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城市发展的轨迹,寻找房价上升的规律——总结我的地产投资理念》
第7节作者:
蛮族勇士 打压房地产投机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是对二手房交易设立门槛。投机的目的是快速出货。一旦在门槛上对二手房交易设定年限类的限定,限制其快速出货,投机就能被遏制。而不是我们目前神经兮兮的对一手房交易进行反复打压的各种奇特规定。现在我们限制二手房交易的唯一办法,是3%的交易契税。这个太扯淡了。原本中央想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方法来遏制二手房投机,被交易双方用阴阳合同轻易的化解了:我就不用真实的交易价格去办手续,你能奈我等何?既然我们可以想出一手房购置方面的各种奇特的限制性规定,就一定可以想出怎么限制二手房投机性交易的规定。最后哪怕是你行政强行规定:商品房在前次交易后5年内不得再次交易,也比目前的所有调控政策要有效1万倍。
说到未来我国宏观层面的房地产走势,只要政策不再像今天这么神经,能切实的扣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城市化的发展规律,那么就一定是和所有经济健康发展的国家一样,房价一定会持续上涨。我再强调一下,房价上涨不是丑事。它是好事。是地方经济处于正循环中的好事。只要地方的经济在发展、生活环境在改善、各种配套在陆续完善,房价就一定会上涨。投机型城市除外,我对那几个老鼠屎一样的投机型城市充满敌意,极其鄙视。投机泡沫一定要挤干净。
本文到这里算是一个结束。谢谢大家。
日期:2010-12-13 21:04:11
命题作文:说合肥
合肥的GDP大致在2000亿左右的规模,常住人口不少,500万。对于一个省会城市来说,这是一个极差的经济成绩单。这仅仅相当于珠三角三线和四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规模。安徽的其它所谓大城市同样惨烈,芜湖900亿,安庆800亿,马鞍山借资源之便,达到660亿,其它都在600亿以下。这种规模的经济,说明整个安徽都刚脱离温饱线不久,属于还要努力一把才能小康的水平。
这种经济水平较低的省会城市,它自身的能力有限,唯一所能依据是,是其相对于周边几乎是刚刚脱贫的城市而言具有的居住环境优势,从而产生微弱的吸血效应。然而合肥距离南京太近,安徽东部的财富更可能的是被南京吸走,仅有部分安徽西部的穷困城市,才可能被合肥吸血。关键在于,安徽相对富裕的城市,基本上都集中在东部。芜湖、蚌埠、马鞍山等等。西部仅有安庆这一个相对富裕的城市。这样的结果,导致合肥的城市发展几乎只能靠自身造血。
在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安徽的处境更加尴尬。它位于长三角外侧,它要承受整个长三角的吸血效应。它在与长三角的竞争中必定处于无从招架的地步。这使得整个安徽,几乎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这方面安徽的特点类似于江西:在前30年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无所作为。
但是近3年来合肥的经济突然一改颓势。在目前的东部产业升级调整浪潮中,合肥很顺利的承接了从东部发达地区离开的传统工业,实现了比较全面的工业化,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家电、汽车、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布局。这是很牛逼的事。老老实实的承接从长三角迁出的传统工业,认清自己本来落后的现状,不好高骛远的搞什么高科技或者金融中心,这是合肥的牛逼之处。因此,我对合肥的经济前景,非常看好。按照中国城市目前实现工业化的速度,再给它三到五年时间,就能完成工业化,步入居住型城市阶段,从而激发改善型需求入市。
在上述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合肥的房地产市场表现与之完全一致的特征。08年前,合肥的住宅供应面积都在500万平米上下,市场均价都在4000以下,市场低迷,体现出典型的首次置业型初期的特征。从08年之后,随着产业布局的成型,成交面积开始猛增,08年达到700万,09年更是达到1000万平米。今年预计也将达到1000万平米的成交量。成交价格也开始随之上涨,09年底均价达到5500,到今年10月份全市均价达到了6300,3年时间上涨了近60%。
即使考虑到今年狂烈的通货膨胀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内近10%的房价上涨因素,合肥由于本身的城市经济升级而带来的地产升值幅度,也达到了50%。我分析,这种突如其来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的上涨,缘于合肥多年来的楼市低迷,事实上在合肥人中积累了大量的待消耗的财富。这些财富一直在寻找突破口。一旦合肥确实的开始工业化进程,就可以引爆置业需求,引起成交量爆发式增长。并且,在合肥附近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城市房价大涨的市场背景下,合肥人对市场的信心也在增长。这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合肥最近的市场大卖,也是可以解释通的。
说到对未来的预测,只要合肥坚定的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走下去,建设成安徽的工业第一强市,那么合肥的房地产市场就一定会持续的增长下去。目前6500左右的成交均价,对于一个迅猛发展中的省会城市而言,并不算高,算是健康。如果合肥可以在3到5年内完成工业化进程,均价上升到8000以上,也算正常。
说到合肥各区,很有趣的是,合肥各区的价格差异极小,仅有个别区在个别时段出现统计数据上的差异。我认为,这是由于合肥作为一个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配套完善的中心城区。各区之间的生活舒适度其实相差不大。反应到售价上,就无法体现出区域级差。未来合肥各区之间是不是会出现领涨性的区域,要认真研究合肥的城市规划,看哪里被规划为真正的居住新区,并能享受到优先的财政倾斜。我纯粹进行纸面研究的结果,目前“蜀山区”似乎有点这个意思。本人不对这个区域选择承担任何投资建议上的责任。
就此交稿。请审阅。
日期:2010-12-14 15:58:31
说福建——泉州和福州
老实说,我之前完全没想到研究福建的难度有这么大。我估计,由于靠近台湾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福建的政治气氛一贯是趋于保守稳健,不会出现很强的政治上的倾向性,也因此没有哪个福建的东部城市在政治和体制上享受到特别的照顾。结果是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三个鼎立的巨头:泉州、福州和厦门。这可能是某种战备思维的结果: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策安全。在这种宏观发展战略上的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思维指导下,这三个沿海城市各自发展出自身的显著特点,让我颇感趣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