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经济学(超越《国富论》和《通论》的经典)》
第9节

作者: 雷大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你有1000美元,你所有的钱也只有这1000美元,我们把这1000美元叫做高能货币,你的这1000美元可以全部留在自己手里,也可以全部存到银行里面去。当然,正常情况下你不可能全部都存到银行里面去,你手头必须要留下一部分现金,因为你要买油买面、买酒买盐,我们把留下的这一部分现金叫做通货。这点非常的容易理解,在今天的电子化社会里面,绝大部分人的钱都放在银行里,口袋里往往同时装着通货和银行卡,稍微大点的交易刷卡就行了,但是小的交易比如理发、买烟还是需要通货的。但是,请不要忘记,即使十年前,刷卡交易还不是很普遍,手头的通货占自己总资产的比例还是高的。十年前一个身价过1万的人,他手头的通货可能要2000元,占20%的比例。十年后,他身价过10万了,手头的现金可能有5000元,只占总资产5%的比例。也就是说,随着银行的发展,你手头的通货占比例会越来越少,逐步都存到银行里面。

  在100年前的美国,肯定没有ATM、自助刷卡机、网上银行这些电子交易。所以有1000美金的你,手头的通货相对于总资产来说要保留的比例高一点,100年前的数据是,至少要50%,也就是500美元。之所以比例如此之高,除了电子化交易这个因素外,还要考虑到交通、支票、本票、汇票等便利因素,都不可能和今天比。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的银行和今天中国都是大银行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银行很大,除了中农中建交几大巨无霸,其他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也是超级牛,最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也都资本雄厚。可是,美国的银行不一样,美国人讲究权力制衡,崇尚自由,担心大的企业不受控制,尤其是银行。美国人的口号是“我们要自由的开办银行”,但不能容忍巨无霸银行。所以美国的银行都是小不点,我们在中国的城市里面找一家银行的营业部,那在美国就是一个独立核算和运营的法人银行了。

  美国的银行分为“国民银行” 和“州立银行”。“国民银行”依照联邦法律登记注册, 根据 1864 年的《国民银行法》由财政部所属的货币监理局(OCC) 监管。“州立银行”依照各州法律登记注册, 接受各州政府的银行监管机构监管。美国的国民银行不得跨州设立分支行。大约有1/3的州允许州立银行在其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有1/3的州只允许州立银行在其所在的州内设立分支银行;其余的1/3的州根本不允许银行设立分支银行。这一单一银行体制在各国金融业中是独具特色的。根据最初的法律规定:6000人以下的小城镇中,国民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为50000美元;6000到50000人的城市,为100000美元;人口超过50000的城市,为200000美元。而州立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往往只需要10000美元。在1933年初,在经历了3年多大萧条冲击,近4000家银行倒闭后,还有约17800家银行,当时山姆大叔全国才1.3亿人。(很可惜,手头没有美国每年的银行数量,不知道谁能帮忙搞一下,我手头有美国银行史,但是英文版,老雷看不懂啊)

  银行收到了存款肯定是放贷,手里只留下少量的准备金,但是一旦贷款出现问题,容易付不出给储户的钱,此时就会被挤兑、破产。还有很多“野鸡银行”,开在人迹罕、交通不便的荒野,要么发行没有黄金做准备的钞票,要么收到储户的存款后携款潜逃。一旦出现了个别“坏”银行的挤兑或者倒闭,往往牵连到“好”银行,因为好银行虽然到期能收回放出去的贷款,可是不到期的话,手头也只有少量的准备金,一旦客户挤兑,也会破产。此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金融危机就出现了。最为严重的银行业危机发生在1873年、1884年、1890年和1893年。当时,银行破产、挤兑,以及对更多银行破产的广泛恐惧引发了银行业危机。随着1907年银行业危机的又一次爆发,对银行业体系的不满最终达到极点。那次危机重演了早期的现象,包括中止提现。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促成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成立。

  最惨的事情是,从1837年到1914年,美国是没有中央银行的,也就是一旦出现危机,很难有真正的负责人来管理、协调、救助。就算1914年建立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开始也不能算是中央银行,它只是2000多家私营银行凑了股份组成立的互助协会。不过,这个互助协会,由于政府参与了进去,的确是让大家误以为它非常可靠了,误解了它的本质,甚至以为它就是中央银行。

  银行有风险,存款需谨慎。正如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一样,只听说入市的股民越来越多,没听说几个从此不炒股的人。无惧银行风险,大家还是愿意去存款,为啥,因为存款有利息啊。
  这个时候,你会把你的1000美元存多少到银行呢?
  我认为,你会逐步的把你的钱存到银行里面去,留在手里的现金占比越来越少,存到银行里的越来越多。从存100元开始,逐步把你近50%的资产都存进去。
  从1897年关于货币本位的论战消停后,美国一直处于难得的和平发展期,1907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是在摩根等哥们的帮助下,有惊无险的度过过去了。 期间参与了一战,站到了老对头英国一边,可那次战争美国才牺牲了11万稍多的人,相对于1.1亿的庞大人口,几乎算一场小战役,而大发的战争财却不是个小数目,美国也从一个纯债务人,变成了债权人。和平稳定的形势,强大的工农业生产能力,战争中发的战争财,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都会增强人民对经济的信心,对银行的信心,对赚钱的信心。这里不包括对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担忧,因为几乎没有人关心钱是从哪里来的。(2010的中国人,不是也刚刚明白人民币是根据外汇储备印刷的吗?从2005年就说房要看跌,一直看到2010,可是房价不停的涨,这需要有钱,从来没有人想过钱从哪里来)。

  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很小心的存100美元到银行里,银行也会很小心的只贷款出去50元,也算是银行的准备金率为50%,银行的货币乘数只有2,这时候你手里有900元,存上的100元通过货币创造,变成了200元,于是总共有1100的总货币了。我还是把你手中的现金叫做通货,银行自己保留下的准备金叫做库存现金(后面会分为啥准备金和库存现金不一样),1100的美元叫做总货币量。由于形势的一直走好。无论是你,还是银行,胆子都大了。你会逐渐的存200、300美金到银行,而银行保留的准备金不再是50%,而是保留下40%、30%、直至8%。当你把能存款的500美金都存进去(剩下500是必须留用的),而银行也把自己保留的准备金为8%的时候,你手头的通货剩下500,存在银行里面的500通过货币乘数,变成了500/8%=6250元,6250+500=6750元,这是总货币量。

  最早你手头的1000美元变成了6750美元,此时不能扩大了。因为你手头的500美元是必须保存的,无法再存入银行扩张,而银行保留下的8%也不能再低了,已经低到了准备金的极限。
  这里说一下库存现金和准备金的区别,没有美联储的时候,每个银行必须的准备金也就是库存现金,有了美联储之后,只要少量的库存现金,大部分的准备金放到美联储就行,只有个别突然情况,有人来提款,库存现金不够,就再从美联储取款,如果还不够,就从美联储借款,谁让你是联邦储备体系呢!成立你的目的就是我们没钱的时候你做最后贷款人。

  除了黄金挖掘点,我还自创了一个名词,叫做最后付款人。最后贷款人和最后付款人是有区别的。最后贷款人贷给你的钱你要还。最后付款人付给你的钱,就是你自己的了。这两个名词在后面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重要,也是反驳弗里德曼当年对美联储的指责所必须的。

日期:2010-11-08 23:20:10

  庞氏骗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