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帝国向外之前,印度便已与其他国家进行了航贸。不过,随着罗马人关于地理知识和季风知识的增长并且接管和开通红海后,印度的港口才急剧增加。实际上,基督纪元的头两世纪正是印度西部和罗马间贸易发展壮大阶段。贸易增长要得益于奥古斯都时期(公元前63年9月23日至公元14年8月19日)所营造的相对和平的氛围。考古学家根据一些手工制品和古代文学记录,认为在这段时期古代印度西部和罗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商业联系。
日期:2012-01-31 21:55:29
一些航海记录中经常会提及西印度海域,比如厄立特里亚航海记(the Periplus Maris Erythraei)。这片海域因澎湃潮汐、凶猛的海浪以及遍布的暗礁所为人所知。尽管大多数船只为了避免船难而试着绕开该海域,但仍然有不少的船只被漩涡吞没。对于来往的船只来说,缺乏在大洋航线的经验是十分危险的,海浪卷起船锚并很快将其弄断,甚至将整艘船都弄翻,最终导致沉船。海难频繁发生,人们曾在贝特达尔瓦卡(Bet Dwarka),也就是位于卡奇湾内的一座岛屿附近,发现过一些石质锚。根据对所发现的锚的数量以及大量的手工年代的鉴定表明,在基督纪元的早些世纪,印度和罗马之间的贸易和商业往来相当频繁。
在如此狭窄且条件恶劣的航道上航线,需要引航船来引航入港。因而在航道的入口处往往都会有大船来引航,这些船被称为trappaga and cotymba,这类的船适合于沿海的航行。
自1983年起,考古学家就在贝特达尔瓦卡岛上进行陆上和海上考察。贝特达尔瓦卡岛周边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并不能妨碍其和其他的港口成为重要的贸易口岸。根据拉丁史料记载,罗马从印度引进了老虎、犀牛、蟒蛇等组成马戏团作巡回展出。《厄立特里亚航海记》记载:罗马的贵妇戴着印度出产的珍珠,使用印度的草药、香料,将芝麻油和糖作为食物的调料,当时罗马的衣服流行靛蓝色,黑檀家具成为一种时尚。罗马也引进酸橙、桃子以及各种水果作为药用,显然当然西印度通过交易获得了大量的罗马金币。
除了贸易带来巨大的财富外,航贸也促进了印度的造船业,这些可以通过被考古人员挖掘出的罗马钱币上的图案得到印证,其中的一枚钱币上描述了两艘有桅的印度船,从其他的文字记录中也可以看出,印度的航海业也因同罗马贸易而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印度挖掘出的银币也表明在公元1-2世纪罗马印度不仅保持的稳定的航贸,陆运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然根据考古显示罗马印度之间的贸易在三世纪中止了,航路因而也停止营运。
日期:2012-02-02 19:37:38
四、贸易港口
1、埃及贸易港
东方贸易中主要的三大港口是:阿尔西诺伊Arsinoe、贝伦尼斯Berenice(也译为贝仑尼塞)和米奥斯贺而莫斯Myos Hormos。阿尔西诺伊港是早期的贸易中心之一,但不久便被地理位置更优越的米奥斯贺而莫斯港和贝伦尼斯港取代。
托勒密王朝利用亚历山大港的战略性地位确保同印度的贸易往来。到东方的贸易之路最早由阿尔西诺伊港(即今天的苏伊士港)开始。从非洲东部运来的商品也这三大港口卸货。罗马人疏通了从尼罗河到阿尔西诺伊港口中心的运河。这是罗马政府为其航贸做出的努力之一。
阿尔西诺伊的地位随后渐渐被日益崛起的贝伦尼斯所取代。相比船只到达贝伦尼斯港而言,苏伊士湾盛行的北风使得船很难向阿尔西诺伊—Clysma之类的北部港口航行。不仅仅是苏伊士吹来的北风,还有如浅水湾、礁石及危险的洋流等使得船只北航困难重重。
米奥斯贺而莫斯和贝伦尼斯是古代重要的贸易口岸,最早使用这两个港口的可能是埃及法老时期和托勒密王朝时期的商人。
2、印度贸易港
在印度,印—罗贸易的主要的中心港口有、印度河的巴巴里贡(Barbaricon现巴基斯坦卡拉奇)、坎贝湾的婆卢羯车(Barygaza)和马拉巴海岸的穆泽里斯(Muziris)以及位于印度南端的阿里卡梅度和内陆城市Kodumanal。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中描述了希腊罗马商人在巴巴里伽姆卖“质地轻薄的服装,提花的亚麻布,黄玉,珊瑚,苏合香脂,乳香,玻璃器皿,金、银盘子以及少量的酒”,来交换“木香,芳香树胶,枸杞,甘松香,绿松石,青金石,棉布,绢丝和靛青”。在巴里加沙,他们则会购买小麦,米,芝麻油,棉和布。
在印度赛人族西总督纳哈帕纳(Nahapana)的掌管下,婆卢羯车港的贸易一度是非常繁荣的。在《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中也有较多的篇幅描述在这个港口的贸易。
穆泽里斯港是一个失落的港口,大概位于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Kerala,曾经一度是凯拉Chera帝国同罗马帝国交易的中心),《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也有不少关于希腊海员在穆泽里斯港进行交易的记录。
阿里卡梅度港, 《厄立特里亚航海记》六十章曾提到一个叫Poduke 的贸易市场,据G.W.B.亨廷福德(航海记的翻译者)推测有可能是泰米尔纳德邦(马德拉斯邦)的阿里卡梅度,据现在的庞第皆瑞Pondicherry两公里的地方。亨廷福德进一步点出1937年在这里发现的意大利陶器以及1944-1949年出土的罗马文物表面,阿里卡梅度在公元一世纪的前50年是印度从罗马进口货物的集散地。
五、罗马同印度航贸的没落
随着罗马波斯战争的进行,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领土被波斯萨珊王朝的霍斯劳二世占领,当然拜占庭在赫勒克留皇帝的率领下于628年重夺领地。当阿拉伯人在阿慕尔伊本阿斯领导下攻占了埃及领域(时间为639年或640年)标致着伊斯兰人政府埃及世界的开始。亚历山大港至此没落。贸易量下降,泰米尔帝国开始调整贸易对象—东南亚诸国,在贸易过程中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对古罗马的影响。
公元15世纪(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土耳其人切断欧亚的贸易道路使得香料等进口困难促使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日期:2012-02-04 10:44:51
古希腊航海与贸易
古代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
(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9世纪);
(3)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
(4)古典时代(公元前5— 4世纪中期);
(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4年)。
一、爱琴文明之前的贸易
古希腊人在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分布于希腊本土和爱琴海诸岛,最早的时间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的遗址有马其顿的新尼可米底亚、色萨利的塞斯克罗和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等。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驯养绵羊、山羊、猪等家畜,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农业技术大概从西亚通过小亚半岛由海陆两方面传来,可能伴以农业移民。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缺乏坚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处居民多以黑曜石制造具有较锋利边缘的石器,而黑曜石只产于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米洛斯岛。这说明早在公元前6000—7000年间,爱琴海上就开始了互通有无的往来。
二、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的航海与贸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