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GDP》
第15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05 11:33:30

  首先是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比重和规模占GDP的份额过大过高,现阶段中国经济严重失衡的一大表现就在这里。这种非常规亚健康经济状态的出现,内因是中国多年来奉行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的积累效应,外因则是二十世纪末期和本世纪初波涛汹涌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为跨利在中国进行的强力经济布局与扩张。中国对外开放和外资进入中国本是推动中国经济前进和繁荣的正面因素,遗憾的是中国人并未能利用这个绝佳的机会对相关国民经济基础和有关行政、经济制度予以改良和完善,经济结构升级也未能及时部署,发展思路未调整成更高效强劲的模式,一味固守粗放型的规模化经营战略而未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才导致今天的瓶颈和困惑。

  第二点更明显,尽管中国宣传部门和部分浅薄浮躁的国民鼓噪中国是当今的“世界工厂”,实际上哥不说内行人也都知道中国不过是“世界工场”,充其量是个国家化的国际组装车间。昔年大不列颠帝国曾以“世界工厂”的名头享誉全球,中国人可以回顾下历史,看看那个年代的英国人在向全世界输出些什么?那些机器、设备、战舰和民用消费品是谁发明、设计和销售往世界各地?世界工厂的巨大赢利又落入了哪家的口袋?而所谓的“中国版世界工厂”又有几何产品的设计是出自中国人之手?最终销售环节把握在何许人手中?钱被谁赚了?这种洋相最好不要再出了,哥这种不苟言笑的性格都被这则冷笑话给雷到了!


日期:2010-08-05 11:36:07

  第三,近二十年中国国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发展,中立的观察家均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繁荣固然得益于总体社会生产效率的长足进步和相关商品品质的提升,但中国沿海地区低端制造业的核心出口优势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低人权、近乎为零的社会福利保障和透支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是难以长期维系的不可持续的恶劣模式。就是说让部分中国人和经济学者自豪的所谓出口奇迹完全是立足于古老的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而非优良的现代国际竞争样板。

  世界已经全面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均以教育和科技进步为推动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主导引擎,而中国相关人等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依然徜徉在十九世纪初期,甚至不乏前高级对外商务官员和所谓大腕经济学者公开在电视和媒体上宣扬中国必须如此,还要再坚持这种对外贸易模式至少几十年,哥都为中国人感到羞愧和担忧。在哥看来,这些连比较成本和竞争的区别都分不清楚的专家和教授,不是满腹稻草的水货也是学艺不精的半吊子伪学者,而这些人居然能堂而皇之成为一个泱泱大国的精英指点经济发展实在是令人沮丧和困惑!

  近现代世界,一流的文明体输出资本、技术和价值观,中流的文明体输出制成品和终级劳务,末流的文明体输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目前已挤身入中流行列,比从前堪称进步;但任重道远,要想成为受人尊敬的真正有影响力的世界经济大国,中国人加油!
  关于对外贸易话题暂时哥先点到为止,第七章我们再就国际贸易领域展开充分研究和讨论。

日期:2010-08-06 08:52:30

  【社会形态】
  如何来断定一个社会或者经济体乃至某个世界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理论虽然五花八门却总难以让人满意。有简单的自然社会与商品社会的说法,有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五段论学说,有以人的发展状况为依据的“三分法”理论,有以经济活动内容为主来判断的农业社会、商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有以技术和文明发展水平做标志的古典农耕文明、古典工商文明和现代文明,有当今参考社会富裕区别的发展型社会和发达型社会,还有索性按照政治特点来划分的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论断。

  哥以为,要相对准确、全面地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通常应考虑政治、经济和技术三重因素。因为技术的优劣往往体现为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简化一些,围绕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或者说社会制度与技术水平来判定其社会形态基本不离谱。
  政治角度主要考虑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制度、规则及运转模式为哪种利益群体来服务;而技术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于这两个基本观察点,人类历史迄今存在的各种社会与国家模式都可以对号入座。
  观察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政治发展水平一目了然,有专制型、精英型、民主型的社会,未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可能还会诞生超级民主公正型的社会。

日期:2010-08-06 08:56:02

  以经济或技术发展水平来界定,世界各地的人们包括学术界虽然在原则上有共识却在细节上存在分歧。中国目前属于什么阶段?哥建议大家从下面的角度来思考:
  有两个基本经济指标可以明确地反映出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1、国民就业结构中的非农就业率水平,2、GDP中的产业权重比例。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和各国的相关研究报告和统计公告表明:目前成熟经济体国家普遍的非农从业人员比例多超过90%,美、德、英三国的比例均超过97%,法国、日本大致为95%,韩国为接近92%,中国台湾的水准与韩国接近。再看其它一些典型国家:转型中的俄罗斯非农就业比例近年来回升到94%,土耳其的非农就业比例超过了70%,经济稳步前进的巴西为80%,目前失业情况严重的南非也有超过85%的劳动者在非农业部门就业,古老而落后的埃及非农部门可提供大体2/3的就业机会。中国的现实是非农就业人口比例约为50%--56%(官方统计口径不一致),和印度46%的非农就业水平相比算是半斤对八两。

  经济发达国家的年度GDP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权重普遍高于95%,大致与非农就业数据一致。全球第一农业大国美国的农业产值比重约为2%;畜牧业和园艺业非常发达的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输出国荷兰(个别年份超过法国,位居世界第二),其农牧类产值占GDP比重不超过4%;法国的农业产值比重也不超过3%。俄罗斯目前的农业产值大体为7%,土耳其18%,巴西约10%,南非多年徘徊在2%--4%水平,埃及一般保持15%--18%,印度近年下降到20%水准。中国一般不直接公布农业的产值(公布相关主要产品的产量),但根据最近若干年份政府宣布的统计数据,有研究机构测算出农业产值占GDP的份额在16%--17%的水平。


日期:2010-08-06 08:59:54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