都是代工类企业搞的。品牌科技企业一般只负责核心技术研发,生产和周边的技术环节都交给代工企业干。这类企业赚的就是一点辛苦钱,行业利润率极低,靠走量赚钱。富士康是其中最牛逼的代工企业,啥都能代,目前而言,几乎就没有富士康代不不出来的产品。这些代工企业中,人工成本是他们非常主要的成本,远较一般生产企业高,因此他们承受薪水上升的能力极弱。目前整个中国东部的人工成本都在大涨,让这些个代工企业无法承受,因此越来越多的代工企业选择向西部迁移,直接进入人口大省开厂。西部各省都在争抢这些被东部自然淘汰的代工企业,而成都很明显的抢得了先机。比较有趣的是,代工企业具有群集效应,这是因为它们经常分享订单。因此目前成都的所谓高新产业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代工企业,并且必将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吸引越来越多被东部优化走的代工企业。让成都的产业园区领导笑得合不拢嘴,整天在媒体上强调:现在我们成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了,而是挑商选资!

  这里顺带说一句。软件行业从来都不足以成为支撑一个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行业。它的经济能力在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城市中的作用都可以忽略不计。请不要再拿这个行业出来吹嘘了。
  当然,我这里从来都没有贬低成都的意思。在东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代工行业必定要往西部迁移,这是经济规律。成都在这方面醒悟得最早,做到了西部最好,并成功的推动了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是极其牛逼的,非常值得表扬。我对此十分赞赏。下一节开始说成都的房地产市场。
  日期:2010-12-15 20:40:57
  细说成都之完结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