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入职表格的时候有些紧张。俺从小各门功课均是优秀,但是,唯一的缺陷是写字。而且,总是容易写错。为此没少挨父亲的责骂。公司的空调开得很足,但是填完表格,脑门子上竟然冒出了细细的白茅汗。其间,还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因为不会发传真,我把自己的offer letter交给了前台的小姑娘去帮我发了。胖胖的行政助理很严肃的跟我说,这属于个人的机密文件,是绝对不可以给别人看到的。然后她不无羡慕的说,你的job grade和salary蛮高的呢。
我的直接上司是9:20左右到达公司的。就是最后一次面试的时候,坐在北京的老板旁边的那个白净的书生。他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他先把我介绍给了team的每一个成员,又带着我去拜访每一个team leader。我堆上满脸的笑容,机器人一样的随他摆布。半小时下来,觉得自己的笑神经都要麻木了。
说真的,这个公司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的好。同事自己随和而亲切,老板也没有老板的架子。人员构成非常年轻。我那时不到30岁,在公司里面竟然是“老”人了。这是把“以人为本”理念带入中国的企业,公司的同事们,在第一天就很好的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当时真的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首先新奇的是雀巢咖啡、果珍可以随便喝。(话是这样说,我在公司的10年间,喝这个免费咖啡的次数还不到10次)在我以前单位视为珍宝的A4打印纸,更是可以随意的使用。我甚至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小伙子打印了厚厚的一摞文件,只是因为其中有了点小错误而重新打印;浪费了一大摞的纸。
唯一的遗憾就是发给我的手机是丑陋的2110。说丑陋确实有些冤枉2110。其实2110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数字手机,如果配上薄电池的时候。遗憾的是,薄电池太不经用了,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是配的加厚的电池。于是漂亮经典的2110,在实用主义的桎梏下,变得丑陋了。
接下来的3天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租房子,开工资帐户,个人养老金公积金帐户转移,人事档案转移。电脑和个人的网络account还没有申请下来。往往国际化的公司,办事效率并不一定很高。呵呵。
第四天,我生平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我虽然是个普通的工程师,但是还是享受了专车送往机场的待遇。公司对员工很仁厚,只要是在省内的出差,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的员工,一律派专车全程陪同,而且配有专门的司机。第一次坐飞机,我特意要了一个靠窗边的位置。飞机腾空而起的瞬间,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这次人生的抉择。国营单位就如同那坚实的大地,平凡厚实而普通。S公司就有些像这架飞机,绚烂辉煌却难免短暂。
这次去北京,参加的是一个team building培训。地点在司马台古长城脚下,为期三天,每天的培训费是1500USD。回想起面试我的人事主管说的话,‘我们不在乎你是否已经具备有专业技能,只要你是符合我们要求的人,我们就会花大力气,把你培养成为专家’。此话确实不假。培训主题是“I will not complaint!”,主要是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核心意思是“方法总会比困难多,抱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它有些类似于现在流行的拓展训练。在10年前,这都还是些新鲜事物,至少对我来说是初次接触。
老板的5000USD没有白花(没有计算错,4500只是培训费用,机票,酒店,住宿还是要花钱的)。从那时到现在的10年中,我很少在团队中抱怨什么。而且,只要向老板提出问题的话,一定要附上自己的解决方案。换言之,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有解决方案的事情,千万不要去向老板汇报。这里不是说要你掩盖事情,而是说如果在你负责的领域出现了问题,需要得到上级的支持的时候,你一定要这样做:
1:把问题搞清楚,尤其把问题的产生根源和影响范围、后果分析清楚。
2: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建议。这个领域是你负责的,你最清楚它的情况,你是最好的方案提供者。如果这个你都做不到,老板要你何用?
等我后来成为manager的时候,我越发的感受到这种做法的重要性也必要性。如何向老板提出问题,不仅是一个工作能力的问题,更是一个工作态度的问题。在态度决定一切的职业场上,这一点对你来说非常重要。
培训中也一些花絮,比如第一次在睡袋中睡觉就遇到了下雨。还好,那个睡袋有防雨功能。没有被淋个透心凉。呵呵。
公司给我指派了tutor,一位比我早两年进入公司的“老”工程师。说“老”是因为他比我还要小几岁,却已经成为小有造诣的工程师了。他是个很聪明的人,而且特别的敬业和仔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都是我学习的标杆。而且在进入公司的第7年,正是因为他给我带来了事业的转机。
我们这个专业的工程师上手很难,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成为独立工作的工程师,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由于国内的该专业工程师严重不足,公司花重金从国外聘请了外籍专家来工作,在我们一个省,就有4位之多,后来又陆续增加到了8位。
最初的新鲜劲过去以后,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和培训。基本上每个月要去北京培训2次,如此大密度的培训,并不是填鸭式的教育。在实习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老板和tutor跟我一起讨论了我个人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点,再据此制定了半年的个人发展计划(short term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和长期的个人发展计划(long term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所有一年内的培训课程,都是在这个时候制定的,而且每半年更新一次。除了new commer induction day之外,其余的培训基本上都是10个人以内的小班制。上的课除了专业技术课之外,还有教授如何管理时间的,如何给客户作presentation的,如何与人沟通的,如何处理客户关系的,甚至还有如何做excel表格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感觉上就是公司希望把你培养成为一个各个方面职业素养都很出色的专业人士。从而让个人跟公司一起发展。那时候的S公司,如同早上8,9点钟的太阳,处于事业的起飞阶段,业务和雇员都在迅速的发展之中。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跟刚刚参加工作或即将参加工作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感受了。关于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文章和书籍浩如烟海,在天涯职业论坛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述。LZ秃笔一支,自然不敢冒昧。不过每当想起这次职业的选择,侥幸之余,感慨颇多。
说侥幸,是因为我当初选择这个公司的时候,其实对S公司并不是非常的了解。甚至对我要应聘的职位,也是很茫然的。对于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朋友来说,除了常规的规则之外,以下方面是需要关注的(用法律文书的表达方式就是,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呵呵):
1: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中国有句古话,盛极而衰。看一个行业,不要单单看它目前是多么多么的红火,更重要的是看它在今后10几年的发展前景。也许你自己得不到太多的信息,但是,业内人士可以给你提供。你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同学去找到在那个行业工作了5年以上的人士来了解。业内人士可以是甲方的,也可以是乙方的。总之,他们的信息往往非常准确。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行业来说,新闻媒体中的信息,往往不够准确。请大家不要盲目相信媒体上的信息。
2:公司的员工政策。通常来说,北美的公司薪水福利好,但是他们往往需要的人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上来就能干活的人。而且他们开除员工比较随意一些。如果你是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且富有冒险精神,承担压力和挑战的能力比较强的话,建议你考虑北美的公司。欧洲的公司薪水福利在业内往往是中等而已,但是他们注重员工的培训和个人发展。也不会随意的开除员工。欧洲公司往往注重团队力量,不要求员工是拔尖人才。东亚的企业因为没有接触过,不太了解,不敢用道听途说的信息来误导朋友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