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苹果工作过,说说老板乔布斯的那些事》
第15节

作者: 这雷人的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像在PC时代一样,在移动时代,企业间首先争夺的也是硬件市场。在轰轰烈烈的PC时代,IBM取得了绝对优势。而微软凭借IBM的硬件平台也控制了90%以上的软件市场。不管是在硬件设备的竞争中,还是在软件的竞争中,苹果都处于下风。但是,在移动设备领域,乔布斯却看到了复兴的希望。他手上有动人心弦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机,同时还有明星产品移动平板电脑iPad,更有与之捆绑的软件系统。当iPhone 4和iPad的销量以陡峭的曲线上升时,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个时代变迁的信号,“计算机行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大变迁,个人计算机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正在被移动设备取代”。

  2007年,乔布斯将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这样的改变无疑在表明苹果公司转型的决心,不再拘泥于个人计算机领域,而是要挺进更为广阔的消费电子领域。所以才有了iPhone和iPad。当乔布斯凭借移动设备终端的初步胜利体会战胜比尔•盖茨的快乐时,他当然有充足的理由继续其“移动战略”。在iPad的发布会上,他更是公开宣称:“苹果是一家移动设备制造商——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他还直言,iPhone、iPod和iMac每年给公司带来的销售额高达500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苹果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设备制造商。


日期:2010-11-05 22:15:12

  的确如乔布斯所言,移动设备收入给苹果带来了丰厚利润。随着iPhone的兴起,其在2007年的销售额为6.31亿美元,2010年预计将达到210亿美元。而与iPhone的火爆相比,苹果电脑的销售却在减缓,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苹果在移动设备方面的收入将占整个业务的至少一半,是苹果电脑销售额的2倍。
  随着苹果公司在移动硬件设备竞争中掌控了话语权,很多开发者已经转向“苹果标准”,他们在开发软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套软件能否在苹果公司的平台上运行!
  与苹果在移动设备市场上的凶猛前行相比,微软却毫无作为,其极力宣称的在年底推出的Windows手机至今没有引起任何关注。
  同时,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像雅虎、Google、亚马逊这样的巨无霸都是通过提供内容起家的。同样,在移动时代,内容产业方面仍然蕴藏着惊人的财富。如果把移动互联网比作一个移动的高速公路,接下来所有想赚钱的企业势必会考虑在这个移动的高速公路上到底应该跑什么车。
  随着网速的加快和手机上网的便捷,消费者将需要更多的内容产品,不管是在线阅读还是在线视频,都有着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而现有的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内容产品明显是不够且缺乏创意的。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只要你有好点子,好创意,就可以像当初的硅谷一样赚到你不可想象的财富。关键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吸引消费者?


日期:2010-11-05 22:16:23

  在数字内容方面,史蒂夫·乔布斯也是始作俑者,第一个找到了吸引消费者的“完美内容”。苹果不仅拥有自己的在线音乐商店iTunes,同时拥有软件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乔布斯还巧妙地将电脑新技术应用到了动?领域,他所拥有的Pixar公司推出了《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怪物公司》等脍炙人口的动?电影,而这些同样是数字内容。在拥有强大的数字内容做后盾后,苹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取得先机理所当然。就像郭台铭所说的:“苹果的CEO乔布斯真是个天才。他赢就赢在商业模式的改变,赢就赢在软件,赢在将来的数码内容上。”


日期:2010-11-05 23:02:28

  苹果在移动时代App Store+iPhone模式的成功,也证明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产业的商业发展模式绝不仅仅是现有模式的延伸和发展,它会兴起和互联网时代完全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比如苹果的App Store+iPhone模式,这是目前最被看好和最赚钱的商业模式,甚至有人评论这种模式的意义“不亚于1990年Windows 3.0的视窗操作开启PC时代和1995年Netscape让PC可以上网冲浪”。

  苹果App Store+iPhone模式的成功,同样说明了像微软那样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失去了魔力,就像库克所说的:“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公司负责应用,另一个公司负责硬件,这种模式在移动设备产业中将不复存在。”这当然也是一向只重视软件,不重视硬件研发的微软所欠缺的。

日期:2010-11-06 10:45:11

  乔布斯如何打造苹果信仰
  年轻时的乔布斯曾对佛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孤身一人到印度修行练功。尽管没有遁入空门,但他的宗教情怀,却对日后苹果的营销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从来不营销产品,而是营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他要让所有人成为苹果的信徒,拥有对苹果产品绝对的忠诚、狂热以及敬仰,坚信苹果是酷的、特立独行的、完美主义的化身,即便它存在缺陷,消费者仍然会掏钱购买,因为在他们看来,买不买苹果产品已经“不是一个理性问题,而是一个信仰问题”。乔布斯深谙这种“宗教式营销”。总结起来,神秘感、非理性、神化是“宗教式营销”不可缺少的元素,言传身教是必要的渠道,故事性广告以及营造人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是有效的营销模式,独领风骚的产品则是成功的载体……

  将宗教情怀复制到苹果营销上
  如果一款产品本身十分优秀,受到市场热捧自然在情理之中。可是,当一款产品不那么完美时,却同样受到追捧,就会让人觉得有点儿匪夷所思。比如苹果2010年推出的iPhone 4,因为信号问题,这款智能手机甚至不能正常通话。如果对于其他品牌,生产出的手机不能正常通话,完全有可能使这家公司倒闭。但是在苹果,乔布斯甚至没有提出召回天线有问题的iPhone 4。人们也并没有因为iPhone 4的天线问题而减少对它的热情。很快,苹果信号危机就随着乔布斯的道歉而悄然过去。

  事实上,不仅仅是iPhone 4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之前,苹果推出的许多产品都会引发人们的购买狂潮,无论是在iPod还是iPhone、iMac发售前一晚,在苹果专卖店外,许多人都会拿着睡袋和椅子,他们露宿街头,彻夜排队,只为第一时间抢购到自己心爱的苹果新产品。在iPhone发售时,为了尽量让每位排队的消费者购买到手机,苹果专卖店的工作人员甚至规定每名顾客只能购买两部iPhone手机,而在有些专卖店,更是规定每人限购一部。


日期:2010-11-06 10:57:26

  消费者在苹果发售新产品时所表现出的狂热与崇拜是在其他所有厂商发布新产品时都没有过的。这种狂热与忠诚令人不可思议。世界首席品牌大师马丁·林斯特龙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测试者在不同时间观看苹果iPod的图像和宗教的图像,结果发现,这两个图像激活测试者的大脑区域是一致的,测试者对二者的感情投入也是一致的。由此看来,测试者已经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将苹果品牌当成了一种教派,而乔布斯也总是宣称,苹果公司是苹果教派,他还把苹果迷称为“苹果信徒”。

  国外有专门分析“苹果是教派”的文章。一篇文章在分析为什么即使iPhone不好用,人们还会继续购买时,作者即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苹果肯定是一种教派。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接受并不完美的iPhone 4,就像作者所写的:“这不是一个理性问题,而是个信仰问题。”信仰从来都是狂热而非理性的,人们在买一台电脑或者数码产品时,总会拿它和市场上的其他产品做比较,理性地分析配件、性价比等。可是到了买苹果的产品时,他们头脑里的参数全都消失一空,脑子里只有一个概念:这是苹果的产品,买吧!


日期:2010-11-07 21:21:5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