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苹果工作过,说说老板乔布斯的那些事》
第18节作者:
这雷人的 乔布斯为iPod赋予的“令人羡慕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确实让很多人拥有了“iPod情结”。有一项在美国100所高校里做的调查表明,曾经¬喝啤酒是美国大学生认为最酷的事,但到2004年,却改成了拥有一部iPod。iPod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威尔•史密斯“抱怨”自己已经¬迷上了这个小玩意儿,古板的布什被时尚玩物iPod成功俘获,已经¬八十几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也是iPod的粉丝。随着iPod的火爆,有分析师甚至预测:“用不了多久,iPod就会跟SOHO、DV一样,成为一个代表全新生活方式与态度的动词。”
日期:2010-11-08 10:22:46
而且,在营销上,斯卡利还总是试图给消费者一种潜在的身份暗示,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进而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比如苹果1984年推出的Macintosh广告。广告一开始就响起了变调的音乐,接着传出了沉重的脚步声和令人忐忑的恐怖声响,然后»¬面上出现了一个接一个剃着光头的人在那里盲目地走着,其中一张大脸(暗指IBM)正在发表长篇大论。突然,一个身穿红色短裤、白色上衣的年轻女郎拿着一把大锤子闯进了灰暗的»¬面,在她身后有一群戴着头盔的丨警丨察在追赶。最后,她跑到了大厅中央,挥舞着大锤,大屏幕“砰”的一声炸开了,里面散发出了令人炫目的光芒。当他们逐个说“看到光明了”时,一阵清风从这些人身边吹过。广告最后,有一个庄严的声音吟诵道:“1月24日,苹果将推出Macintosh,届时你将看到为什么不同于《1984》那本小说。”
在这则将近一分钟的广告中,始终没有出现Macintosh和任何其他一台计算机的形象,但是它却明白不过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Macintosh将把那些受巨无霸IBM压迫的人们解救出来。
毫无疑问,这是乔布斯自鸣得意的一则广告。因为这则广告中年轻女郎扮演的角色正如他自己,是一个挑战权威、反叛、大胆的人物。这样可以对人们产生一种身份暗示,即苹果产品代表的就是大胆、反对权威、叛逆、不妥协¬,它并不是给那些循¬规蹈矩、甘于平庸的人用的产品,而是给那些具有挑战权威的勇气、敢于反叛的人用的产品。这自然会吸引更多“叛逆,反对权威”的年轻人。
日期:2010-11-08 11:05:09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即便斯卡利已经¬黯然离去,可是聪明的乔布斯却学会了这一招,而且比斯卡利玩得更加炉火纯青。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推出了一则名为“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的电视广告。在这则一分钟的广告中,出现了Ȭ王阿里、摇滚史上的传奇人物鲍勃•迪伦、发明家爱迪生、现代物理学的奠基者爱因斯坦、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甲壳虫主唱约翰•列侬、CNN的创办者泰德•特纳等名人的黑白特写。在播放这些»¬面时,旁白说道:“他们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惹是生非,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他们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你尽可以赞美他们,否定他们,引用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者诋毁他们,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世界,他们让世界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他们被视为疯子,现在却是天才。因为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照片放映结束后,屏幕上出现了“Think different”和苹果的LOGO。
这则广告的意图再明显不过,苹果已经¬把自己和用户与那些特别的领袖、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等联系在一起,似乎在说,苹果公司因为不同凡“想”,才像那些伟大的人物一样改变了世界。而消费者则可以通过选择苹果电脑,像那些伟大人物一样做到不同凡“想”。
据说,当乔布斯看到这则广告的样片时,他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这确实是乔布斯和苹果发展的写照,它的发展历程饱受质疑与否定,但乔布斯却从来没有失去“改变世界”的梦想,当他带领苹果一步步取得艰辛的成功时,这其中的心酸与泪水在这则广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如果消费者曾经¬是像他一样的人或者心中想成为一个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伟大人物,就会在“Think different”广告中,引发心理上的极大共鸣。他们想成为“Think different”式的人物,所以他们会选择苹果产品。
日期:2010-11-08 11:28:03
乔布斯通过这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营销,成为了全球最佳营销王,也使苹果产品真正地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象征。他的这种营销方式,就像宗教中所宣传的“真、善、美”一样,当然是所有人都梦想得到的。当这种营销模式能真正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所向往的东西时,人们当然愿意为它埋单。
日期:2010-11-08 14:42:43
乔布斯的另一件法宝: 故事!故事!故事!
苹果通过广告传达的苹果精神比其他任何公司都要到位,即苹果善于改革、革新和不同凡“想”。但是,人们从来没有在苹果的广告中直白地看到诸如“我们具有革命性”、“我们的产品是伟大的”、“我们是天才”这样的字眼。尽管乔布斯从儿时起就怀抱改变世界的野心。乔布斯也从来没有在广告中鼓吹让消费者购买苹果产品,但是人们就是对苹果产品趋之若鹜。苹果是如何做到在广告中传达他们想要传达的精神的?苹果广告真正打动人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其实,如果拿苹果的广告与其他科技公司的广告做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苹果的广告也是那么“特立独行”。与其说它是广告,不如说它是一部微型电影。苹果的广告有简洁、微妙的故事情节,就像是一部好电影一样会令人动容,而这或许就是苹果广告能吸引人、打动人的原¬因所在。
还记得那则《1984》的广告吗?与同时期其他电脑厂商的广告相比,《1984》实在太与众不同了。在整个广告中,根本没有出现产品本身的影子,广告只是在讲一个“美女拯救受苦大众”的故事,看完后,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一则推销个人计算机的广告。
广告公司直到《1984》要播放的前一个星期才让苹果董事会看到这则广告。乔布斯觉得棒极了,就像他说的:“我对它没有任何不满意。”可是,这个独特、酷、与众不同的广告却遭到了董事会所有成员的反对。当董¬事会成员看完广告的样片后,屋内鸦雀无声,苹果投资人马库拉¬非常惊讶地凝视着前方,其他人也都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直到马库拉¬问“谁¬还想找另外一家广告设计公司”时,才打破了屋内的沉静。“其他人都彼此相望,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他们看过的最差的广告片,除乔布斯外,没有一个董事会成员喜欢它。”
重新设计广告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苹果董事会作出了出售之前购买的90秒钟广告时段,放弃苹果产品广告投放的决定。但是因为时间紧迫,广告时段并没有被卖掉,苹果只好按原¬计划投放了那个都不被看好的《1984》广告。
日期:2010-11-08 14:53:35
然而,这则让人吃惊的广告得到的效果却非常好,一经¬播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很多人在看完广告后,立即拿起电话,向苹果的人员询问:“那是什么?”乔布斯的初衷就是要用悬念的方式来吊人们的胃口,让所有人都对Macintosh产生疑问。这则广告一度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广告之后的“超级碗”体育比赛。尽管《1984》只在公开场合播放了两次,但美国三大电视网和将近50个地方电视台都重放了《1984》,还有上百家报刊评论《1984》的独特性,最终有4000多万人收看了这则广告。据斯卡利估算,当时媒体为他们做了价值超过500万美元的免费宣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