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经济学(超越《国富论》和《通论》的经典)》
第10节

作者: 雷大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个很牛逼的意大利移民,叫查尔斯-庞齐,这个人被美国人尊称为和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齐名的三个最伟大的意大利人。庞齐先生的伟大不在于别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帮当时的美国人赚大钱,他发现了一个通过欧洲邮政票据发大财的机会,只要你投资给庞齐先生钱,那么45天内你就可以收50%的回报。投资一万美金,45天后你可以收到5000美金的回报,这可真不是一个一般的回报率。如果庞齐先生只是这么说说也就没人信了,问题是跟着他投资的人真的收到了投资回报,并且返还了本金,看来这是桩相当不错的生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美国佬们在前期确实收到庞齐先生给他们的回报后,真的相信了庞齐先生的魔力,于是,勇敢的把钱投资给庞齐先生。很惭愧,后来再投资给庞齐先生的人,不仅收不到那个高额的投资回报,连本金也收不回来了。

  庞齐先生的骗局很简单,就是把后来投资者的钱,返还给前期投资者,号称是投资某某好项目赚回来的。假若第一批胆子大的人投资了100万美金,第二批投资的人也投资了100万美金,现在有200万了。45天后,只需要返还给第一批人145万就行,自己剩下55万。这样的返还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于是下一批回投资200万、500万。只要后来者不停的投资更多钱进去,而且不一起去拿回本金,骗局可以维系。问题是,不会永远不停的人投资更多钱进去,骗局总是要被拆穿,庞齐先生后来也蹲了大狱。

  庞氏骗局的原理非常简单,但是上当者从来都是层出不穷。害人不浅的传销其实本质上也是庞氏骗局,可是在虚幻的利益梦想面前,有多少人跳入了这个火坑呢?
  庞氏骗局虽然简单,但是如果加上了层层伪装,就很难被人识破了。2008年,举世巨骗麦道夫先生的庞氏骗局被拆穿了,麦先生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经常为慈善组织大量捐款,曾经担任过纳斯达克的主席,想到麦先生的基金那里去投资,100万美金是门槛。可是谁能想到在他华丽而尊贵的伪装下,掩盖的却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不要为伪装所迷惑!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可能都是华丽丽的伪装。在这个伪装下面,有一条潜流,不为人所知,这才是世界真正运行的规律。(这本书会让你发现很多潜流)

日期:2010-11-08 23:49:29

  本书前面谈到了很多通过银行数倍创造货币的原理了。这里我需要介绍两个比率,这两个比率很简单,但是已经是本书里面最难的概念了,以后这本书再也没有什么理解起来需要超过中学毕业水准的难题。
  第一个,叫做存款—准备金比率。这个比率说的是,当你存1000美元到银行以后,银行可以放到到几倍的存款。对银行来说,你存的1000美金,他可以一分钱不贷出去,但是不放贷怎么赚钱,银行必须要放贷的。银行也可以全部都放贷出去,但是如果储户去提款的话,因为内没有钱给,怕是就要被挤兑破产了。对于银行来说,它肯定要找一个既能赚钱,又能保证安全的比率。基本上,算这个比率很简单。如果准备金比率是20%,那么存款---准备金的比就是5。如果准备金比率是10%,那么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10。存款准备金比率是准备金率的倒数。

  第二个,叫做存款-----通货比率。这个比率是银行的存款,和你手里的通货之间的比率。用很简单的小学数学就可以知道。如果你手里的1000美金存了100到银行,手里还剩下900。银行收到100美金后,通货乘数作用,可以放大好几倍。如果银行的准备金比率是20%,那么100美金可以创造5倍的存款,这时银行的存款是500美元。那么存款-----通货比率是5/9。如果准备金比率是10%,那么银行可以创造10的,也就是最早的100美元变成了1000美元存款。此时存款----通货比率是10/9.

