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的距离——女会计的出路在哪里?》
第6节

作者: kawaki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接到一个外企HR的电话,让我去面试。我如约去了,这个公司在北京著名的CBD,一座很高档的写字楼里。我一下被前台豪华的装修震惊了一把。连前台MM的气质都让我不得不叹服外企的门面功夫。
  开始是HR面试,一切都是按套路来,我之前做好了准备,回答得很流利,HR哥哥流露出喜色,接下去,就是财务部的面试。我开始紧张了,紧张得都没听清他们的自我介绍。他们轮流问了我好多会计专业的问题,我那时候正在准备注会考试,因此都能回答得上来。
  我也遇到过传说中那种情商的测试题。我按自己的想法简单回答,没想到他们很认可。其实我做了一番功夫:这个职位是什么样的职位,什么样性格人最适合这样的职位,需要有什么样的操守,然后就依据这个标准是投其所好的回答八成不会错。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话不要多,言多必失嘛。说着说着就跑偏了不是没可能的。
  最让我担心的提问来了,你的英语水平如何。我只能实话实说,因此这个很容验证的。你可以吹牛说自己以前学习成绩多么好,人缘多么好,得到过多少好评等等,但是在这个英语水平如何的问题上吹牛那是很愚蠢的。我毕业后都是在内资企业做,英语比起大学时候是忘记很多了,但是基本的读写没有问题,听和说可能还有所欠缺...运气好在我这个职位对英语水平要求不算很高。因此我还是过关了。

  最后一关是总监面试,其实前面的都过关后,这关就显得轻松,因为之前的面试官已经把对你的好评反馈给总监,总监是带着对你的好印象来的,只要你表现得不太离谱,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成了!
  我当场就被通知面试过了。过几天HR就给我发OFFER。我回头看看这体面的前台,世界500强的外企啊,我就这么迈进了,不禁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日期:2010-04-28 16:57:40
  【 想说听懂太不容易 】
  刚进了外企,一切都充满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充满了惊喜,这有比过去翻番的薪水,还有15天的带薪年假和15天的带薪病假,还有每2年一次的20天的带薪探亲假,然后就是各种各样健全的保险,和年末年会旅游的机会....连摆在工位上的文具都显得那么让人惊喜,几乎是进口文具,还有一些我从来没有用过的新奇文具....

  最新鲜感的是你可以和那些长得与我们很不一样的老外共事,耳边时不时的响起各种听不明白的语言。
  但是麻烦也来了,我们总监是美籍华人,说着一口中英混杂的语言,这让我很不习惯,我甚至经常没听明白他要我做什么,只能不好意思的问我的主管。还好我的主管是一个好脾气厚道的台湾哥哥。
  在一次聊天中,他对我说,他开始也不太习惯总监的说话方式,但是慢慢的就习惯了,所以你也不要着急。不过你确实得好好补习一下英语了。
  毕竟有三个月的试用期,我要尽快的适应工作,尽快的能胜任这个职位。但是我的听力和口语真的很不行,怎么办呢。我思考了一阵,觉得在有限的时间内,我应该有所重点的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果又恶补口语又恶补听力的话,恐怕不行,那么就要选择一个作为重点。我选择了听力。因为我这个职位目前不需要和老外直接沟通,基本没有说话的时候,但是我必须要能获取确切的工作指令,因此我要把所有的精力花在恶补听力上。

  而听力提高的前提是词汇,你要是连看都看不懂这个英文单词,那么怎么谈得上听懂?但是短时间内哪里能背得下那么多单词,但是通过我的观察,总监经常说的有这几类单词:会计科目的英语单词,一些财务操作的动词,一些表示自己感受的形容词,还有就是一些公司业务上的缩写。
  这下就有目标了,我把公司的账面都熟悉一遍,有空就背这写科目的单词短语,强迫自己不断的看这写科目。然后再背一下比较常用的财务上的动词,和那些形容词,最头疼的是缩写,这个缩写都是各个公司有自己独自一套的,你查金山词霸都不好查到的。这只能见到一个就赶紧记下一个,不过这个可以尽管放心的问别人,因为大家都可以理解新人不知道有公司特色的缩写的含义,不会因此会鄙视你水平差,就算误解了,上司也顶多笑笑说,这个是有YN公司特色的,你当然不知道啦...

