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世家.晋国的外来户—追寻二千年前的文明与暴力,真相与人性》
第24节作者:
非洲小童 日期:2012-04-13 09:35:13
哈哈,我来了,先更新了。
---------------------------
8、城濮之战的卓越统帅重耳(下)
但是将士们接到的是撤退令!
一位军吏立刻怒气冲冲跑到中军大营,斥责将领们,“国君避让臣子,这是晋国的耻辱。况且楚军士气衰落不振,必败无疑,我们为何要撤退?”
狐偃说,“大家忘了国君退避三舍的承诺了吗?理直为壮,理曲为老,我们不能背惠失信。倘若我们信守承诺,楚国还不退兵,那就是他们理曲了。”
晋军于是遵照承诺,后退三舍共九十里,来到卫国的城濮。
城濮在济水支流濮水之上,今河南范县西南,秦、齐、宋三国皆在此会师。
这时候,虽然晋军人数可能占优,但是楚师抢占了有利的地形,背山面水,向晋军步步进逼。
考验重耳的时候到了,需要重耳的时候也到了。
重耳回到中军帐,第一件事就是要给战士们打鸡血,可喜的是,三军六卿早就准备好了。只听一声令下,雄壮、激昂的晋国军歌就在中军帐外响起:“我们国君的德行,就像原野的青草美丽茂盛,我们晋军,要舍弃楚国的旧恩,建立新的功劳!”(注1)
战士们的求战愿望非常强烈,重耳很满意,第二件事就是要给三军六卿们打鸡血。上军副将狐偃心领神会,第一个站出来求战,“出兵吧!如果胜利,国君可以号令诸侯。如果败了,国君退守表里河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重耳可能觉得狐偃的表白还不够劲道,就继续撩拨大家,“可是楚国对我们有恩,怎么办?”下军将军栾枝听了,走出来慷慨陈词,“汉水之北,原来都是我们姬姓的,现在尽为楚国所有,我们不能念小惠而忘大耻,出兵吧!”
将领们求战愿望强烈,重耳很满意,第三件事就是要给自己打鸡血。重耳不无顾虑地告诉将领们,昨天晚上,自己梦到跟楚成王摔跤,一番较量,楚成王不仅把自己摔了个仰面朝天,还用尽全力、死死趴在自己身上。
狐偃不愧是重耳肚里的蛔虫,听出重耳的弦外之音是要打天命牌,就装着惊喜的样子向重耳拱手称贺,“真是好兆头呀,这是上天要楚成王向您俯首称臣呀!”对于这个回答,重耳那是相当的满意。
既然士气旺盛,贵族们齐心,老天也有向着自己的好迹象,重耳就不再顾虑,亲自检阅军队,激励全军将士英勇作战。
遵照作战计划,晋半支下军交由副将胥臣统领,所有战马提前蒙上虎皮。另半支下军交由主将栾枝统领,所有战车后面提前绑上薪柴。
战争打响之后,胥臣率领所部直冲楚国右师。楚国右师主力是陈、蔡二国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一见晋师如同老虎下山,顿时望风而溃。
与此同时,为了迷茫敌军,制造全部上军逃离主战场的样子,晋上军将军狐毛示意麾下两支先驱部队假装临阵脱逃,下军将军栾枝率领所部拖着薪柴,冒充全部上军,紧随其后。
一时间,战场上烟尘滚滚,楚左师误以为晋上军全部脱逃,连忙乘胜追击,未料中了圈套,陷入晋中军、上军的夹击,很快就溃不成军。
楚左师、右师全部溃败,楚令尹子玉只得率领中军狼狈而逃,历史上的城濮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关于城濮之战,有一种观点曾经大行其道,(注3)以为这是春秋之世中原民族抵御荆楚入侵的最重要的一战,事关中原民族生死存亡。若晋国失败,楚可越过黄河以北而统治全部中国,而中国历史将全部改观。
这种中原正统论虽然很有市场,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一则秦一统之前中原大地上分布着包含姬姓在内的众多民族与国家,尚没有形成所谓的中原民族。
二则四渎文明早就互通往来,诸侯国之间没有永恒的亲戚,也没有永恒的仇敌,永恒的只有利益,在城濮之战中,无论是楚晋双方,还是齐秦等国,都是无利不起早。
楚国之所以战败,一是输在实力不济,楚国此时尚未征服淮水流域,就舍近就远,北上济水流域与黄河流域与晋国争夺中原,实在是自讨苦吃。二是输在令尹子玉刚愎自用,狂妄自大,陷入楚国的圈套而浑然不觉。至于楚成王,在位多年、拥有一定权威,既不能约束子玉,避免晋楚之争;又不能亲临一线,拿出所有家当跟晋国豪赌,对战败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反观晋国受益于近四百年数代君主的积累与打拼,成为一个名至实归的大国,拥有称霸中原的实力;重耳本人的政治才能与军事才能更是卓越。
城濮之役中,战场情形瞬息万变,国际国内关系错综复杂,重耳洞若观火,临事果断,处置得当,能够充分调动将士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用人所长,尤其精于算计,善于将短板变成特长。晋国三军六卿中,狐毛、狐偃兄弟俩能力平庸可谓众所周知,于是国内不服者有之,国外庆幸者有之。重耳竟然借机大做文章,先是制造上军逃跑的假象,成功引诱楚军上当。然后让先轸与狐偃共同主攻,一举击溃楚军精锐。
总之,重耳正是凭着强大的国力与杰出的个人能力获得城濮之役的胜利,得能入主中原,以霸主的身份号令诸侯,一举登上历史与人生的顶峰,重耳完全无愧于卓越统帅这一称号。
下集节目预告:9、霸主的黄昏(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