  如果你把你1000美金里的500都存到银行里,银行的准备金率是20%,那么银行存款最终变成2500,2500除以你手里剩下的500美元,存款---通货比率就是5。如果银行的准备金比率是10%,最终银行的存款是5000。除以你手中的通货500,倍数就是10了。
  通过上面两个概念,可以很清楚的明白,货币量要放大,可以通过两条路,一条是改变银行的准备金率,准备金率越低,相对于同样的原始存款,银行的创造数倍的存款,也就是创造数倍的货币就越大。另外一条道路就是,越来越多的钱从通货变成银行的原始存款,也就是你留在手里的现金越来越少,存到银行里的越来越多,一旦存到银行里,通过银行的乘数作用,会变成自身数倍的货币

  如果我们搜寻美国的历史,会发现一条很明显的趋势,这条趋势就是银行的准备金比率越来越低,也就是存款---准备金比率越来越高,同样的原始存款,可以创造更多倍数的货币了。除了存款---准备金比率越来越高,存款---通货的比率也越来越高,这也说明人保留在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存到银行的越来越多,存银行有利息啊,对不??

  存款--准备金比率会一直无限的高下去吗?当然不会。
  存款—通货比率会一直无限的高下去吗?当然也不会了。
  总要有个极限吧。
  (不要忘记另外一个问题,有更多的存款,也就是有更多的贷款!)

日期:2010-11-11 21:42:26

  从1987年说起
  (不要忘记我们的问题,都说赚钱,钱从哪里来的呢?)
  美国内战以后,美国政府在1879年正式恢复了金本位,但是要求黄金白银复本位的呼声不绝于耳,直至达到1896年布莱恩竞选总统的高丨潮丨,不过由此开始,形势斗转直下,要求复本位的呼声逐渐衰弱,直至几乎消亡。美国政府也从1900年正式颁布了《金本位制法案》,确立了金本位制在美国的法律地位。我们就从布莱恩的的支持白银计划失败后的第二年---1897年开始谈。

  (高能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根据1897年6月美国的统计数字,美国的高能货币是15.24美元,要想增加这个量,只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在美国新挖掘的金矿,这个时候,矿商可以把新挖出来的黄金按照每盎司20.67美元的的价格送到银行,这个时候银行会发行高能货币。但是这个模式本身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物价持续通货膨胀,超过金矿商的黄金挖掘点,金矿商就不会再挖矿了。第二种模式是持续的出口,赚取黄金。但这个方面也存在问题,就是外国的黄金总数也是有限度的,总不能把人家的黄金都赚来吧,外国的金矿也会挖完的,也存在黄金挖掘点的问题。第三种模式就是银行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然后发行高能货币,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美国货币的发行方式,也是被全世界骂的方式。但是,请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在100年前的美国,政府是讲究预算平衡的,基本不发国债,和平环境下,就算是发国债,过几年也得收回来。没有一个总统敢乱花钱,搞的政府一屁股债。就算美国大萧条最严重,罗斯福“新政”的时候,政府花钱也是靠通过增加税收的办法。所以当时除了南北战争是,政府留下了点债务外,政府每年的预算都是平衡的。除非,发生了战争,这时,政府才会大发国债,银行购买了大量政府债券后,发行高能货币。第四种方式可以忽略不计,那就是老百姓手里还有黄金,但是没有送到银行换成高能货币。这个量不会多,因为黄金存到银行毕竟是有利息的。对,虽然银行可能破产,到1914年不是成立了联邦储备系统吗,这就没风险了,把除了嘴里的大金牙之外的黄金都存到银行还是合适的?今天的人可别想说,黄金不是能保值吗?放在家里不是一样。这想法就错了,现在因为通货膨胀,黄金价格跟着涨,所以黄金保值。100年前,黄金价格可是固定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1897年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比率是5.54,这说明,存到银行1000美元,通过银行的乘数作用,最终能创造5540元的存款。存款------通货比率呢,这个时候的存款通货比率是4.13。这个很容易理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