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城市发展的轨迹,寻找房价上升的规律——总结我的地产投资理念》
第3节作者:
蛮族勇士 一线城市早已经完成从工业区向宜居型城市进化的过程,相对于二线城市从2000年初期才开始城市化相比,它们的起步的时间要更早。广州大致在95年左右已经开始城市化的进程,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的城中村改造。到2000年,广州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外移的任务,标志就是位于偏远萝岗地区广州开发区从那一年开始突飞猛进,接收了分散在广州各地的几乎所有零散工业,开发区的领导整天笑得和不拢嘴,却没有意识到这仅仅只是城市化的必然。从2000年之后,广州的主要精力就放在CBD的打造上,这同样是城市化的必然:已完成宜居型城市化进程的一线城市,必须要打造一个核心经济区,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向它汇集的财富的交易需要。(附带说一句,我一直认为,写字楼就是社会财富的交易场所,只不过它的交易比商品零售要稍显隐蔽而已)从2000年至今,广州的城市化进程,就是珠江新城的变身历程。这个历程褒贬不一,批评的声音比表扬的声音多得多。批评者大多举出深圳罗湖和上海浦东的例子,来责备广州市的CBD建设,也就是城市化,速度太慢。站在我的立场上,我认为,一切建设都不能脱离背后的客观经济规律。广州市所汇聚的财富,当它只需要200万平米的写字楼进行交易时,它就只能有目前的建设规模。不同于投机盛行,并定位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深圳和上海,更不用说汇集全国财富的北京,务实的广州,确实只能承载起目前的CBD规模。
日期:2010-12-08 16:17:13
5、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大致遵循着一个相同的轨迹:工业化——居住化——CBD化。绝大多数的城市只能在完成工业化后,进步到宜居型城市。CBD只能在极少数的一线城市打造成功。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其实至今仍然相当之低。要知道我们的改革开放至今也只有30年,工业化的道路走了20年,而房地产行业,因应于城市从工业向居住这种功能转变的需要,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通道。这个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中国大多数完成了工业化的城市,其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完善居住环境,提供更多、更好的住宅,给从工业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各色人等居住。这是大环境,大背景,无可争辩,不容反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补充一个我个人对城市等级的划分方式,一、二、三线城市的区分,用GDP来区分,一般而言,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是1线城市;6000美元以上的,是2线城市;3000美元以上的,是3线城市。之下的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城市。
我们只要打开所有二线城市的总体规划图,基本都可以看到,最重要的规划部分,永远是新城区建设,也就是新的居住区建设。而打开所有三、四线城市的规划图,最重要的规划部分,一定是各色产业园区。而一线城市在规划上就最重视CBD的建设。这是由于它们各自发展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但是,有相当多的城市,无视自己的经济实力,强行试图超越自己的发展阶段,这必然导致悲剧。反面的例子相当多,举不胜举。珠三角的反面典型是江门。在2000年左右,工业化都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强行要打造新城区,结果住宅销售速度极慢,连累了无数房地产公司。那一波开发潮里面,江门把最邻近的佛山的知名地产商全部忽悠了过去,这些地产商全都死在江门,造成的后果就是佛山从此再无本地房地产品牌企业,成为珠三角9城里面唯一一个没有本土地产品牌的城市。这里面的教训很多,很深刻。我认为,最关键,就是当时佛山的地产投资人没有看透江门这个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水平的投资理念,即使不死在江门,也会死在其它地方。
日期:2010-12-08 16:21:53
6、供求关系
关于供求关系的争议很大,因为成交数是可以量化的数字,但需求数极难确定。我自己来说,目前也没有成型的思路。只有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
一般而言,目前各大房地产机构,所采取的供求关系计算模式,是用一手房和二手房的总成交量,与办理了预售登记的一手新增供应量,进行对比。一般而言,在本世纪,全国范围内,新增供应都会被消化干净,开发商极少有卖不出去的房子。考察一个区域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主要是看二手房交易占全部交易量的比例。对珠三角9城来说,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占比最高,09年深圳推出新房428万平米,加上08年金融海啸期间未及售出的新房面积221万平米,一手房总成交量为649万平米,而二手房交易量达到惊人的1400万平米。深圳09年的二手房和一手房的交易量比,达到了惊人的2.16:1。
一般而言,业内普遍接受的原理是:一旦房地产二手房和一手房的交易量,超过1.5:1的程度,那就意味着投机型需求占据了主体地位。在静态上分析的话,每个购买一手房的客户,都卖掉了自己原有的房屋,其中有一半在当年就抛售了这套新买进的住房。这意味着楼市的换手率极高,自住型客户(我们一般认为,自住型客户就是所谓的刚性需求群体,他可能是首次置业,也可能是改善型置业,但必定是自住的。)极少。
与之有着近似表现的,是北京。2009年北京市二手房成交252431套,而一手住宅成交仅为158747套,二手房与一手房的交易比例达到了1.59:1,而09年11月更是达到了1.9:1。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自己所在城市的交易数据,考虑自己所在城市的市场所处阶段。
二手房与一手房的成交量比值在1:1到1.5:1之间时,我们一般认为,是投资性需求占主导。这个时期有部分客户会较为迅速的购进和卖出,但未在整体上形成炒楼的氛围。相关的例子是广州,09年一手房成交量为1125万平米,二手房成交量为1320万平米,二手房与一手房的成交量对比为1.17:1。这表明广州的楼市开始进入投资性需求时代,但在市场表象上,仍会体现出强烈的改善型需求与投资性需求并重的特征。
二手房与一手房的成交量比值在0.5:1到1:1之间时,我们一般认为,是改善型需求占主导地位,在静态上看,大部分客户卖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从而购买第二套房。相关的例子是佛山,2010年前3季度,一手房总成交量大致是480万平米(老实说我对这个官方统计数字存在较大的疑问,相当多的地产中介机构都采用的600万左右的数据,目前姑且用之),二手房总成交量大致是362万平米,二手房和一手房的成交比是0.75:1。对佛山这个人均GDP超过1万的一线富裕城市而言,目前的市场仅仅体现为典型的二线改善型需求的状况,这与其城市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不相符,这表明佛山的市场目前处于典型的洼地状态,上升空间极大。
二手房与一手房的成交量比值在0.5:1以下时,这是以首次置业型客户为主体的市场,市场成交不活跃,换手率较低。这些城市需要慢慢的经营,老实的发展经济,从原始积累做起。不要试图在这种城市炒楼,也不要对这种城市的未来升值抱以太多的期望,除非它们确实能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上,作出成就。
日期:2010-12-08 16:22:59
7、供求关系之二
讨论供求关系的第二个重要方面,在于客户来源分析。客户来源越多,市场的开放程度就越高,需求就越旺盛,市场也就更活跃。一般而言,区域中心型城市,会吸引该区域的所有具有消费力的客户,因为中心城市的生活配套无疑是区域内最完善的,医疗、教育、消费,都是最完美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