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GDP》
第2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现代工商文明模式、自由民主政体为目标的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华夏国民大革命的成果由于机缘巧合最后异化为党国,虽然结局不尽人意,却也多少算是一种进化和进步。而且冷静来分析,党国这种过渡形式的出现和存在也有其历史背景和条件,大体可说是必然的一个程序,而真正意义的民国时代之到来也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未来趋势。

  李中堂以远东大帝国宰辅身份出访西洋各国,开二千年皇朝历史之先河,也反映了古典中华农耕文明的衰落,拉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中堂大人目睹西洋文明之强盛昌明,知其实却未必能通其理,所以责备李鸿章卖国或者说满清误国实属荒唐无理的苛责古人。实际上自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祥于英格兰,因距离西欧太远、文明属性迥异、一向缺乏压力而独大东亚的中国并不必然会受益于国际文明扩散和技术交流而跟进,这些制约因素多属于自然地理、传播技术、社会传统和民族心理的范畴,和中国当年的当权者是什么民族关系不大。而工业文明的财富创造能力和进化效率之远高于古典农耕文明或者古典商业文明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常识,也就是说命中注定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古典中华社会必将在某一个时点败给更强壮而富有活力的工业文明,上帝选择了满清帝国和不列颠帝国对决、选择鸦片贸易纠纷为导火锁是必然中的偶然。

  与普通中国人通常认识相反的是,满清政府能够部署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倒确实是识时务的一种积极态度,当然它的立足点是保满清而未必是强中华。

日期:2010-08-02 23:25:56

  由于满清皇朝自身革命或者说变法的不彻底,大张旗鼓地对中国的国民意识和文化改造更是谈不上,这种社会革命的失败和令人失望是难以避免的。于是便有了中国国民党人的主导辛亥革命和新建国运动,而以反帝、反殖民、反封建为目标的大革命运动也受到了当年多数进步中国人的支持和踊跃参与。以孙中山、蒋中正、毛润之、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或者革命领袖(不是本朝常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概念,认为蒋委员长是反革命的观点不用解释大家也都理解是政治斗争、党同伐异的产物,客观而厚道地说推动落后的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模式迈进的政坛实权人物就是革命家,而阻挠中国进步、主张故步自封的才是反革命,尽管今天的人们对“革命”这个词汇已经相当陌生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点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必然受其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当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中国是积贫积弱的标准落后农耕文明国家,人心混乱不一、社会贫富悬殊,内部大一统皇朝一倒立马就一盘散沙,地方割据势力各有自己的想法;对外中国则面临世界列强的经济掠夺和利益觊觎,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对我们的领土和资源垂涎三尺。当年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大事件是苏俄的十月革命,革命后的布尔什维克党国击退了列强的干预,普通工农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毋庸讳言,革命后从前的沙俄权贵、资本家和富农命运极惨,拒绝拥护和支持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知识精英则遭到大面积的政治迫害。),国力也走上了上升空间。一来有苏俄革命的示范效应,二来靠组织会社、政党为核心来发动大众革命运动的孙总理、毛主席都深悉组织化的力量,尝到了组织的甜头,所以孙总理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革命三部曲,毛主席则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殊途同归,都以建立政党主宰社会生活和国家命运的党国为己任和目标,并自我坚信和宣称代表了中国国民的利益,是革命的坚强核心力量。坦率说,个人始终以为党国虽然是个被事实证明极易变质和糟糕透顶的东西,但在中国社会的发展里程上有其逻辑合理性,而且在其健康上进的阶段确实也为中国社会大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当然它在体制和立意上的缺陷必然导致它迟早会堕落而天憎人怨。前党国不到三十年就被刷新了,后党国运行了六十年后今天也疲态尽现。


日期:2010-08-02 23:28:07

  中国社会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根本问题在于构成民族特性的历史文化。众所周知,秦朝以后至大革命伊始的中国历史模式主流公式简化起来就是“古典农耕文明+中央集权+超级大帝国”,在这种模式下生活了近两千年的中国人骨子里和文化基因上深深的烙下了相关印记。比如中国人的感性文化特征、普遍勤劳但自私的特点是标准的充分发展的农业社会人的特色,中国执政党习惯性地自视甚高、妄自尊大而所谓民主党往往奴颜婢色、卖身投靠是皇朝政治文化的某种残余折射,部分同胞莫名其妙的文明优越感、难以动摇的大国意识实质上根植于皇朝时代的远东巨无霸帝国对周边弱势文明体的绝对优势。这些历史赋予中国国民的特色部分非常优秀,需要我们坚持并传承下去;部分以现代工商文明社会的标准来衡量则显然非常落伍,而且妨碍中国人和中国的进步。

  革命先辈们不乏大量高明者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张之洞总督的《劝学篇》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革命观点,所以胡适先生主张“全盘西化”的进步路线,所以五四青年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所以有蒋委员长倡导的“新生活运动”(老蒋的这个东西实际上掺杂了些私货)。更为震世骇俗的是雄才大略的毛爷基于同样基本判断于1966年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文革是什么?意图何在?解释太多了。清洗异己、党内权力斗争这些阴谋论我不关心,我只知道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的本质是左倾思潮主导下的中国文化革命,是标准的“无产阶级”式的文化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斗私批修”,宣扬不太符合人性的绝对主义的大公无私论,强调的是纯洁意识形态,手段是运动和斗争。

日期:2010-08-02 23:30:42

  中国社会要前进必须进行一场“文化大革命”,或者是大家说的“中国版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意识和思想上扫除桎梏中华民族、妨碍社会进步的负面传统文化枷锁,这点个人完全举双手赞同。但是左派的朋友们请勿气恼,至少我个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左倾文化革命。原因很简单,不说其它的多余话,文化的主要优秀特性之一就是追求多元化,就是包容精神。健康的中国文化革命是尽量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民族的我们本来就具备),借以改造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力量,提高中国人的文明修养和高雅气质,从而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而以清洗异质文化、不同思想、纯洁意识形态为目标的文化革命怎么解释都难脱反文化之嫌。

  何谓文化?大家总把“文化”挂在嘴头上却很少有人能明确回答文化的概念本义,甚至多数中文词典都把这个基本概念没有解释得让人信服。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抛开历史学里“文化”的专有概念,个人以为所谓文化的本质乃不是出自自然本能、需要专门学习才能隔代传承或在不同个体间扩散的知识和经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