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GDP》
第16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通过上面两组重要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仅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目前阶段的中国虽然在向现代工商文明社会迈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看依然是个非常落后的前工业化国家。再考虑到整个中国社会残存的农耕文明色彩浓厚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观念,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升级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恰如古典农耕文明国家和商业文明国家的显著区别一样,今天一个国家如果真实的非农就业率低于80%,二、三产业的比重未占到GDP比重的90%以上,坦率说是没有资格跻身现代工商文明国家俱乐部的,更遑论“世界工厂”的名头和“大国崛起”的盛誉。实际上,“工业化”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是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课题,中国是成色十足、如假包换的低度开发国家。


日期:2010-08-06 09:05:55

  【三大产业】
  产业分类也有若干种方法,有按照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体系划分的,有分为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品资料部类的,有按照生产要素的相对密集度将产业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哥一般建议还是按照国际主流的三大产业标准来认识最妥当。
  第一产业通常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或产品的产业部门,包括农、林、牧、渔、狩猎、采集、采矿、采石,多属于人类最古老的行当。中国政府习惯将采矿业划入第二产业,也有一定道理。
  第二产业泛指通过对原材料或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处理或改造,为社会提供有形商品的产业部门,制造业是其核心。
  第三产业则专指提供非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部门,又名服务业。

  第一产业的发展曾经在人类历史上扮演过无比重要的角色,至今仍然部分承担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的功能,特别是粮食及食品生产。第二产业则自古属于最富于活力和灵气的产业部门,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智慧、技能、创造性、想象力和组织性等人类文明的结晶。第三产业则为人和社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中国有句老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非常形象而精准地把握了三大产业的特征。


日期:2010-08-06 09:12:08

  产业的发展是渐进而有规律的,时至今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越了工业革命以来曾经独领风骚、风光无比的工业或者制造业,中国目前也在致力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是哥需要提醒中国人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其实至少在未来数十年间最需要全力以赴发展的一定是制造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不应将主要发展课题定位为更时尚的第三产业,当然这不意味着忽视产业均衡和第三产业的进步。

  工业或制造业一般而言具有区别于第一产业或服务业的重要特征。
  以农业为例,第一产业的发展通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或者说多数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赖性极强,产能的扩张往往在一定时期和特定技术条件下存在瓶颈限制。而且传统第一产业的生产方式是组织性最差的,这种缺陷直到近现代才有所改观。
  工业文明前以农业为基柱,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生产手段的社会可谓标准的古典农耕文明社会,农业社会人通常具有有别于工人或商人的心理特征和思考行为模式。

日期:2010-08-06 09:19:07

  各国学者多数都公认古代中国从世界范围来看是个农业文明充分发育且高度发达的美丽国度,中华古典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绚烂的奇葩异卉之一;但也都确定这个文明古国因历史沿革缺乏优良的工商传统,古典中华农耕文明的演化升级也是相对静止和停滞的。
  充分发展的农业文明、绝对专制的皇朝、亚欧大陆东端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帝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态,在这种生存环境下(约两千年)代代薪火相传的中国人在国民特性方面形成了大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很多中国国民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依然停滞在农耕时代或者残留有严重的农业社会人成分。
  现代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古典农业社会通常是典型的封闭、内敛与保守,重感性经验、轻理性思辩的社会。农民通常淳朴、自然地重视亲情与友谊但罕见从更广阔的视野和高度关注和审视人际关系;农业社会人热爱自然、歌颂山川四季却绝少对其内在奥秘感兴趣;务农者善良、温顺然而却合作性、纪律性往往最差;农业发达国度的民众普遍勤劳节俭但通常最大的理想却是成为食利地主阶层(和自耕农阶层对比)去剥削别人,哪怕是作为文化政治精英的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多数成员也难脱求田问舍、鄙薄体力劳动的集体性认识缺陷。由于这些思想和行为的特征,中国农民(甚至多数中国人)往往被贴上短视自私与粗鲁无知的标签。


日期:2010-08-06 09:23:12

  坦率而言这些国民性的遗憾并非中国农民或中国人的错误。回顾历史是数千年一辈辈祖先劳作模式和生活习惯的烙印,哪怕堪称古典农耕时代世界农业性文化之佼佼者的儒家文化极力说教和矫正也摆脱不掉(儒家文化本身也有自己的严重缺陷);正视现实则是中国社会现代教育不够普及和教育内容存在重大缺陷的恶果,而这种民族基因和文化传统的缺陷本来可以通过普及现代教育予以修正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者强。当代中国人在考虑国家进步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特性,实际上新中国的顺利成立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很好地意识到农民的特性并设计了优良的方案。
  现实的积极态度是,当代中国人不能歧视农民,更不能忽视对国民特别是居住在传统农村和落后地区的群体的文化素质教育,帮助大家一起摆脱一些负面的农耕文明元素,这样中国才能不背着沉重的传统包袱轻装上阵。

日期:2010-08-06 09:32:40

  工业的重要性,以中国人自豪的朝鲜战争为例,美国军方宣称这是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发生的一场错误战争。本书因主题是经济,暂不谈对这场战争的政治军事背景和意义的认识,不讨论双方军事得失,但一个非常显明的事实是:如果没有前苏联军事工业体系的支撑和苏维埃政权的强力援助,新中国以自己的国民经济基础和工业体系根本不可能从事这场长达近三年的现代战争,换句话说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与二战后最强大的国家进行的不分胜负的战场对话,实际上是集中、苏两国之力完成的,假如失去了外力的援助,当年中国根本没有参战的资格和资本。后来秘密的援越抗美战争本质上也是类似的情况,只是规模小得多,另外有部分装备中国可以自行组织制造。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现代中国由于工业文明基础薄弱而长期衰弱到对外战争完全依靠友好国家来提供武器,冷静思考这个问题时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悲哀和文明危险的征兆。

日期:2010-08-06 09:53:2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