  三个月下来,我已经基本能听懂总监说的话了,有时候还能扑捉到老外聊天的大致意思。但是这个功课是长期的,要不断的去做才行。
  日期:2010-04-28 17:59:07
  【 人人都有Schedule 】
  三个月我顺利的通过考评,算是在YN公司站稳了脚。最初的工作如我所料,还是最基础的会计录入。由于这个公司有多个业务模式,我负责其中一块业务的财务处理。
  让我感到与之前公司有所不同的是,外企特别强调schedule(日程表),公司有一套详细的日程表,每项工作都有相应的duedate(期限),因此,让基层的员工很容易按部就班,即使你上班在看网页,比如我,现在在写Private(私人的)东东,只要duedate能交上让上司满意的结果,一般不会有人干预你。但是到期交不出东西就很难看了....

  关于这个duedate死板到有点好笑,有一次,我和主管说我填的那表格似乎系统取数有点问题,我今晚加班一下研究是什么原因,明天报给你正确的,刚才报的数不正确。主管GG说,不要啊,今天17点是duedate,你先报一个给我,我好交差。
  我说:我现在只有这个错误的表,也报给你?
  他说:嗯,先报一个表明你按期完成任务了啊,至于结果有瑕疵,那是另外一回事,再说你明天再上报一份正确的就算是update(更新)了,这样就ok啦!
  我满脸狐疑,但是还是按他说的,忐忑不安的把报表发给他。
  第二天我赶紧把正确的报表发重新发给他。
  虽然这样比较形式主义,但是细细想起来,这是有好处的。因为逾期的理由有100个,你能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吗?就算能分清,那也得有那么多时间去分析,这个“分析”说白了就是扯皮。老外是不吃这套的,duedate在那,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克服困难也要完成,我注重的是结果!

  日期:2010-04-29 08:25:28
  【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
  外企员工给许多人都一个很有特点的印象就是讲话中爱掺英文。我的那位美籍华人的总监就是典型代表,不过他是属于“功力”比较深的那种。但是一般的普通员工也会中文中掺假英语,只是多少而已。现在连我都有点这样的习惯,其实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许多人觉得我们是在装,是在卖弄,因此很反感,明明能用中文说的一句话为什么要掺进去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的英语,听不懂英语的人对这样的说话方式尤为反感。
  当你经常和老外交流,或者经常使用英语,那你就多少能理解了。那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就好象一个人在说家乡话的时候会时不时的冒出普通话,这样可以理解了吧?

  而对于财务人员,要是说话掺杂英语的原因,我觉得更多是为了准确的表达,为了让对方更清楚你的内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今天所运用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其实起源于西方,因此很多定义是老外定下的,有一些英语更能确切的说明这个会计业务的含义。
  其次,在外企中,财务人员必须依据2套会计准则,中国的会计准则和西方的国际会计准则,特别在和同事讨论用国际会计准则处理帐务的时候,直接说那些英文科目比把它翻译过来说中文意思要简单省事的多,因为对方都知道你指什么,如果你翻译得偏离定义,弄不好还让人误解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国际会计准则下一些会计项目和中国会计准则下不太一样,因此没法用国内的中文会计项目直接替代来说。举个例子吧,会计的同行都知道的OP,也就是Operating profit,直接翻译是营运利润。对照国内的损益表,相近的是营业利润。但是国际准则下,OP并非等于中国的营业利润概念,OP完全剔除了财务费用,但是中国的包含财务费用。

  日期:2010-4-29 8:29: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